与泰迪熊共眠的18岁男孩

2022-05-30 10:48靳秀霞
心理与健康 2022年9期
关键词:阿文泰迪熊玩偶

靳秀霞

阿文,18岁,一个目光忧郁,看起来略显白净的男孩,高三在读,在一次考试后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阿文说自己最近几次考试中总是感到坐立不安,大脑像过电影一样,回想很多事情的细枝末节,难以静下心做考题。日常总被一些小事情刺痛内心,还有着其他很多很多方面的担心:不敢问同学问题,害怕跟人走近时被拒绝,害怕自己的玩偶泰迪熊没有了……

听到这里,我的脑海中浮现大大的问号,于是我好奇地发问:“能跟我说说你的泰迪熊吗?”阿文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它陪我很多年了,2岁开始,我就抱着我的泰迪熊睡了,有它陪着我才心安,谁都不可以将它拿走。”

看到童年的伤痛

在之后一个月的咨询中,阿文虽然可以讲述自己当下的各种苦恼,但很难对童年回忆,而在我引导阿文深呼吸放松之后,他幼时的画面逐渐在脑海中呈现。阿文讲在他4岁的时候,妈妈生了妹妹,显得分外忙碌,放弃了很多个人生活,也忽略了自己。其中他描述的一个细节撞击到了我的内心,“有一次幼儿园放学,所有小朋友都走了,只剩自己一个人,不知道家人什么时候会来。我很伤心,好像自己是多余的。”此刻这个男孩的身影是那么的孤单,而他对母亲又有着那么多的求而不得的渴望。

阿文7岁的时候,爸爸因为工作变动和老人偏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陷入了抑郁情绪,脾气变得暴躁,过度饮酒,对待家人也很不友好。父母间激烈地争吵、摔东西,目睹这样的场景,阿文常常压低了声音哭泣,但父亲不让阿文哭,认为那样不男人。回忆起那些难以入眠的夜晚,阿文蒙头在被窝里听着父母的争吵,紧紧抱着妈妈在他一岁多时给他买的那个棕色的绒布泰迪熊,心里总害怕母亲会离开。

发生在此时此地的疗愈

由于我出差而延期咨询的那一次,阿文迟到了,他转述自己朋友的话“你做了这么久的心理咨询,怎么还是老样子?”我温和地看着阿文的眼睛,“阿文,似乎咨询没达到你满意的效果,但你又无法直接表达,让我联想到在我们的关系里,你扮演着一个虽然不满,但是敢怒不敢言,害怕说出来就会被我打压的角色,这种体验之前熟悉吗?”阿文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之后的讨论就谈到了他父母常说自己家的事不要给外人讲,这也深深影响了阿文:他很少说起家里的事情,包括对邻居、老师及同学伙伴。这也让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阿文在那么久的时间内都向我隐藏了他的恐惧。或许我的出差让阿文重新体验愤怒,如同当初妹妹夺走母亲的愤怒。阿文抽泣着跟我回忆小时候那段恐怖的、一表达愤怒就被父母狠狠说成“不懂事”的经历。

咨询继续往深走下走,过去和现在进一步连接起来,“在咨询关系中,你虽然愤怒,但是从来不敢跟我直接表达。因为你很害怕,很担心我会像你父母那样,一听到你抱怨,就觉得你没良心,会狠狠地骂你,让你重新回到那种恐惧、无助、痛苦的境地是吗?”阿文沉默了数分钟之久,而后他一些不曾表露的情感慢慢浮出水面,能尝试着对我用言语表达,再后来,阿文在我的引导下进行了放松冥想练习,在想象中回到童年,一次次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展开了疗愈性的对话。

孩子的问题是家庭系统的一部分

与阿文父母访谈请母亲选择三个词来描述孩子时,她说出“胆小,懂事,会照顾人”这样的话。父亲说因为自己成长在一个非常辛劳的環境中,所以决定要让自己的儿子过得更好,因此他做了很多努力,目的都是为了阿文,尽管情绪失控时他说了要抛弃他的一些话。

当我第二次与其父母进行访谈时,询问有关阿文对泰迪熊痴迷的情况。孩子父母都表示很不能理解。我先安抚了他们,随后问起孩子何时开始这样,之前发生过什么。母亲想起阿文一岁半的时候,自己住过一个礼拜医院,好像那时买的小泰迪熊。

我试着对父母解释: “玩偶不是单纯的玩偶,而是他安全感的来源,是他内在情感的寄托。目前阿文面临毕业,将离开你们走向社会,在这样一个关键节点他内心可能需要更多的安全感。抱着泰迪熊时或许能带给他这样的感受。你们给他的爱如果他一直感应有缺失的话,他可能会去痴迷玩偶。”母亲显得有些困惑,但我告诉她:“你可以在合适的时候与孩子开诚布公地谈一谈,问问孩子是如何感受幼年的成长环境的,如何思考分离情境的?或许能洞察到孩子的一些真实感受。”

之后数月的咨询中,阿文讲父亲向自己表达了歉意,承认了教育方式不妥,显得后悔,阿文也跟父亲坦露了当时的害怕。妈妈也向阿文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家人间彼此敞开心扉,情感在一家三口之间开始流动起来,阿文眉宇间舒展多了。

咨询经验小结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过渡性客体,简而言之,就是说有一种物品或者是一种行为(比如摸耳朵),在宝宝眼中可视为母爱的替代品。这里它是阿文的泰迪熊,还可能是一条毯子、一件旧衣服等。当年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仍然会有一些类似的习惯、爱好、仪式留存下来,以使他自己得到安抚。面对类似的状况,咨询师应指导父母如何做呢?

1理解孩子,不过分干涉孩子对过渡性客体的依赖

让家长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认真对待,充分理解,而不宜过分干涉孩子,急于将孩子所依恋的东西去除掉。

2用心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虽然过渡性客体的出现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阶段,但也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的关爱少了。建议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给予更多的关注与看见,孩子很可能就不会从其他替代体中寻求抚慰了。

目前咨询还在继续中,阿文的焦虑和强迫已经较之前好转了,专注力也有所提升,虽然他目前还不能做到对共眠的泰迪熊完全放手,但我相信,有了父母觉悟的爱(来得不算太迟),有了他自己勇于求助的开端,这个大男孩一定会慢慢拥有力量,无惧风浪,独立而勇敢地畅游在属于自己的那片广袤的海洋中。

猜你喜欢
阿文泰迪熊玩偶
The History of the Teddy Bear/by Mary Bellis泰迪熊的历史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扶儿子一把
泰迪熊吊坠
阿文的诗
《泰迪熊2》:贱贱惹人爱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