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枰利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化的教育形势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得到了凸显,对学生健康身心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教育部门提出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并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推动。因此,教师在对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进行设计与布置时就应在对“双减”政策的正确解读中,充分地了解“双减”政策对小学英语的要求,并通过多元化优化策略的探究与实施,来实现“双减”政策的落实。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英语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课程,为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很多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来督促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课堂学习内容的复习与巩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当前的“双减”政策产生了冲突。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对“双减”政策的内涵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并对“双减”政策下对小学英语作业的要求给予科学地把握。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小学英语作业的科学化设计与布置,在减负的同时应做到增效,使学生能在轻松有效的课后学习中,掌握及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进行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理念以及“双减”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一、依据学生兴趣爱好,开展趣味英语作业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爱玩,其注意力与精力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对于习惯了汉语言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设计英语作业时依然采用单一枯燥的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和抵触心理。四会单词、阅读短文及英语作文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难点,为了增强学生在该方面的知识水平,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作业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征,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的英语作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有创造性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学习完“What do you like?”这一句型之后,可以让学生与其同学以及父母针对爱好进行交流,并将采访结果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用该句式进行汇报;又如在学习完“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这些句型之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跟随父母走进超市,观察商品英文名称与其价格并详细记录,之后制作成表格与学生交流分享。利用这些形式多样化的作业,有效减轻了学生对英语作业的畏难心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自理能力。
二、依据学生能力水平,开展分层英语作业
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学习与作业练习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中,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次课后作业,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与自由。“双减”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征去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所以,作业的布置要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好地实现英语教育目标。基于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如制作绘本、学唱英文歌、为英语动画配音等等,在娱乐的同时还能巩固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后作业划分为必做任务及选做任务,像一些书面写作与手工制作为必做,而英语动画配音与学唱英文歌则可以让学生根据爱好自主选择。例如学习完四年级上册Unit 8 The Spring Festival 后,教师就可以以传统节日为话题布置英语作业:(1)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介绍一个中华传统节日(必做),评价为A;(2) 写出有关该传统节日的小作文(选做),评价为A+;(3) 小组合作关于传统节日的绘本(选做),小组加分。这种方式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有机会得到优异成绩,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以结果展示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作业有效评价
在任何一项学习活动中,评价环节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积极性。而在小学英语作业中,作业的评价环节同样重要。开展作业评价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过程,并保证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每次评优后获得一个小贴画奖励,集齐十张贴画可以兑换小礼品。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英语比赛等多种途徑来获得积分,积攒不同的积分在“智慧超市”中自由兑换自己感兴趣的物品。以此来激发学生高效、高质量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在积分的激励下爱上英语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四、依据学生学习进度,开展作业针对性和多样性
教师经常忽视学生个性和基本面的差异,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做同样的作业。这种作业不灵活,没有针对性,导致不止好学生“吃不饱”,一般学生也“吃不饱”,进而出现抄作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久而久之,英语成绩优秀且对该学科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作业形式单一化,缺乏多样性,学校重视考试成绩,同时为了提高成绩而布置大量书面作业,采用题海战术。其实,做作业的目的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更是为了应用知识。除了书面写作,还有听、读、说的形式。但因为其可操作性较差,反馈和评价差强人意,导致在传统作业中被淡化和忽略。因为作业单调乏味,无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整体的应用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在课堂上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促进班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发展教育理论认为,“差异就是资源”。 两千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一视同仁”是不行的,因为要处理好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所有学生在学习中都有自尊。当他们在学习或作业中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总觉得不好意思找同学去问,尤其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有一种自卑感。如今,在个性化作业的影响下,这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逐渐恢复自信,不断建立自尊。例如小明是一个在课堂上英语不是很好的男孩,尤其是背单词。别人能背10个单词,他最多能背4个单词。每次拿到听写本,他总是感到焦躁、忧虑。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其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当要求另一个学生完成 20 个单词的记忆(基本 + 扩展词汇)时,让小明学习10个基本单词。经过几天的教学和背单词,他记忆单词的数量逐渐增加。并在教师不断的指导下,其听写能力有了很大的飞跃,脸上洋溢着自信且快乐的笑容。
五、依据学生动手能力,开展实践型作业
受到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的英语作业内容依然围绕着课本重难点以书面形式开展,而忽略了英语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事实上,当我们离开教室时,就会发现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引入生活事例或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用型作业,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手脑之间的协调互动来夯实英语基础,并运用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学习新知。实践型作业设计包括三个主要类别:研究、插图和制作。例如:学生零用钱调查,是指让学生通过预先设计的调查问题进入同龄人的生活,学习和研究他们的生活。示例:教师让学生走出校园,调查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领域,来感受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除了调查作业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完成演示和制作作业,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并将英语学习融入他们的生活。例如,通过电话学习英语会话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请用英语进行联系。让学生选择一种简单的基本语言来接听和拨打电话。通过模拟和演示这一作业,使语言学习与生活充分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如在国庆节和元宵节的时候,教师以“节日”为主题,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然后让学生围绕该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在一个小组中设计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知识的小报。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忙于排版、绘图、组稿和临摹。通过撰寫自己的小报,不仅可以了解节日,还可以培养相互合作的意识,同时培养更高的自我认同感。这种手工型的作业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减轻是落实政策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作业负担的减轻不仅仅是作业数量的减少,同时更意味着作业质量的增强与提升。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作业世界,让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船桨!要设计优秀的作业,教师需要着眼于实际,仔细分析学习情况和材料,制定实用的作业设计方案,同时遵循个性化功能设计原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完成个别任务,调整作业的数量和作业的难度,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家庭作业,在轻松、快乐、充实的心理体验下获得英语水平的提升。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实验性的,所以肯定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但这次尝试让笔者明确了方向。根据迄今为止的实践,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希望通过“理论-实践-评价-理论”的一系列科学步骤使其越来越完善。因此,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和科学布置,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及发展需求,设计有趣味、有层次、多样化的英语作业,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实现小学英语作业的减负增效,促进学生更为健康的成长和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