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龙
我在大画幅相机的毛玻璃取景屏上,静静地观察这些宏伟高大的建筑和耐人寻味的细节,回想着它们昔日的繁华。我用从西安风雷仪表厂带回的空白制图纸,将这些在秦岭大山中拍摄的三线工厂的照片,制成蓝晒照片。当清水冲去药液,靛蓝色的影像浮现在纸上时,几十年前三线建设的机器轰鸣声仿佛在耳边响起……
蓝晒(Cyanotype),是一种使用铁盐印相的古典摄影工艺,又称铁氰酸盐(铁-普鲁士蓝)印相法,由英国人约翰·赫谢尔(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及摄影师—编者注)于1842年发明。直到20世纪中叶,蓝晒印相法作为一种廉价的照片印制法依然被很多摄影爱好者使用。但它最广泛的应用,则是复制和拷贝建筑及工程图纸。描图员将工程师设计好的图纸,用半透明的硫酸纸拓描好后,形成了一张类似照相底片的图纸母版,再通过蓝晒印相,即可大量复制成工程使用的图纸拷贝。在还没有复印机和打印机的时代,这种晒图的方法在工程领域长期大量使用。因为晒出的图纸呈现靛蓝色,故被称为蓝图。这就是我们把对未来的规划称为“蓝图”的由来。
2020年冬,我受陕西摄影家武强老师的邀请到西安参展,第一次走进了他位于秦岭山中的终南山银盐馆。这里曾经是西安风雷仪表厂的一部分,大山中恢宏的厂房虽已破败,但似乎仍在诉说着过往的繁荣。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装台》也曾在此取景。观展之余在厂区闲逛,一个个车间中,还依稀可见曾经的生产痕迹。
20世纪60至70年代,为加强国防建设,我国进行了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徙,这就是著名的“三线建设”,西安风雷仪表厂是三线建设中的一个工厂。
我在一间办公室的废纸堆中,发现了一沓印好厂标的空白描图纸。面对眼前的三线工厂和手中还没有绘制的空白图纸,我突然萌发了创作这组蓝晒作品的想法。
坐落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永丰镇西部坡塬地带的卫东镇和洛南县许多山区小镇没有太大的区别,现在的洛南年轻人,甚至很少听到过这个颇具时代感的名字。但在1990年代以前,它曾是洛南县乃至整个商洛的骄傲,被人們称为商洛山中的“小香港”,引来不少外镇人的嫉妒和羡慕。三线建设时期,电子工业部将“四厂一院”及其职工的生活设施选址在此。这些军工企业的到来,让一个原本寂静、贫穷的小镇一下变得热闹起来。一眼望去全是灰色的楼房,厂房、食堂、饭店等一应俱全,人口达到了2万余人,繁华程度一度超过商洛。卫东国营百货商店旧楼,曾是商洛货物最全的商店,24小时营业。旁边灰色的高楼是当时的银行、食堂、粮站、旅社。旅社也是国营的,持有介绍信才可以入住。镇上406医院高大的楼房,放到现在也比很多乡镇的医院规模要大。医院的设备也是当时全商洛最好的,医生技术很高,洛南县城、商县和安康的人生病了,都慕名到卫东镇的工厂医院就诊。
20世纪末开始,大山中的三线工厂由于交通闭塞等原因,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包括卫东镇“四厂一院”、风雷仪表厂等在内的秦岭中的隐蔽工厂,开始外迁到西安市区。当时,这些隐秘在大山中的工厂,早已成为一个个生活设施较为完善的小型社会。但现在,这里只留下这一片片承载了一代人青春岁月的空旷厂区,静静地守望着沧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