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园园
父母对孩子德性的滋养,需要拥有静待花开的勇气与守望花开的底气。
近年来,“内卷”“鸡娃”“教育拼妈”等网络词汇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家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的任何一点儿变动都会直接作用在每一个家庭中。例如,中高考、“一分一段”的成绩排名、学区房的紧俏、职业招聘中对第一学历“985”“211”的要求等社会事件,都刺痛了父母的神经,使其产生过度的教育焦虑。
教育焦虑,是焦虑情绪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父母往往一味追求提升孩子的课业成绩,从而忽视对道德品性的培养。我们都知道,家庭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起点,更是其道德品性培养的基点。对孩子德行与德性的培育,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做。因此,在家庭德育中,父母需要先缓解教育焦虑,才能拥有静待花開的勇气,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德性进行耐心培育。
虽然个体的努力难以抵挡教育焦虑的社会洪流,但并不意味着父母自身在教育焦虑面前无能为力。具体来说,可以尝试在家庭德育中做到以下三点:
保持适度的焦虑感。父母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周围环境中的焦虑气氛,倘若不能理性对待,就很容易被环境裹挟,从而使亲子双方都陷入压抑的状态。
父母之所以产生教育焦虑的情绪,一方面是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源于对教育焦虑情绪的自我强化。所以,父母应意识到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焦虑情绪既有现实性、合理性的一面,也有自身情绪上非理性的一面。
父母过于焦虑时,可以反问自己到底在为孩子成长中的哪些方面而焦虑。大量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教育焦虑主要针对孩子可见的成绩与不确定的未来,而与之相关的品性等人格因素并不会引起父母较高程度的焦虑。这值得父母警惕。
拒绝攀比的养育心。父母深感焦虑,往往是因为受到攀比心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生怕孩子落后于他人半步。例如,看到朋友的孩子参加了很多校外活动,就会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孩子也多参加类似活动。盲目攀比会让父母的教育焦虑情绪向孩子蔓延,甚至使得家庭承受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符的教育支出。正如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成人之道,也是对孩子重要的德育引领。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父母教育焦虑的心理隐含着对孩子当下成长的不安或不满。孩子是发展中的人,父母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倘若总是关注孩子一时的成绩落后或某一方面的不足,便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极大的打击。《道德经》中有言,“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父母挖掘并放大孩子的成长优势,会在无形中激发其内在的成长动力,从而促进他的全面发展。
教育焦虑既有父母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它很可能并不会自动消失。参天大树的长成经历了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以至开花结果的生命历程。父母对孩子德性的滋养,更需要拥有静待花开的勇气与守望花开的底气。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