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黑
放学回到家,宁宁赶紧从书包里拿出数学作业,想赶快写完作业,好看动画片。为了验证自己作业上的计算结果,宁宁特地向妈妈借了手机来验算。宁宁打开手机上的计算器,一边按照作业上的算式输入数字,一边比对最后的计算结果。可是,当宁宁验算到“50%+50%”这个算式时,却发现计算器的结果与自己算的不一样,难道是自己算错了吗?
宁宁非常疑惑:不对啊,50%+50%=0.5+0.5=1,这个不会错的。但是,手机计算器上显示的结果却是0.75。宁宁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拿着手机去问正在书房工作的爸爸。
“爸爸,您能帮我看下这个手机计算器吗?它好像坏了,算错了数。”宁宁把手机递到爸爸跟前。爸爸接过手机,看了一会儿界面上显示的算式与结果,说道:“严格来说,这里并没有算错。只是这个计算器是手机内置的函数式电子计算器,它里面的‘%键可以直接计算加减号前面的数值的百分比。比如,输入2和加号后,再输入20%,计算器会计算2+2×20%的结果。”
知识小链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就是算术型计算器和科学型计算器。
算术型计算器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简单的运算,一般都是实物计算器。它可以完成基本的运算,但是不能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而科学型计算器可以进行乘方、开方、指数、三角函数等方面的运算,也称为函数计算器。这类计算器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实物。科学型计算器比算术型计算器的功能有所扩展,能够自动识别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计算器的“思考方式”
宁宁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听明白。于是,爸爸用手机计算器给宁宁慢慢演示了一遍计算过程:“一开始,我们在计算器中输入50%。这时,计算器上显示的数值为0.5。然后,再输入加号和50%。此时,计算器内部的计算逻辑应该是0.5+0.5×50%=0.75。”
“在函数计算器中,加减乘除键是函数键。这些函数键有着计算器规定好的使用规则,可以相互配合使用。比如,加减函数键本身就有一个隐含的使用规则,即输入加号或者减号后,计算器会自动记住加号或者减号前面的数值,以便后续快速计算。”爸爸继续解释道。
宁宁恍然大悟,说道:“所以第一次输入50%之后,它后面的加号会记录0.5这个数值。第二次输入50%之后,‘%键就直接计算‘0.5×50%。这时,计算器上显示0.5+0.25,输入‘=后,结果就是0.75。”
数学上的百分号,一般都是代表“某一个总量的百分比”,即作为总量的系数存在,通常不作为常数。所以,当我们用计算器计算“50%+50%”时,一开始输入的50%被计算器默认为1的系数,那么输入第一个50%后,计算器上显示的是0.5。当我们接着输入“+”和“50%”时,计算器自动记录了加号前面的数值——0.5。也就是说,计算器会默认第二个输入的50%為前面的0.5的系数,因此实际的计算结果为0.5+0.5×50%=0.75。
当我们用计算器计算这个算式时,可以输入“1×50%+1×50%”,从而告诉计算器50%前面的系数都为1,这样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由此看出,计算器算出“50%+50%=0.75”并不是一个错误,这只是计算器的计算逻辑和适用规则的不同导致的结果。
玩转计算器
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为了方便计算,我们需要了解计算器上每一个按键的用途和用法。除了数字键以外,常见的计算器会带有MC键、MR键、M-键和M+键。M+键是记忆加法键,也叫累加键。当我们需要重复加一个数时,可以先把这个数用M+键存起来,需要时则用MR键提取,不需要时则用MC键清除。M-键则是记忆减法键,可以用已储存的数字减去目前的结果。
当我们计算“50-(23+4)”的时候,可以先在计算器上输入“50”,再按“M+”把50储存起来。接着,再输入“23+4”,得到结果“27”。然后按“M-”储存并计算“50-27”。最后,用“MR”提取储存好的结果,即可得到“23”。
好奇 你就 动动手
570÷(139-115)=?
用计算器上的M+键储存结果并计算,然后写出详细过程。
如:37×12+36×9=?
你还知道哪些与数学运算相关的有趣现象吗?赶紧扫描二维码,关注“广西期刊传媒集团”,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日常数学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