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测
从重庆出发,我们一行5人自驾车去乐山,既不是去观看乐山大佛,也不是去领略岷江风情,而是直奔乐山那钵钵鸡而去的。与我们住家小区一路之隔就有钵钵鸡,为什么要不远百里去乐山吃钵钵鸡呢?一是因为有“玩在成都,吃在乐山”之说;二是因为乐山的钵钵鸡正宗、霸道。
在我国,有人统计过关于鸡的吃法,说有120多种。叫花鸡、柴火鸡、芋儿鸡、黄焖鸡、烧鸡公……大街小巷,林林总总,比比皆是,大名鼎鼎的钵钵鸡就是其中之一。
钵钵鸡怎么吃呢?就是将一个装有鸡汁、海椒、花椒、生姜、大蒜、葱花、芝麻等的陶瓷钵钵置于餐桌的火炉之上。然后像吃自助餐那样,自己去货架上选需要的菜品放入钵钵内一边煮一边吃。菜品以鸡翅、鸡肝、鸡肠、鸡肾和鸡爪等鸡杂为主,另伴有莴笋、苕皮、海带等蔬菜,与川渝境内常见的串串香吃法差不多,所有菜品均穿于细细的竹签之上。
除我之外,其他4位友人都是既会做、又会吃的美食家,所以他们对钵钵鸡最有发言权。老王一边歪嘴喝着,一边发起了感慨:“这乐山钵钵鸡,没有重庆火锅的麻辣鲜香、热情奔放、荡气回肠。但是,有乐山人语音的绵软,有乐山人性格的温柔,有乐山大佛般的镇定自若,还有岷江水一样的宽缓、轻慢与自由。”
去乐山毗邻的眉山,肯定是要吃东坡肘子的。但脚一落地,就被另一种清香、淳厚、原始的味道所吸引。循味而去,只见路边小店的甑子里正往外面升腾着茫茫热气。哦,那是在蒸苞谷粑。不是陈苞谷粉,也不用机器加工,而是刚从地里掰回来的新鲜苞谷,人工用石磨推出来,裹在苞谷壳内清蒸而成的。如此做工的苞谷粑,我们已经几十年不曾见过了。
妻子看到大家发绿的眼睛,马上买了七八个,结果被一抢而空。显然不是肚子饿了,而是那金燦灿、黄澄澄、亮锃锃的颜色撬动了大家的味蕾。然而,别小看那苞谷粑,我们分明从中品到了家乡的味道,品出了童年的记忆,还有那刻骨铭心的乡愁。后来即使嘴里吃着文化味浓郁的东坡肘子,心里还想着那又香又甜又糯又筋道的苞谷粑。这应该也算“秀色可餐”吧?!
学生时代,从毛泽东主席《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中读到过“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后来有人说武昌鱼如何如何好吃,但一直没有遇到享受武昌鱼的机会。从网上得知距眉山仅有20千米的“川西第一海”——仁寿黑龙滩风景区那儿有武昌鱼,于是我们游了三苏祠之后,方向盘一打就跑了过去。
那鱼都是去鳞、剖腹、洗净之后,抹了花椒、胡椒、海椒粉和食盐,悬挂于摊点变卖的,其鼻子眼睛被模糊得面目全非,根本无法辨认它是鲤鱼、草鱼,还是什么武昌鱼。但是,我们还是买了,不过买的不是武昌鱼,而是麻花鱼。此鱼学名为“餐条鱼”,或“麦穗鱼”,俗称“餐餐”。这种鱼常年生长于江河、湖泊、堰塘的岩缝和水草之中,人们在网罾内放入含腥味的碎食将其诱捕上来,在和有佐料的面粉里一阵搅拌,然后用筷子逐条夹入油锅,翻滚两三分钟即可。吃起来清香酥脆、麻辣细腻,且不刺口、不割喉。开始说买回去下酒,哪知还没离开景点就被大家伙儿一扫而光。都说它比重庆唐家沱的麻花鱼软嫩适中、清纯可口。为此,离开时老王又去买了1千克,说拿回去给父亲下酒。
有了高速路就是不一样,我的思绪还沉浸在苏洵教子、程夫人贸纱、巢谷千里访东坡、苏东坡与卓筒井的故事之中,就闻到了隆昌羊肉汤的味道。
据说,隆昌人喝羊肉汤喝出了情怀。家里有客人来了,以喝羊肉汤接风;有朋自远方来,一边喝羊肉汤,一边叙旧情、忆往事;有了心结,一碗羊肉汤下去,豁然贯通,胜似心灵鸡汤。
妻子素来不吃羊肉,一闻着那膻味就反胃。但碍于情面,她还是坐上了大方桌。哪知筷子一伸就收不了手,粉蒸羊排、爆炒羊肚、焖锅羊肉、泡椒羊血等吃了个遍不说,都准备结账离席了,她还去邻桌喝了一碗山药羊杂汤。
转眼间,旅游结束了,但那道道美味仍在舌尖痴痴萦绕而不愿离去。
(编辑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