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静
“嘀嘀。”晚上,正在讀书,手机响了,是小凡妈妈发来的微信短消息:“陈老师好,这么晚打扰您了。刚才小凡在做作业,突然说了句‘我语文课上举手,老师一次都没有喊过。”有这回事吗?我回忆着。孩子的妈妈又补充了一句:“他有点伤心,老师你别介意啊。”
每个孩子都期盼老师能把目光投向自己,可我并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重视,内心有些自责。我回复:“今后我会注意的。孩子的表现欲需要呵护,代我向小凡道歉。”
小凡妈妈接下来的话更让我内心不安:“他说不要发信息给老师,不好意思,我偷偷发的,也不知道他怎么突然跟我这么说了一句。我说班上那么多学生,老师不可能都照顾到,你继续踊跃举手,老师一定会看见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孩子在试图说服自己、说服家长,以便维护老师,这样的孩子懂沟通,也懂得尊重。
我也感动于小凡妈妈。她努力维护师道尊严,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孩子的上进心没有受到一丝伤害。想到这儿,我回复小凡妈妈:“说明孩子很在意自己能不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我感到很高兴。请您放心,今后我一定对小凡多加关注。”
由小凡妈妈的短信,我想起毕业以后刚来到学校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一位学生家长闯进我的办公室,嚷道:“老师,我女儿被同桌打了。你真是太差劲了,学生都管不了。”看着他盛气凌人的样子,我一时有些气恼,也毫不客气地回复他:“哪有你这样做家长的,还没有调查就随便骂人。”
和我搭班的李老师,是一位有着20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事后李老师找我谈心,有一句话我铭记至今,她说:“静,你想想,家长和老师的目标一致、方向一致,怎么可能走不到一起呢?我们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只有和家长携起手来,才能更好地培育我们的学生。”
那天我才明白,家校共育,不该是家长“剃头挑子一头热”,而是教师和家长的双向奔赴,甚至需要老师多一点思考、多一分理解、多一些耐心。教师的头衔不是一种权威,而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教师应该爱孩子,也应该善待同样爱孩子的家长,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合力,更好促进孩子的发展。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得李老师的教诲,一直把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在心,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体察每一位学生,对接好每一位家长。我相信,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以及有个性的课堂风格,一定能吸引学生,温暖家长。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