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
摘要: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是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信息化教学浮于表面三方面总结提出的,从以兴趣为出发点,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四个方面分析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深度学习;综合能力;兴趣;主观能动性;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2)26-0014-03
深度学习是当今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思想,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究活动中去,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多收获.同样,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将深度学习充分凸显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回归课堂,另一方面以充分的互动和信息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拓展延伸,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达到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具备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以充分地参与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1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学段的不断提升,数学知识的难度也在逐步提高.相较于小学阶段中的基础性知识,初中数学的内容不仅更加抽象,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叛逆期,如果数学知识未能在他们脑海中种下良好的兴趣种子,则很可能叛逆心理会蔓延至学习心态上来,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致,如果产生反感情绪的话,则很容易引起极端偏科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数学知识大多由数字、符号、公式等内容组成,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一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进而直接导致其学习状态不佳,无法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2课堂缺乏有效的互动
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应当是流动的,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应当有着充分且良好的互动,各方都能及时地表达自身的观点,通过信息的交换、问题的探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许多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中习惯采用机械式的教学方法,仅仅将知识向学生单向输送,期望通过对定理、概念的讲解以及例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方式不仅无法使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还可能造成学生数学思维的迟滞,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计划的制定中都过于依赖教师,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1.3信息化教学浮于表面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进了各行各业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的融入使得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而言,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高,在实际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实践仅浮于表面.有的教师没有主动探究并尝试各类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就会使学生错失许多良好的学习时机,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4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方式与社会生活脱轨严重
数学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化、高度抽象化总结,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内在对应性,初学者或者刚接触一些新知识点时,往往会感到比较晦涩难懂和无法回归到社会生活中来反复思考.传统的教学课堂,注重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枯燥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脑海中并未建立一个回归于实际生活的概念,因而对刚接触的数学知识会有一种恐惧或者难以理解的困境.实际上,学生的社会阅历或者对社会生活的熟悉程度并不是特别高,这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精进自己,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导数学知识过程中,要把蕴含这些数学知识的社会生活的事物、事件或者其它呈现给学生来感知,让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内容来理解抽象化的数学规律、知识,同时又能反过来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去理解社会生活,以达到一个内在的相辅相成的效果.
2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2.1以兴趣为出发点,将课堂归还给学生
在任何科目的教学中,学生的兴趣都是课堂质量的重要保障,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的动力.在生本课堂的构建中,教师也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开展数学的学习,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引导下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能力.例如,在教学“走进图形世界”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不同的几何图形产生兴趣,教師可以将篮球、水杯、三角铁等不同形状的物品带到课堂上,当学生看到这些生活中的实物时,其好奇心能够被迅速激发,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仔细地观察,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并列举一些与这些物品相似的其他物品,如与篮球相似的有足球、乒乓球等,与水杯相似的有垃圾桶、烟囱等,与三角铁相似的有衣架、台球的摆球架等.这样的方式一改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开展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够营造更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数学的学习跳出课本的框架,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落实生本课堂有着积极作用.
2.2积极有效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发展空间
深度学习的重点在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充分的互动十分关键,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拥有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为其创造更加丰富的互动条件.例如,在教学“设计轴对称图案”这一课的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需要以“我的中学生活”为主题设计三个轴对称图案,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感,同时表达一定的寓意.这样一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进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也需要对所学习的关于轴对称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锻炼了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互动活动中,学生的能动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充分彰显了生本课堂的理念,学生更加容易成为课堂中的主角,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在解决一道道问题后,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会增加,往往也会取得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2.3信息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样,在生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方式,学会运用先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让学生对微课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判别方法等,在对基础知识有着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课下针对自己的薄弱项目对相关的微课视频进行反复地观看学习,不断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2.4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化培养教学,让知识回归客观生活
科学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高度化概括,无论哪一门学科尽是如此.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只有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才是比较良好地掌握了这些数学知识,否则这些数学知识就是冷冰冰的规则、公示、规律,无法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当学习到等边三角形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动手,各自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亲自动手做一些心目中的等边三角形的物件、作品,并且将这些物件和作品带到课堂上来,然后再引导他们去进行证明这些物件、物品为什么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等边三角形都蕴含了哪些特殊的规则、能不能将这些条件规则进行总结、能不能将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律变成公式、甚至是变成一些易于记忆的顺口溜等等.这样会让数学知识变得很直观,更为重要的观点是,这样的知识获取是通过学生自主自发去探究和摸索的,会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也就比较能让他们快乐翱翔在数学的海洋当中.
2.5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会导致其在各科学习中的表现不尽相同.要想使每位學生通过学习得到充分的成长,教师就需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增强自信心,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积极性.特别是,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各层次内容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数据化、系统化分析,针对一些薄弱的项目和环节,做到从基础开始进行重建和强化,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弱项进行点醒和提示,以求能够查缺补漏.况且,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比如有的同学记忆力比较好,则可以考虑抄题、归纳同类题等方式进行改良,而针对一些逻辑性很强,但记忆力稍差的学生,则可以考虑让他们多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可以考虑把规则讲透彻,把对应关系进行分解和重构,那么这些学生则有可能用逻辑关系就把整个知识点给掌握了.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落实深度学习,不仅是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其关键在于数学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具备良好的耐心和坚持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海洋中的主角,让他能够自动、自发且饶有兴致地去探索、求知,以使学生尽情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广阔的舞台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詹双全.初中数学的以生为本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11):16.
[2]王艳.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个性化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0(6):52.
[3]陈小珑.初中数学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指导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2):67-68.
[4]刘昇.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中外交流,2020,27(19):146.
[责任编辑: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