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阿芬
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十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与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营造出活跃、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构建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一、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内容,对其当下的学习与今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是奠定扎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在活跃、积极、愉悦的语文课堂中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技能,从而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多元化教育手段营造活跃、积极、愉悦的语文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践行语文新课标教育理念,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推动语文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语文课堂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必要性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水平
语文教学主要以文字教学为主,但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初期的小学生来讲,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枯燥的课堂氛围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削弱了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中。而活跃、积极、愉悦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水平。
2. 有利于優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还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进而调整教学措施,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随着活跃、积极、愉悦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对语文课堂整体成效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小学语文课堂气氛营造的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虽然有限,但是不只局限在这40分钟里,而是要拓宽教学的途径,将语文教学课堂延伸到生活和社会中,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因此,课堂气氛的营造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设置开放性的语文课堂,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
2. 预见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知识是无限的,但教师无法将可能会运用到的知识全部都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在课堂气氛营造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相关联的知识,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3. 创新性原则
随着社会与生活的快速发展,教育也要跟随时代不断创新与改革。语文教学内容要随着教育的改革不断创新,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为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了解时代的变化,融合有效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教育途径,实现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保持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4. 个性化原则
小学生群体由不同的个体组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
四、营造语文课堂活跃、积极、愉悦氛围的有效策略
1. 问题导学,吸引学生课堂专注力
小学生生性活泼,很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教师则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通过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问题情境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大家都看过童话故事吗?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一想在牛肚子里旅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之间展开了积极地讨论,并且对教材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阅读一探究竟。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既实现了活跃、积极、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实践活动,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越加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营造活跃、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时,还可以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成语接龙、猜字谜、唱歌、讲故事、剧情表演以及游戏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加强学生课堂互动程度,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感悟语文学科的文化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其课堂的积极性。语文学习是知识文化累积的过程,需要掌握大量的文字、词汇,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策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例如,在学习近义词或反义词时,可以构建“找朋友”课堂游戏,将近义词或反义词写在卡片上,组织学生拿出其中一张去找到对应词汇卡片,然后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对。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记住了这些词汇内容,这样既实现了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也突出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3. 运用多媒体构建现代化教学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其中就有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拓宽了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使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语文高效课堂,通过视频、动画、图像、音频等将文字教学内容以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播放与之相关的影视动画,让学生对文章内涵与思想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样不仅提升了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4. 平稳教育姿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名和蔼可亲、和谐友善、教学风格风趣的教师自然会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也就在无形中营造了一种活跃、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为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要随时保持微笑与平稳的心态面对所有的学生,这样能够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恐惧感,从而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反之,教师严肃且高高在上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变得紧张,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这样的课堂自然就是沉闷无趣的。另外,教师要时刻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与性格,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信心。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能批评挖苦,而是应了解事情的缘由,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勵下更加阳光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愉悦课堂气氛的营造。
5. 有效教学,营造动态教学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活泼好玩的,并且对游戏有着很高的热情与兴趣。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为学生营造活跃趣味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游戏化教学课堂更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可以灵活地学习与记忆。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以往死记硬背的形式效果并不理想,而游戏的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词汇的印象与记忆,并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猜猜看”游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赛,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6. 科学评价课堂气氛的营造
小学生对于成功是十分渴望的,更期待能得到教师的表扬。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渐提升学生的信心,最终实现语文课堂气氛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在检查学生课文背诵或者是问题解决能力时,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与结构,以平稳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另外,在评价中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通过学生自评或者互评的方式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语文听说练习中,让学生两两一组,轮流作考官,对彼此的表现、成果进行客观地评价,然后进行相互打分,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从而进行针对性地提升。这样的教学评价更加轻松,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信任,让学习氛围更加轻松。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评价标准。以往的评价通常是“一刀切”的形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略了其他的环节。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评价中提升创造性思维,也实现语文轻松、愉悦课堂气氛的营造,推动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语文是充满智慧与魅力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极为有益。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活跃、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入手,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与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适合长期发展的教育平台,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升,积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也推动语文教育改革的落实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