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杰 尹红艳
夏日炎炎,走进吉林省东辽县凌云乡华宇家庭农场,呈现出一幅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田园画卷,给游客带来丝丝清凉。通往牛场、猪舍的道路两旁,姜丝辣、步步高、串红……各种花草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百凤园”内高高的架子上爬满绿色藤蔓,大大小小的绿皮葫芦缀在上面可爱至极,葡萄、葫芦架下的秋千、摇椅引人落座。若不是亲眼所见,谁都不会把这里与养殖场挂上钩。农场掌门人于华脸上笑意盈盈:“我这里卖牛、卖猪、卖鸡蛋,还卖风景。”
缘起
生于1974年的于华,是土生土长的凌云乡平川村人。平川村耕种土地大面积为丘陵地形,起初,于华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山地、沙地多,特殊的地貌和土壤条件,收入微薄。2001年,她从养一头小母猪起,不断学习和摸索,开始逐渐扩大养殖范围。为提高综合效益,于华又开始养殖能繁母牛,下崽后自行育肥,渐渐地养牛规模也逐渐扩大,形成猪、牛共同养殖的局面。2014年,于华创办了华宇家庭农场。随着猪场、牛场的规模扩大,猪牛粪无处堆放,粪污处理成为于华头疼的难题。特别是下雨天,河沟里流出来的粪水臭气熏天,有的邻居调侃道:“俺家苍蝇腿都是你家牛粪味儿!”于华听了,心里比谁都着急。
培训
2014年,于华参加东辽县农广校组织的首批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她了解到,沙棘树抗旱抗风沙,最适合沙土地耕种,而且果实营养价值高,产品市场也好。培训后,她大面积种植沙棘树。树的成活率很高,她还在树空里种植了中草药。同年,一次赴浙江省的实践观摩课更是让于华深受启发。在浙江省的一户家庭农场参观时,一张“牛粪蚯蚓过腹转化”的生态循环的展板启发了她。回家后,她多处学习养蚯蚓的知识,尝试着买了150斤蚯蚓苗,自己学着养,摸索着解决了蚯蚓越冬、起苗等难题,开启了蚯蚓来分解粪便的养殖新模式。经过蚯蚓转化的猪、牛、鸡粪便无臭味,有机质含量丰富,是生物有机肥,种出来的葡萄上色快、糖度高、口感好,蔬菜菜味浓厚,长势旺盛。2017年农场开始养殖蚯蚓和林下鸡,并用蚯蚓干配制鸡饲料,生产有机鸡蛋。没想到,一次知识更新培训帮助她打开思路,为农场拓宽了销售渠道。
曾经只围着养殖场转的于华,做梦也没想过,2017年能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赴法国学习,这次学习让她眼见为实,也开了眼界,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养殖技术,还改变了传统的养殖观念。现代化的养猪场、养牛场,让她看到了差距。回来后,她对养殖场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养猪场里除了上料外,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养牛场的牛也不再关在圈舍里,而是有了“户外运动场”。于华还注册了“于大丫牌”蚯蚓鸡蛋商标。“蝶变”的农场致力于“精品化”乡村游:百凤园、美丽庭院、科普展館一项项工程在农场内有序开展。牛粪转为宝,农场内处处鸟语花香,农场经营发展得有声有色。
目前,华宇家庭农场已发展成为养殖区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牲畜活动场地4380平方米,经济林、中草药、耕地总面积220亩,是享誉当地的大型家庭农场。农场的猪场、牛场均以自繁自养自育的模式发展,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年产小牛犊90头左右;蚯蚓场年生产蚯蚓5000斤左右,以订单方式出售;笨鸡场每年养母鸡2000多只,公鸡2000只,年产蚯蚓鸡蛋27万枚左右。同时农场设有配套办公室、兽医室、消毒室、饲料库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领头
“要让更多农户像我一样,致富有产业,日子稳得住。”面对逐步壮大的产业,于华勇于创新带动。她免费为农户提供科学的养殖技术,提供种母猪和母牛,生产的仔猪和小牛,并以高于市场价格回收,农场负责育肥销售,还为农户提供蚯蚓种苗,用来转化猪、牛粪便,带领69户农民增收。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既净化了环境、美化了村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于华还开辟了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在淘宝网上开设网店,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为了提高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了解更多网络销售方面的知识,农场先后4次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训人员175人次,为电商工作在村里迅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过春节我都会请乡亲们来农场吃杀猪菜,有的老人行动不方便,就派人把猪肉和血肠送到他们家。”于华说。
好愿景创造好风景,好风景实现好前景。自从农场环境好了,景色美了,人气就扶摇而上。省、市、县各级科协,畜牧、农业、农广校等部门将科普实训基地、“农民田间课堂”先后设在农场。今年,农场已接待上千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欣赏美景、拍照、录视频。新消费业态,培育消费热点,让游客开心而来、满意而归,农场的蚯蚓鸡蛋等产品销售额节节攀升,供不应求。没想到,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的休闲观光农场曾经是臭气熏天的养猪棚、养牛场。“农场美了,游人来了,我们自家的养殖场也得收拾得美美的。”农户说到村子的变化,幸福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在脸上。目前,平川村家家户户庭院面貌焕然一新,正勾勒着乡村振兴的新“颜值”。
2021年,于华荣获农业农村部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优保供先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于华说,干事业最需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尤其是更要像蚯蚓一样,俯下身,潜下心,松穷土,啃穷根,变穷乡僻壤为富民乐土。
(作者单位:1.东辽县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2.吉林省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