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忠
[摘 要]针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健康生活、成长,是目前初级中学肩负的主要使命和责任。尤其在信息时代,教育路径的拓宽,教育方式的变革,都为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此,探索信息时代初级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针对初中学生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是当前中小学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开掘点之一。
[关键词]新时期;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初探
一、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处于13~15岁的年龄阶段,他们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在知识、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成长经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叛逆心理比较明显,接受知识快,但心理变化也快。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表现强烈,喜欢接触、涉猎未知的事物。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诱惑,冲动感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是非判断往往缺乏理性认知,更趋向于感性色彩。有时即使做了错事,在短时间内难以认识到错误之处,甚至明明自己错了,还不心甘情愿接受批评。有时芝麻大的小事,只要受点挫折,也不堪承受,表现得十分脆弱。一念之间甚至会做出傻事。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状态,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学生因为出现心理问题而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些年来,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以前普遍得到了重视。各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室,并配有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尤其是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管理与学生教育评价之中,班主任和各科教师都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格化”现状渐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但是,随着近些年高中升学政策的变化,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学习压力的增加一旦超过初中学生所具有的承受能力,就会出现一些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压抑、焦虑、情绪变化无常等不良心理状况,往往成为成绩处于中间、考前学生的“标配”。而一些后进生则在信息化时代面前表现出贪玩、寻找刺激的不思进取状态,在学习上往往会出现自卑、麻木、懒惰、消极逆反等不良心理状况。可以说,从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状况看,初级中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已经面临新的挑战。
三、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目前,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的多,心理专业院校毕业任老师的少。大多数学校仅仅靠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把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路径单一。这就需要各方联动,开辟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一)引进专门人才,提高教育水准
针对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教育主管和人社部门需要从专业化人才引进的角度,为初级中学引进具有心理健康专业能力的教师。一方面,提高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带动培养其他教师齐头并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格化”态势,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服务。
(二)丰富咨询渠道,提高教育精度
针对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单一的情况,利用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手段,丰富心理咨询渠道,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度,作用极大。例如,学校通过校园网或公众号、手机信息推送等路径,从学校层面为全校同学、学生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任教师提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服务或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指导,畅通工作方法、策略交流渠道,开设师生互动平台,让全校每一名学生都能便利而放心地找到倾诉的路径。这样,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心理咨询渠道,提高教育精度,初级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才会得到有效提高。
(三)进行全员教育,实现一人一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出现问题才解决,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员教育,及早预防,趁早干预。为此,通过各种方式或渠道,把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在手中,为每一名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或个性特点、特长和爱好,有针对性地为每一名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内心深处感应学生,从健康心理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方面让学生的心理不断趋向成熟。
(四)进行思维干预,强化沟通交流
建立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导师制,让学校中专业能力素质较高的教师担任学生心理健康导师,对需要干预的学生进行思维干预,更加高效地为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的心理健康导师要科学运用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或专门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干预和心理引导,不断拓展或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活力。在心理健康导师的引导、教育过程中,以鼓励、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干预的有效方法。学生思维开阔了,心灵世界就为之宽广了。学生思维活跃了,脑袋就开窍了,不至于看待问题想不开,给人的感觉总像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样。学生思维活动丰富了,就会在和人交往的时候有想法,有话题,随之促成思路的流畅和表达的顺畅,学生的自信心就更强。因此,进行思维干预,强化沟通交流,对于挖掘学生潜能,养成健康心理,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五)加强课外辅导,及时化解排除
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往往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情绪也会出现反复。为此,加强课外辅导,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排解学生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消极或不良情绪,往往对调节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具有良好的作用。例如,通过心理健康工作交流会、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征文比赛等,及时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或心理,就能点亮学生心灯,让学生从困惑、犹豫或迷茫中受到启发,得到启迪,从而趋向稳定。再如,通過校园广播站播放有关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影响作用的美文,唤起学生健康、良好的情感,用优美的文字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影响学生。还如,在校园网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搜集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典型案例和干预方法,方便教师借鉴和学生阅读。尤其是要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心理问题。这样,就能抓住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促成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转化。
(六)加强实践活动,进行自我教育
实践活动是获得知识和消解问题的前沿阵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仅能将教育作用发挥出来,而且能增长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为此,视学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实践活动中做一个受教育者,即使是心理或情绪低落的学生,也会在实践中走出心理或情绪的低谷,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或长处,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劣势或短处,从而更加全面地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可以说,实践活动对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效果,它既能够让学生在活动实际中增长阅历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感受心理的变化、增强承压心理和抗挫能力、加强自我情绪管控能力和心理调节水平,又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交往、愉悦心情、开朗性格、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壁垒。
总之,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引进专门人才、提高教育水准,丰富咨询渠道、提高教育精度,进行全员教育、实现一人一案,进行思维干预、强化沟通交流,加强课外辅导、及时化解排除,加强实践活动、进行自我教育等方面,开辟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方能主动迎接新时代给予我们的新挑战,让心理健康教育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任若鹏.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5):67-68.
[2]吴际,罗伟.基于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93-96.
[3]廖方新,刘衍玲,郑凯,等.手机媒体——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1):7-10.
[4]何坚毅.谈谈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6):38-39.
[5]叶一舵.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