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保
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大量的案例发现,数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是可以互相融合的,创设奇妙的教学情境起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每一堂课教师可以精心设“局”,设计新颖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由衷产生无比的喜悦与冲动。我们可以创造巧妙的情境,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兴趣这位“老师”。
一、通过现代化科技,设计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蕴涵科技因素的手段与工具的使用,对数学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我在教《正多边形拼地板》时,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学生对新漂亮家居装饰的兴趣和对所学内容的求知欲,一开始就特意选取一些比较直观的图片,播放一段漂亮家居装饰的录象,把学生带入到精彩的装饰世界中来,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正边形,让他们分成几个组,自己拼,看看哪些正多边形能拼,哪些不能拼。当看到自己拼出的美丽图案时,他们都兴奋不已,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再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数学原理。学生因自己的动手创作而带来了成功感和成就感,一下子把探知热情迸发起来。
二、屏弃乏味,增添“变幻”色彩,挖掘数学知识实际内涵,增添实践性和趣味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中有遇到这样的问题:要组织一场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即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应邀请多少支球队参加比赛?解决问题之前我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画6个小圆圈代表6支球队,把一支球队的比赛场次用线条牵引出来,问学生这支球队要比赛几场?6支球队共比赛几场?球队的数目与一支球队比赛的场数有什么关系?经过分析、引导,问题显得简单了,学生不仅理解题意,而且很快会设好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上述问题。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情况下,我把问题进行变型:圣诞节那天,夏令营一个小组全体成员互相赠送一张祝福卡片,共送出了360张。这个小组有多少名成员?
三、开展数学知识讨论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答辩情境,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学生的竞争机制。人们常说: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得到的仍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每个人将得到两份思想。现在我常用学习小组合作和小组竞争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积极表现进行加分的方式凝聚他们的荣誉感。例如,探索问题时,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归纳统一。教师根据各小组阐述的结论进行评估,对答辩合理、精辟的团队给予肯定、表扬、加分;对取得好成绩的团队颁发荣誉流动红旗。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知识大讨论可以激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掌握学生的性格特征、智力水平、优点和缺点、兴趣喜好等因素进行因材施教,扬长补短,提高积极性,把优点发扬光大
要想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感兴趣,教师就要对他们投入真诚的感情。挖掘他们的爱好特长,建立师生之间真挚友谊。经过长久的接触和交往,摸清学生的智力基础,接受能力的发展水平,以便“对症下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易难层次不同的练习,找合适的时间进行检验、辅导,让他们慢慢积累解题的方法和经验。他们每一次进步我都会大力表扬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田,就要从学生身边的事情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其志”。
五、让学生自己作主,自己决策,创立快乐的数学问题情境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也当当“老师”,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倡导他们脑洞大开。根据他们的爱好倾向和能力优势编作一至两道具有创意、新颖、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由学习委员和科代表收集、整理,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实践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同心协力解决问题。组织知识游戏活动,教师作为参与者遵循游戏规则,参于其中。活動之后教师给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给自己、全班同学带来无穷的乐趣。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