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仁星
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背景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对学生的教育一直都是重要的话题,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需要同步得到提升。在这种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理念也应适时地创新,以适应学生新的素质发展需要。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该给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更适合他们学习的方案,从而以更饱满、更完善的方法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优化传统的教学课堂。而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吸引各类学生的注意力和目光,给他们提供多种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有利于实现多层次的精准教学,从而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高中数学的知识比初中难度有所增加,学生到了高中还面临分科的情况,学习量也适时加大,他们面临新的学习任务,需要掌握的不只是课本里的公式和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系统的解题方法,要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大部分学生不像之前学习那样得心应手,更加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让他们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和困难。大部分的学生都需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上了高中以后,数学学习课堂讲解的知识多,而且给学生理解接受的时间短。这就需要教师注重课后复习,让学生多练习有关题目。同时题目也不应是简单地代入公式就能解答出来的,还需要变换拔高数学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因而分层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十分有必要。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不同组制定特定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分别教学,抓重点,同时兼顾基础,使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提高学习水平,增加学习趣味,迎头赶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加拔高,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上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为以后的学习增加自信心。高中数学比起中小学数学的学习增加了一些难度,有的学生到了高中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就会出现学习吃力的现象,因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本着整体素养提高的目标引进分层类的教学方法,针对每一类学生的真实情况,为他们提供具体的、适合的课堂教学,增加基础知识掌握不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促使他们能在学习数学上有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必须也要与学生的学习相匹配,以便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相融合。
分层教学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做到对症下药,为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量体裁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鼓励支持每个学生都能自愿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有利于全体学生全方位地提高知识水平,进而增强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核心素养。因此,把分层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是很有必要的。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深入实践生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
高中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初中知识而言有着一定的难度,这就让学生难以迅速产生学习兴趣。而在素质化教学改革深入推行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以学习兴趣为指引来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高中数学实施分层式教学模式,应以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生从分层学习的模式中培养自身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述“三角函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性格特点,来灵活设计分层教学的方案。如针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教师应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小组学习模式,来发挥出学生的沟通交流优势,从而培养其良好的想象、总结能力。而对于数学基础稍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则注重学生对“三角函数四组诱导公式”的理解记忆,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解题应用技巧与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二)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外实践练习为延伸,打造活力的分层教学课堂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相对繁重,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让学生更高效地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即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围绕数学知识来展开分层教学,并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来灵活设计课堂及课后作业。而教师在设计课后习题的过程中,应更注重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来把课本知识牢固掌握。例如,在讲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时,很多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对概念进行深度的理解,导致在实际应用时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教师在设计分层式教学方案时,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并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并对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实践任务,从而让学生能有效区分指数与对数函数。
(三)确保分层教学课堂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案中,分层式教学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数学分层式教学并不是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分层式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以兴趣为指引,通过阶梯式问题来逐步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立体几何初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科学地设计分层式数学教学问题,并确保不同层次的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实现从概念的认知,到知识反思探索式学习的升华。如教师在设计三级分层式教学问题时,可以设计A层级“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几种”;B层级“根据不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在实际做题做题中学会精准判断和联想”;C层级 “把点、线、面与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放到几何体中,来让学生去在几何体中探索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才能让高中生真正掌握立体几何的学习技巧。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为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分层式教学既要确保高中生能够快速接受这一教学模式,又要避免学生彼此之间因为分层学习而产生歧视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创设分层式数学教学情境时,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习惯来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比如,教师以课堂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问题抢答式的教学方案,来激活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设计组内分层式课堂问题,进而引导每个学习小组内部能够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同时针对课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通过阶梯式的课堂教学问题,来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当确保分层式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样才能真正让高中生沉浸在数学高效教学课堂中。例如,在“排列组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很多学生苦于找不到解题的思路而经常难以准确地计算出结果。此时,教师应结合高考试题以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排列组合情境,来为学生设计趣味式的课堂教学案例,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案例学习互动的过程中,牢固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解题技巧。如“隔板法”解题技巧的深度教学,需要教师通过趣味式的分层教学来帮助高中生真正理解“隔板法”解题的思维。即设计“5个男生和2个女生进行排队,如果每个男生和女生都看成相同的个体,而把女生看作两个隔板,则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的趣味教学案例,来让高中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体会,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隔板法的基础含义,并引导学生去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如“把19个小球装到 3个盒子里面,允许有空盒子的,但必须把小球分完,则一共用多少种分法?”通过问题分层、深度探索,能让学生认识到排列组合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为数学预习分层打好基础
高效的数学课前预习,是高中生充分利用好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前提。即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为高中生制作微课式课前导学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在课前导学案中设计分层式互动教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创新实践探索来思考相应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學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又能让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前预习时间。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教学知识来灵活设计相关的实践任务,解放学生被动学习的思想观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从而实现开放学习、自由学习。例如,在“直线和圆的方程”这部分知识课前分层预习方案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式导学案来让学生通过微课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系统的学习,并设计“概念认知”“坐标系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利用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直线与圆的方程”三个不同层次的预习任务,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的规律特点。
(三)设计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以分层式评价体系来重塑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并不仅仅是看最终的结果,学生的学习过程、解题思路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结合分层式教学的特点,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流程的重要性,这样能够鼓励学生不断地突破自我固有思维的束缚,大胆思考、灵活探索。比如,在“数列”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数列公式推导方法,并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数列的应用,即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大胆思考指明方向。如对于能够快速求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学生,教师应在评价其学习结果时更注重学生的解题流程是否规范;而对于没有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教师则应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帮助学生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学生找准方向,再接再厉,以突破自我。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分层式”教学评价带来的不同感受,从而让高中生快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创新教学理念,为分层式教学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选择
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每个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教学,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匹配,做好补充、融合。制定多元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优化教学内容,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数学知识点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为学生讲解。要想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高中数学讲解“集合”知识的时候,教师利用自己出题、小组合作、评比、嘉奖等方法来给学生讲解。首先将学生按照座位进行分组,让他们了解集合的概念,并且列出不同的集合与同伴分享;然后通过评比让他们每组派个代表把集合写在黑板上,看谁写的集合正确率高,并让这个学生给大家讲解他对集合的学习和认识;最后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大家向他看齐,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针对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分层教学方案,以丰富分层教学的内容
在高中数学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准备不同层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不同层次内容教学的功效和效果施展提供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层次发展。同时,应提前准备教学内容,根据教材任务,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真正上课的期间,针对不同教学任务必须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分批、分阶段地给学生分层讲解。比如,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三角形的题型,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提供不同难度的题型,对于基础性学生,就应该让他们做基本的公式代入解题,让他们打好基础;对于能力层次的学生,就应该让他们做有一定难度、需要认真理解才能解答的题;对于全面层次的学生,就要让他们做一些附加题,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以此来提高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支持他们都主动探索新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多层次参与,达到全方位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是给学生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性格、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以及生活环境等不同,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同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全面分析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针对基础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给他们制定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能力的任务目标,引导他们提炼反思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评价自己的解题模式,提出改进方法,进而逐渐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进行分层教学,制定分层教学的任务目标、内容、方法,并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增强他们自愿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核心素养下全体学生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