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雯
目前,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学体系也逐渐进入全新发展时代。为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从根源层面落实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小学数学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生活化引领方式,使课堂得到全面革新。通过整合生活化引领内容,可以使课本知识得到科学转变,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因此,需要重视生活化引领方法,确保小学数学课堂能正常落实创新需求。
一、当前小学数学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与模式陈旧
我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在小学教学过程中体现较少,但其仍然对教师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种过往影响下,一部分小学数学授课教师普遍存在观念落后、教学应用模式僵化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兴趣,也容易导致思维拓展能力被限制,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此外,在“双减”背景下,过于落后的教学观念与模式也会严重限制数学授课效果,进一步削弱整体教学创新性。因此,落后观念与应用模式属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课堂缺乏足够的互动时间
由于数学课堂存在时间限制因素,因此部分教师出于教学考虑,在课堂中没有设置足够的互动环节。这一问题在过往教学体系下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全新的素质教育与“双减”背景下逐渐成为较为突出的负面因素之一。课堂中预留给学生交互的时间不足,可能会导致个体心理状态无法得到明确,同时容易影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限制小学授课质量,不利于教学效率提升。因此,需要明确当前存在的互动缺乏问题,确保其能在生活化引领条件下得到解决,为后续进一步展开数学授课提供重要支持。
二、利用生活化引领创新数学课堂的意义简析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将生活化与小学数学课堂相整合,能充分落实创新需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降低数学授课难度。生活化内容可以激发学生所掌握的日常经验,使他们的认知与知识点相关联,显著降低理解门槛,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流程。传统教学体系仅凭借教师进行讲解,容易导致知识抽象化程度过高,继而影响学生探究兴趣,导致他们形成数学知识较难的不良认知。这一认知会严重干扰实际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成绩提升,也会影响素质教育落实效果。通过利用生活化引领教学授课,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能促进他们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因此,需要重视生活化引领的重要意义,确保小学数学课堂能落实相关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学课堂的参与和探究兴趣,实现理想授课目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小学数学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转变,利用相关内容引领教学流程,能有效革新授课组成部分,使小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与解答能力得到显著强化。生活化引领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让他们在生活中定位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教學内容的探索兴趣,使良性循环得以建立,即自我发展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利用生活化引领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研讨,使他们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追问与讨论等形式,快速定位数学问题的关键点,最终实现独立解决问题的目标。这一流程能显著强化学生对数学的正面印象,因此对培养个体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良好影响。
三、生活化引领创新小学数学的策略途径研究
(一)应用生活化素材展开课堂导入
为充分利用生活化引领效果,小学数学授课应从创新角度出发,充分利用生活问题作为引导资源,为后续教学课堂的展开提供重要支持。课堂引入对数学授课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其能为学生奠定生活化基础,在此之上进一步探索相关内容。因此,在利用生活化引领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利用日常活动中常见的素材作为引导,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课堂氛围,并革新教学流程,避免陷入传统授课体系的局限条件中。大部分情况下,小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往往处于不熟悉的状态。若直接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忽略引导步骤,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最终削弱实际教学效果。而采用生活化内容作为引导方式,可以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氛围,并显著降低理解数学知识点难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生活化导入方式还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日常事件背后存在的数学原理,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全面激发,有利于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授课压力得到有效降低。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中花钱购买东西的场景作为导入素材,为学生虚构一个计算金钱的问题。如小明同学有100元,今天去校门口的便利店买文具,这些文具一共60元,问小明现在剩下多少钱?通过此类方式,学生能快速融入导入场景,仿佛他们自身前往便利店购买文具一样,进而降低理解加减法计算知识点的难度,实现理想教学目标。
(二)注重挖掘生活资源内容
在生活化引领背景下,教师革新数学课堂授课方式需重点挖掘生活资源内容,确保其中所蕴涵的可用元素得到正确部署,从根源层面革新教学形式与授课方法,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感。生活中所蕴涵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需要教师注重挖掘,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正确应用。因此,教师在挖掘生活化授课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其与现实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感受到身边的数学知识点,建立数学泛用性强的认知,为后续进一步革新教学形式提供重要支持。为实现革新数学课堂的目标,教师需将生活资源挖掘的内容以全新形式整合至课堂内。例如,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认识方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所处的教室设定为生活化资源,并通过挖掘方式,为学生展现全新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授课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班级内判断东南西北的方向,并调整个体位置,要求其说出教室特殊物件所处方向,如讲台在自己的哪边?后黑板在自己的哪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显著缓解传统教学措施对学生造成的压力,使他们能灵活运用自身独立性特征,探索数学知识存在的内涵,实现革新教学课堂的重要目标。
(三)采用鼓励或奖励措施辅助教学
生活化引领数学课堂革新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若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全身心投入,导致参与性不断下降,便容易导致教学措施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其应有的革新效果,最终导致实质教学质量无法提升。因此,教师需明确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意义,并致力于提升其在生活引领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数学、了解数学、自发研究数学知识,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或奖励等方式,使学生对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参与兴趣得到显著增强,为后续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夯实基础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将糖果、小红花贴纸作为鼓励手段,在学生参与课堂程度提升后或利用生活化知识解决问题后,为其提供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并提高他们对数学课堂的期待程度,达到革新教学流程的目标。
(四)组织具有生活化气息的课堂活动
为充分融入生活化内容,使数学课堂可以得到全面革新,调整过往陈旧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应组织生活化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相关流程,使他们能顺利掌握关键知识点,利用生活化途径实现引领数学课堂革新的目标。在这一阶段,数学教师需结合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内容,组织具有探索性、趣味性的课堂活动,确保学生能理解相关信息,避免出现学习兴趣下降的负面问题。同时,教师还需在生活化数学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避免出现手把手教学的现象,以及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受到不必要的抑制。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春游活动或模拟游玩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探究式问题。如当前全班级一共30人需要乘坐大巴车前往春游地点,大巴车租金为200元一辆,能乘坐15人,小汽车租金100元一辆,能乘坐10人,问选择哪种方案最合适?在学生参与活动探究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采用设计表格的方式进行解答。除此之外,全部交由学生自行分析。通过此类措施,能有效发挥活动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在创新化的授课模式下进行学习,为后续进一步发挥生活引领功能夯实基础。
(五)挖掘教材应用价值
教材属于数学课堂的重要应用内容之一,在生活化引领创新格局下,教师需科学应用教材,使其内容可以与日常活动相结合,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使教材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相对其他素材而言,数学教材往往包含最为基础的知识点与练习内容。但是,基础并不代表其无法实现生活化转变,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包含的相关内容,创设生活化场景信息,使学生能自行利用教材解答相关问题,有效创新课堂形式,避免传统体系下拘泥于教材问题的情况出现。
(六)利用实践方式展开生活化教学
实践对数学授课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生活化引领下,教师应重视对传统课程的革新,也应明确实践应用方式的转变方向。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或应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点背后存在的逻辑,进而将其转变为自身认知的一部分,实现素质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并为学生提供實践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应用相关知识点,最终形成经验认知体系。在这一流程内,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部分作为实践场景,避免出现难以实践的负面问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九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每天的上学时间计算作为实践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明确数据收集与整理方法。通过此类措施,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有利于革新传统数学课堂体系,避免出现实践缺失导致的知识点掌握不足问题。
(七)采用新时代技术与方案
数学授课在生活化引领条件下,必须注重相关因素的融合方式,确保学生能体验到课堂革新的正面影响,避免出现教学与时代脱节的负面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或全新授课方案,综合生活内容对数学课堂进行革新,包括微课、翻转课堂、远程教学、智能化批改等。通过将这些技术活授课形式与生活化内容相整合,可以显著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抵触感,也可以激发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为后续展开生活化创新授课提供重要支持。
(八)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数学授课对思考角度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若学生仅从单方面考虑知识点内容,有可能会陷入认知误区,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下降,甚至影响学生心态。因此,在生活化内容引领条件下,教师需针对课堂引导方式进行革新,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探索数学生活知识。对数学课堂而言,解题方式通常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特征,不仅仅局限于单一解法,在加入生活化内容后也不会产生改变。因此,教师需鼓励学生提高思维灵活性,站在生活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数学题目。若学生提出天马行空的思想,教师也不应直接否定,而是要从想法内涵层面引申正确方向,使学生能感受到充分的尊重,革新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方式,与其他同学交流问题的多种解法,并在生活化框架下进行简单实践。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快速了解知识点内容,实现理想授课目标,为后续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提供重要支持。
(九)作业融入生活化内容
目前,“双减”教学理念已经进入小学授课体系。在这一背景条件下,教师需遵循生活化引领需求,避免过度布置家庭作业,避免学生的思维受到不必要的限制或产生过大压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弃家庭作业。作业本身具有回顾与总结的作用,也可以为教师提供融入生活化内容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充满生活气息的素材与家庭作业相整合,可以使学生轻松利用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基础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生活化引领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近期课堂发生的事件或学生行动,对数学作业内容进行重构,使学生能接触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对数学作业的兴趣,为数学授课的创新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创新过程中,应注重生活化内容的引领作用。通过整合相关应用措施,可以有效发挥生活化理念价值,强化小学数学授课质量,为学生的高质量成长提供理想环境。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