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亚奇
小学体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运动训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一些运动常识,还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阐述了小学体育课堂开展运动训练的重要性,然后从多个方面对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展开探究。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下,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教育工作,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还应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其综合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和外场教学两方面内容,体育教学应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运动训练,二者互相促进、互相作用,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参与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提升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课堂开展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能为学生的稳定、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智力开发、素质培养提供相应的有利条件,这也是学生接触教育的基本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在重视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提升其身体素质在小学教育中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运动训练的重视,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合理化的体育运动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运动理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通过合理安排运动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运动训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除了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之外,还能将健康的运动观念引入家庭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运动训练非常重要,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形式化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训练效果,所以,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之外,还应从加强对学生的跟踪指导,改善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体育课堂。不过,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且采取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发展实际不相符,对学生的训练过程以及训练结果缺乏专业性指导,通常在体育训练开始之前带领学生进行热身,在训練结束之后,由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机械化地带领学生做一些体育运动训练,以至于无法有效地提升训练效果。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身体机能正处于发展阶段,如果运动方式不正确或者过度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等问题。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运动训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应避免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化的问题,注重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性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传统化
当前,小学教育模式正不断完善,小学教育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不过,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体育课堂训练中存在教学低效化的情况。在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采取传统化的教学理念,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部分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学设施等不够完善,将大多精力投入文化课教学中,很少开展体育教育活动。同时,部分学校对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体育课大都被其他科目代替,体育课的课时量大大减少,无法保障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还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在体育课堂训练中,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基本训练,之后便不会再进行自主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训练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体育训练有效性的因素之一,由于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不及时,对体育器材的完善不够重视,以至于学生很难开展有效的体育训练。
三、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运动训练氛围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教学的方式通常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化,课堂氛围也比较枯燥、乏味,很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摒弃以往较为死板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内容等,创新教学活动,通过制定合理化的教学策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运动训练氛围,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在教学实心球等相关的内容时,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握好持球与扔球的角度,教师虽然一直强调在出手的时候应抬手,不过,学生的训练态度较为消极,导致效果不够明显。此时,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情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学生选择一个标志物,如国旗杆、教学楼等,并让学生单独进行训练,由其他学生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监督的同学从中汲取好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训练,从而促进整体学生训练水平的提升。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现阶段人都逐渐认识到了在教育展开的过程中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所能带来的影响和帮助,当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有效提升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如何有效地掌握运动技巧,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体育训练的效率和质量也会有所提升和发展,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产生关注和重视,对氛围做出有效的营造和优化,保障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条件,当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中,其思维和意识才能被激发,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训练。有趣的课堂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式,组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借助娱乐性与比赛性的体育训练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升体育课堂的活力,丰富体育课堂的内容,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加强锻炼,增强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构建有效课堂。比如,小学生体育测试中的50×8往返跑,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基础比较弱,身体素质较差,测试效果通常不够好,教师可以将往返跑训练活动趣味化,导入游戏“看谁点得最多”,让学生模仿放鞭炮,在每间隔15米左右的地方,分别放置几个触摸的杆子,然后让学生进行往返跑训练,或者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接力PK。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耐力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其合作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的同时,锻炼其运动技能,从而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现阶段的教育研究强调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将学生放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主体发展出发,一切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学形式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综合的考量和分析,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就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分析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长奠定好基础和保障。
(三)加强师生互动与配合
在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且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习到正确的动作。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训练,不仅能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还能防止学生因过度训练而造成伤害。教师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身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上课期间应注重衣着的规范,最好以运动服装为主;如果教师只是口头发出口令让学生自己动作,很难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动作的规范,以正确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模仿,例如,短跑时起步的蹲姿与站姿、起步之后如何用力、怎样摆臂能够为身体提供动力、短跑结束后怎样调整步伐与呼吸;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师在向学生示范动作的时候,除了规范动作之外,还应配合相应的规范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形象,在向学习做示范动作时应保证动作的规范性,还可以找一些动作比较规范的学生进行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配合,提升主动性。比如,在学习“前滚翻”这一动作时,教师可以边示范边讲解:首先团身,然后抱腿。之后,让学生自行进行训练,并仔细观察学生的训练过程,及时纠正不标准的动作,最后,教师找出几个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整齐地进行示范,保证学生能学会动作的要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忽视的,但是教师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引导者和指路人,其作用和影响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有如下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出针对性的调节和优化;其次,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科自信,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树立自信;最后,现阶段的教育不仅强调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有效地传输概念知识和理论,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和帮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体育训练的影响和效益。
(四)采取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训练信心
在小学体育动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训练,并且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采取赏识教育等一些积极的评价措施,肯定学生的行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信心,消除学生的一些负面的心态。首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应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进步表现,应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主动挑战一些更难的动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合适的赏识教育时机,多注意观察教学中的一些细节部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习惯等,找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一些落后的学生,通过赏识教育,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使学生能保持积极的体育學习心态,从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五)加强教育合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训练中的错误动作,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体育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加强教育合力,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教学,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做好相应的督促工作,通过两者合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比如,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锻炼并脚跳短绳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训练方式,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由家长进行监督,在微信群进行跳绳打卡,拍摄学生跳绳的视频,教师可以进行在线指导。如此一来,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训练方式以及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其自身体育素养的形成。
四、结语
小学体育运动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充分把握住这一阶段,营造良好的运动训练氛围,开展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师生互动与配合,采取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训练信心,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