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锋
这一天,新入职的李老师精神饱满地站在教室门口迎接一年级新生的到来。教室门口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浅蓝色的画报,上面是李老师亲手绘制的卡通画,从上而下依次是“拥抱”“跳舞”“击掌”“比心”的图案,这是她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孩子们陆续向教室走来,李老师微笑着迎接他们。一个孩子用手指了指墙上的“击掌”图案,李老师即刻摊开手掌,躬身与学生的掌心印合。那一刻,仿佛有一股暖流与爱意从二人的掌心间贯通,孩子乐如小鹿,欢快入室。另一个孩子指了指“比心”图案,李老师食指与拇指错开作“比心”的手势,孩子沉浸在游戏中,纯真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第三个孩子边指着“跳舞”边扭起了腰,李老师迅即与之呼应,虽然只是几秒钟的手舞足蹈,但和谐的旋律无声地流淌在彼此心底。
李老师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教师节,她是一名刚入职十天的新老师,教室门口的画报是她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这仅仅是一件“礼物”吗?不,这是一种“沟通”与“对话”。事实上,在师生沟通中非语言交流至关重要。教師的语气、表情、眼神、动作所传递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本身更有影响力。师生非语言交流中,“拥抱”能给孩子安全感;“握手”传递着坚定的力量;“微笑”传递着赞许与包容……不同的表情、动作传递着不同的美好情感。
这仅仅是一件“礼物”吗?不,这还是一种“游戏”与“连接”。“游戏”是最能发挥学生潜能和才智的学习形式之一。在游戏中,学生变得会沟通、行动力强、学习效率高。前文的李老师深谙此理,她通过回归“游戏”,塑造完整的人。通过肢体对话,师生因游戏而连接、生情、融通,这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卓越教育的根本。
这仅仅是一件“礼物”吗?不,这更是一种“勇气”与“希望”。为了实现一种新的教学创意,李老师大胆尝试,这种“勇气”出于一种“我愿意”而非因为“我别无选择”。教师全力打造有创意的教育场景,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教育教学环节也在证明自己敢于让学生当主角、自己当配角,敢于让学生按照他们的心情与喜好自主选择,敢于鼓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完善自我。
在教学创造的领域里,教育者应像李老师一样,奔驰在思维广阔的“草原”上,为学生创设不一样的交流情境。每个教师自身具有的特性和特质都是由自己的行动创造出来的,想成为怎样的教师,决定权在自己手中。于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种“希望”。“希望”就站在教室门口,每天都像是过教师节,每天都送给学生充满创意的“礼物”,让学生体会美好的师生情感。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