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锋 陆小锋 朱晓强 王骏 王廷云
[摘 要]达成度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的重要指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orich需求评估模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课程重要性指标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指标计算加权平均差异得分值(BDN),根据BDN值评价课程授课目标的达成度。结果表明,将该方法应用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中,能较好地反映各班级本门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相较于单纯根据成绩的评价方法能更好地反映不同授课班级间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差异。
[关键词]Borich需求评估模型; 平均差异得分值(BDN); 课程目标; 达成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9-0278-03
达成度是指一项计划的完成情况, 指建设后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目标的契合程度, 即达成目标的程度[1]。自2006年初我国正式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一直稳步推进[2],达成度被成功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并作为工程教育认证中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评价指标[3-5]。一个专业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程目标达成度构成了该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基础。多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的探索。张建树、郭瑞丽介绍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的成绩分析法和评分表分析法的思路,但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6]。何墉、李春娟提出了由课程表现、实验、作业和期末考试等环节构成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标准。这是一种以各环节量化评分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得分越高达成度越高[7]。崔旭海、毕海丹、甄宗圆等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为期末考试、课内实验、作业及课堂情况三个环节,并分别给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与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的比值作为总目标达成度,以总评成绩中支撑课程分目标的相关考核平均得分与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的相关考核总分的比值作为课程分目标达成度[8]。贾惠芹、屈宸光、朱凯然等以课程目标实际计算分值在课程目标分值中的占比作为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并取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评价值中的最小值作为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值[9]。吴家皋、吴敏、周剑等将数据库技术中的实体—联系模型引入到课程达成度评价中,用以描述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四者之间的支撑关系,并给出了一组定量评价表格和公式,其特色是提出了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和支撑比例的思想,并引入了达成目标值作为目标是否达成的参照[10]。该评价方法的难点和不确定性在于支撑强度、支撑比例及达成目标值的確定缺乏客观性和统一标准。总体而言,以上各种评价方法本质上都是“以成绩论英雄”,各目标点平均得分越高,目标达成度越高,没有到考虑不同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的贡献度差异。事实上,用同一标准评价所有课程相对于毕业要求的目标达成度并不完全合理,因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达成的重要性是有差异的,通常前者比后者重要,对专业核心课程应给予更高的达成度要求。本文借鉴Borich需求评估模型,将重要性指标引入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中,并以上海大学通信工程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为例,详细说明基于Borich需求评估模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一、Borich 需求评估模型
Borich 需求评估模型由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育系统实验室的Borich 教授于 1980 年提出[11]。该模型通过对一组相关的受访者的问卷调查,获取他们对某项技能的重要性认知和掌握程度,通过重要性认知和实际掌握程度的差异来判断某项活动供给主体是否有培养该项技能的必要性或某项目标是否达成。Borich模型用计算平均加权差异得分评价某项技能或目标是否达成[10]:
[BDN=i=1NIi×(Ii-Ci)N] (1)
公式(1)中,BDN 为加权平均差异得分值,即Borich差异数 ( Borich Discrepancy Number) ,Ii 为第i个受访者给出的某项技能或目标的重要性等级,Ci 为第i个受访者给出的对该项技能或目标的掌握或达成度,N 为受访者人数。
公式(1)采用(I-C)对重要性认知进行修正,避免了某项需求(技能或目标),尽管很重要,但由于受访者已具备该需求(很熟悉或已掌握)而认为对该项的需求很低,将很重要的需求放在不重要的地位。通过公式(1)计算BDN值,根据BDN值评价某项技能或目标的达成度,具体如下:
1.BDN 为高的正值:该项技能或目标有强烈的需求但实际培养不足,培养目标还没有达成。
2.BDN 为高的负值:该项技能的培养已完全足够了,培养目标已完全达成。
3.BDN 接近 0(在-0.5~+ 0.5附近):该项技能的培养是充足的,培养目标基本达成。
二、基于Borich模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可以看作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分析,即培养单位培养的人才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陈子为、杨玲、陈俊彦等利用Borich模型开展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分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2]。课程目标的达成支撑专业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本文尝试引入Borich 需求评估模型,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定量评价。
基于Borich 需求评估模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然以公式(1)为基础,不同的是各参数的取值无须通过问卷调查,直接来自课程本身。
I:课程的重要性基于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考虑,通常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性高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高于专业选修课。本文将重要性分为 1~3三等,1为一般,2为重要,3为非常重要。通常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性最高,给予等级为3的重要性分级,专业基础课次之,给予等级为2的重要性分级,其他课程给予1的分级。
C:代表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总和)为基础,将掌握程度划分为不同的档次,最高值为4,代表很好掌握,最低值为0,代表基本未掌握(见表1)。
N:修课班级的学生总数。
基于Borich 需求评估模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方法(如图1所示),首先根据毕业要求、课程性质确定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目标;然后统计课程总成绩,如果有多个目标点,根据目标点对应的知识点拆分课程总成绩,确定课程的重要性等级,将每个目标对应的每个学生的成绩转换为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等级;接着根据公式(1)计算加权平均差异得分值BDN ;最后根据BDN值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度。
三、应用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上海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必修课,属专业基础课。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分6个班,由6位教师分别授课。以下基于Borich 需求评估模型分析年级和6个班级课程目标的达成度。
(一)课程目标及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讲授的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编程方法,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工具类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为要求1,即工程知识。支撑的指标点为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基于此,厘定本课程的唯一目标为:能够根据通信系统数学原理,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与方法,针对特定通信系统需求完成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系统设计;通过基于面向对象思想的专业仿真工具开发,初步具备将基础数学、专业知识和软件工程技术集成解决通信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1-1构成支撑关系。
(二)成绩评定及BDN值计算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和70%。其中,平时成绩由教学过程考核和课程项目组成,各占50%。教学过程考核由考勤、章节学习、课堂互动、课程视頻学习、章节课堂测验、章节课后作业等环节组成,各环节所占比例见表2。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给定。期末成绩由全年级统一闭卷笔试,流水阅卷评定,满分100分。表3为全年级成绩汇总。
根据表1的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分档方案,将表3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转换为每个学生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到参数I(表3第6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专业基础课,重要性程度C取2。将年级和班级修课学生数、参数I和C代入公式(1),计算得到年级和每个班级的BDN值(表4第4列)。
(三)达成度评价
建立达成度评价标准是达成度评价的基础。目前常用的评价标准是根据课程成绩分档划分出不同等级的达成度(表5第1列和第2列)。本文以Borich 需求评估模型关于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方案为基础,建立本课程的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量化标准(表5第3列和第4列)。
根据表5标准2的评价标准及表4的BDN值,分别得到年级和班级的达成度评价结果(表4第6列)。结果表明,本年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目标总体上已经达成,但不同班级的达成度有一定差异,其中二班和五班达成度最高,达到了“较好达成”的标准;一班、四班、六班达成度中等,达到了“达成”的标准;三班达成度最低,为“基本达成”,说明不同班级的培养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班级学生已修课程的平均绩点与班级课程目标达成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原因在于本校学生选课的规则是绩点高的学生具有优先选课权,这样就会出现绩点高的学生扎堆选到某一个他们认为好的教师的课程。高绩点的学生学习更用功,更努力,课程考试成绩会更高,反映出的知识掌握程度更高(I值高),计算出的BDN值也高,依据BDN值给出的达成度评价等级也较高。
表4的第5列为基于标准1的评价结果。与基于标准2的评价结果对比不难看出,单纯基于课程成绩的达成度评价区分度低,六个班级的达成度均为“达成”,不能很好反映班级之间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差异。基于Borich模型的达成度评价能更好地揭示班级之间培养质量的差异。
四、结语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课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一种量化分析。达成度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考查的重要指标。客观准确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结果能很好地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本文提出了基于Borich需求评估模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并应用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将课程重要性指标引入达成度评价中,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度的差异,课程越重要,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越高,其达成度要求也越高。同时,本文提出的根据成绩的评价方法能更好地反映不同授课班级间课程目标达成度的差异。
[ 参 考 文 献 ]
[1] 高正艳,王战军,杨旭婷.一流专业建设达成度评价:内涵与特征[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9(2):21-24.
[2] 孙娜.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展望[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1):29-34.
[3] 吴娇蓉, 白玉, 惠英.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关键要素及达成度评价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2):51-53.
[4] 贺东风.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103-104.
[5][9] 贾惠芹,屈宸光,朱凯然,等.基于OBE理念的工程应用类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J].大学教育,2020(12):46-49.
[6] 张建树,郭瑞丽.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达成度的评价改革[J].高教论坛,2016(6):72-74.
[7] 何墉,李春娟.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J].办公自动化,2020(21):31-32,38.
[8] 崔旭海,毕海丹,甄宗圆,等.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以“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J].农产品加工,2020(22):109-112,115.
[10] 吴家皋,吴敏,周剑,等. 基于E-R图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20 (11):151-156.
[11] Borich G D. A needs assessment model for conducting follow-
up studies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80(3):39-42.
[12] 陈子为, 杨玲, 陈俊彦,等. 基于Borich需求评估模型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9 (4):7-10,59.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