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语境的出现推动了播音主持语言创作的发展变革,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语态重构有助于传递中央政策,传递舆情民意,凝聚民族情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播音主持行业,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媒体难以与发达地区媒体拼投资、拼体量,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的播音主持人也很难与内体媒体播音主持人比“洋气”、拼“网红”,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人必须有意识地打牢语言功底,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性的表达,提高新媒体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以拉萨市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发展为例,拟通过播音主持艺术传播民族文化,利用汉藏双语共传播拉近与民众距离,发挥无稿播音主持优势深化媒体融合吸引年轻受众、发挥语言艺术优势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在语态重构过程中守正创新,讲好故事,探究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语态重构路径和语言创作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语态重构;语言创作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1-0159-03
在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节目中,播音主持语态与传播效果、受众反馈密不可分,传统语态及表达方式已不能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接纳多元化的需求。随着新兴媒体矩阵式传播的更迭,相对于传统媒体,聚合类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影响日益增大,更要求传统媒体在新兴渠道进行内容分发时,须重构语言创作及主持语态,以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传播的新需求。
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节目在进行新媒体渠道的内容分发时,在社交媒体端变更为《主播说联播》的形式,主播语态更具贴近性、趣味性和亲切感,触达和吸引了“Z世代”等的年轻用户群体,扩大了主流舆论的影响力圈层,达到了较好传播效果。
学者认为,当下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貌状,在去中心化与多中心化的新格局中呈现出了散点化、交叉化与破圈化的新趋势[1]。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就打造新媒体原创内容生产特别谈到,要创新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既要讲好故事,也要贴近年轻人的语言特点和接受习惯[2]。
相比一线城市媒体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媒体矩阵式传播尚有待更迭,特别是其新媒体渠道发展实力弱、人才缺、资源乏,难以与大平台的主持人和网络主播竞争,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而受众是接收信息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一环,如果想要拥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采用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传播语态去迎合受众,拉近媒体与民众的距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播音主持人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新媒体语言表达能力,尽快适应新媒体语境,更好地利用传统媒体引导舆论、服务人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家兴,文化强民族强”。有声语言表达可以更有效地传播民族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在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人需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创新表达方式,弘扬民族文化,在“本土味”上放足料、下功夫,实现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跃迁。
西藏地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对国内外民众具有一定吸引力,在文化传播领域有待挖掘更大价值。作为文化传播的渠道载体,西藏的播音员主持人需要做好藏文化这篇文章,不仅熟悉当地地域特色、民风民俗、喜好忌讳和生活习惯,更要把这些文化内容转变成受众听得懂、记得住、感兴趣的语言和符号,通过语态重构和语言创作完成和把控节目,让节目溢满酥油糌粑味的醇香,同时又贴近年轻人的接受习惯。例如,自2022年4月9日起,历时六天,拉萨、林芝、那曲三市融媒联手打造了《高原零距离忆往昔——波密红楼里的历史记忆》《一起去旅行吧!——看怒江向东》网络直播,活动中,三市主持人一起追忆往昔岁月,讲述红色故事,一起沿着易贡藏布逆流而上,途径嘉黎县尼屋乡、独俊大峡谷、麦地卡湿地……来到怒江源头,唱当地民歌,同时,还结合了当前直播带货的传播习惯,推荐当地自然风光和特色农产品。正是得益于主持人对当地历史、特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入了解,经“拉萨发布”“悦享拉萨”微信公众号,“拉萨融媒”抖音号和林芝、那曲融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总播放量达13.6万余次,点赞量达6.7万次,并由此衍生创作出多个抖音短视频进行内容分发,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在语态重构和语言创作过程中,双语播音主持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可或缺。汉藏双语传播既是维系民族关系的纽带,也有利于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增进民族感情,维护国家安全。在西藏,全区364.81万常住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4.47万人,占64.27%[3]。当地的大部分居民缺乏文化普及,不少人不识汉字也不识藏文,更有很多人听不懂汉语。要让信息惠及他们,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党的好政策,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就必须使用藏语言文字,如此一来,生产和传播他们喜闻乐见的音视频内容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拉萨市融媒体中心,藏语综合频道播音主持人多为教师、翻译等从业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播音主持专业系统培训,且能灵活自如切换藏汉双语的人才很少。同时,藏语频道节目大多是汉语节目翻译而来,以新闻节目为主,原创作品較少,使得藏语有声语言的表达不够丰富,传播质量不高。特别是目前西藏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平衡,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因汉藏语言语法和表达差异,对藏文化缺乏了解,翻译不规范、不通俗和大众化等原因,阻碍了播音主持的双语表达,甚至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因此,无论是基于民族文化传播和向广大农牧民受众传播信息需要,还是基于改变现如今的新媒体语境下双语专业人才缺失,媒介内容表达匮乏的状况,都急需加强培养少数民族播音主持的专业人才,使其练就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提高口语传播综合能力,形成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共传播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少数民族播音主持人的竞争优势,赢得少数民族地区受众的喜爱和追捧。
播音主持艺术通过有声语言来向受众传递信息,扎实的语言功底是播音主持人必备的核心技能,当前尤其需要具备贴近性、亲和力的特质,使语言具有更强大的触达魅力。在少数民族地区,舆论引导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宁求不出错,不求创新”的观念多少深入到了节目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求稳”心理。
在新媒体语境下,偏于保守和传统的民族地区播音主持人,需要减少对编导记者的稿件、演播室主播台环境的依赖,在对节目风格、内容有效了解和准确把握基础上,锤炼无稿播音主持的技能。无稿播音期间,主持人要着重掌握语言所具有的实用性特征,通过播音主持将有效、丰富的信息传达出去,获得更高的节目质量[4]。形式上,需从语调、语速、力度、情感等方面加以亲切化;语言上,要使用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群众语言,尽量口语化,避免说教和辞藻堆砌;内容上,少说空话套话,以实用为准,把准确、丰富的信息传达出去;风格上,必须保持言真意切、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要打上“个性化”标签;距离上,注意多关注热点话题和事件,取其精华,合理使用网络热词用语,拉进与受众的距离。
例如拉萨市融媒体中心《问政拉萨》是全区首档问政类节目,节目主要聚焦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邀请相关职能部门来到问政间,以现场倒逼问政的方式促使问题得以解决。2022年2月18日,首期节目通过悦享拉萨、拉萨发布微信公众号和拉萨融媒抖音号同步播出后,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节目主持人璞珍更是圈粉无数。作为每期节目的问政员,璞珍围绕“水电气收费乱象、物业服务、公共交通、全民健身体育设施监管”等相关主题,向现场职能负责人逐一抛出问题。有互动、有交锋、有“火药味”,看得受众热血沸腾,更能推动着相关职能部门“马上办”。每期一个多小时的问政中,璞珍合理掌控问政节奏,合理合适地抛出问题,语言精准,态度客观,总是保持自信、从容、随机应变的良好状态,表现出了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无稿主持功力,以及较强的政策把握水平。
在当下媒体变迁环境下,契合融媒体传播语境是助推播音主持艺术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电视媒体之所以能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与播音主持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人要充分发挥声音和形象优势,利用互联网传播功能加大宣传力度。首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媒体的思想壁垒,主动拥抱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其次,除传统媒体播报工作外,还要积极参与短视频、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平台相关节目的录制和配音。最后,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生产更多新媒体内容产品,拓宽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受众。
例如拉萨市融媒体中心主持人宋春容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著称,在视频号《主播说西藏》中,分享到“今天呀我想要骄傲地告诉大家,就在上午的10点30分,D2021次动车组列车从拉萨火车站驶出,拉林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小容,你打疫苗了吗?打了,目前感觉一切正常……”“今天啊,我要跟大家一起来说一条好消息,那就是西藏将新建三个机场……”亲切的话语、得体的形象,以及第一时间信息,让人耳目一新,一下子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同时,她还利用微信、抖音等平台,实时为自己参与的《苏拉一家亲 共圆复兴梦》《歌声中的党史》《雪顿节文艺演出》等节目造势,提升热度,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并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点滴保持常态化更新。充分利用媒介公众身份、声音和形象优势,拓展了互联网传播渠道,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和品牌,提升了少数民族地区媒体的新媒体语境竞争力。
在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拥抱新媒体、求“变”求“创新”的同时,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才能在新媒体的浪潮中不偏离主线,行稳致远。守正创新,讲好故事是少数民族播音员主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在新媒体语境中,语态、语义和语言表达的丰富、立体、多元始终要保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原则。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新样态的表达方式仅是内容的载体,而内容需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少数民族地区播音主持人要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牢记在心,尤其要绷紧民族团结这根弦。要坚守主流媒体的立场,传播社会正能量,注重节目的舆论导向、审美取向和内涵品质。只有引导民众特别是年轻群体与党中央心连心、站在一起、想在一处,才能有效引导社会热点和化解社会堵点,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既是播音主持艺术的初衷,亦是新闻传播事业的初心。
(二)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
在新媒体语境下,民族地区播音主持人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和表达方式,在适应传播渠道变迁的路径中重构播音语态和表达空间。一方面要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准确、及时、高效、高质地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状态进行有声语言创作,展现时代风貌[6]。另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表达方式。在当前新媒体语境下,少数网红、市场化主播为博眼球可谓花样繁多,不时出现暴力文化、低俗文化等乱象。因此,少数民族地区播音员主持人在“触网”的过程中要勇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坚守客观真实、体现政治修养的表达方式,树立正能量的正面典型,积极营造正确的社会舆论生态。
随着社交媒体渠道成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主战场,当下的注意力经济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语态重构和语言创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媒体有待通过播音主持艺术传播民族故事,成为上传下达的纽带,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要求其从语言语态端进行变革,需要将传统的表达方式变更为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态,推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有机结合,不断突破传播效果的触达代际和圈层。
目前,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事业已进入传统端、平台端、社交端的矩阵式传播阶段,随着“Z世代”成为受众重要主体,社交媒体覆盖至城镇农牧区,作为传播载体的播音主持语态必须向亲切感、网络化、年轻态进行转变和重构。此外,播音主持语言有待改变正襟危坐的传统样态,向兼容大小屏方向进行迭代和更新。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承载着信息上传下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格外需要通过播音主持艺术的重构与进步,使信息传递更通畅、信息触达率更广泛、传播效果更多元,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在融媒体语境下推动民族新闻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秋硕.表征辨析与价值反思:播音主持艺術新现象透视[J].中国电视,2022(1):69-73.
[2] 蔡一鸣.专访总台《主播说联播》团队:让金牌栏目注入“新媒体网感”[J].中国广播影视,2021(19):14-19.
[3] 西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西藏自治区统计局,2021-05-20.
[4] 王博宁.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能力的应用和提升[J].新丝路,2019(12):1.
[5] 李欣璐.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23):176-178.
[6]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22-29.
作者简介?次吉拉姆,硕士,主任播音员,研究方向:播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