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抑后扬 鲜明对比 彰显主题

2022-05-30 10:48潘景献
关键词:搏斗巴尔扎克点题

潘景献

【作文题目】

请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为结尾,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题目解析】

这道作文题渗透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让大家独立思考——“我”该成为什么样的少年?怎样才是少年该有的模样?在审题立意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作文题“限定结尾”的形式比较新颖。审题要有全局意识,特别要关注“才是”一词,也就是文中前后应当有对比。另一个限定词——“少年”,提示我们应该写发生在初中三年的人和事。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体现自己鲜明的态度,将富有积极色彩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的风格有力地展现出来。

第二,从文题中,我们还可以提取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模样”。模样的表面意义是指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作文就缺少了深度,应该扩展并挖掘出抽象的精神品质。

第三,“应有的模样”这个短语范围很大,同学们应思考从思想和行动方面如何做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可以选择的点很多,既可以从小的方面入手——珍惜光阴、勤奋努力、乐于助人、真情温暖等,也可以从大的方面着笔——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时代主旋律等,但一定要紧扣人物的精神品质,体现“模样”的具体形象。

【学生范文】

与风雨搏斗    为梦想而战

湛江一考生

毛泽东主席诗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少年该有的模样。每每遇到挫折,我就在心里大声朗诵这句话,鼓舞自己,努力拼搏,展现出少年该有的模样。

刚上初中那会儿,我的成绩不太好,数学甚至亮了红灯,昔日的豪情壮志消失殆尽。我开始逃避、颓废,陷入武侠小说中无法自拔。课堂上,老师激情洋溢地讲课,我却将课本竖起来做“盾牌”,偷看小说。有一天,语文老师笑着递给我一本《巴尔扎克传》,我一愣,虽然不是我平时喜欢的小说类型,还是忍不住翻了翻。巴尔扎克命运坎坷多舛,从小在缺乏母爱的家庭中长大。工作后,他的居所简陋寒酸,生活窘迫,在与书商打交道时还不时被骗。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仍怀凌云之志,与风雨搏斗,为梦想而战,创作出了91部小说,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

与风雨搏斗,为梦想而战,我从巴尔扎克身上悟出了少年应有的模样。我试着改变自己的状态,沉下心来复习、测试、小结,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走。都说数学一旦落后便很难归队,但在自我改变的路上,我反而觉得数学没有那么难。公式、类型题分类归纳一一攻克,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的数学成绩又回到班级前列。对我来说,最难的是语文,阅读量、阅读速度、语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提高上来的。我将之前沉迷小说的“爱好”拾起来,只不过这次沉迷的是老师推荐的经典名著,遇到优美句段索性背下来。

在阅读中,我逐渐了解到,勾践不惧失败与耻辱,卧薪尝胆,最终成就霸业;屈原忧心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的生活,愤懑之中,写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仍不忘家国情怀,发奋撰写千古名著《史记》……星空明月,我静静地和名人对话。书中名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让我热血沸腾,信心满满。

初二下学期期末,我的语文成绩冲到了班级前三,作文也被校报发表。此时,语文老师调走了,我给她写了一封信,连同那本《巴尔扎克传》,一同寄了出去。

向前奔跑的那段岁月,充满着奋斗的激情、拼搏的热情。每每回忆初中生活,我都可以自豪地讲述自己曾经奋力逆袭的故事,都想大声地说:“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评  改】

开头点题,引用毛主席的诗句使文章更有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

文章先写“我”逃避、颓废的状态,再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写出巴尔扎克在困境中为梦想而战的顽强品质,形成鲜明对比。

中间部分写“我”刻苦学习,与风雨搏斗,为梦想而战,于无形中再次点题: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语文与数学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也为读者提供了借鉴。

小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旨在凸显主题——与风雨搏斗,为梦想而战,这才是少年應有的模样。

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总评 本文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记叙“我”在学习上受挫、重新振奋起来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知耻后勇、拼搏进取的少年形象。文章构思巧妙,条理清晰:首段引用伟人诗词,点出少年应有的模样;再写学习上的挫败,一蹶不振;接着写从巴尔扎克身上得到启发;最后以“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点明中心。本文的亮点:以阅读为面,辐射“勾践”“屈原”“司马迁”这三个点,点面结合,突出“少年应有的模样”这一主题。

猜你喜欢
搏斗巴尔扎克点题
搏斗——记共产党员张远成
密林深处的搏斗
一只与狼搏斗的鹿
文坛巨匠 巴尔扎克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巴尔扎克的旷世姐弟恋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
巴尔扎克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