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炎夏尽,金秋至,新的学年,《诗词草木疏》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广袤的大地往往给予人们丰厚的回馈。金黄的稻田,翻滚的麦浪,飘香的蔬果,无一不向我们传递着人间的美好。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丰收的村庄,去看一看绵延到天边的稻田,闻一闻田野的芬芳吧。
│植物名片│
稻(水稻、稻谷、稻子)
科属:禾本科,稻属。
形态特征: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个别野生亚种可多年生。株高1米左右,叶片呈披针状,长约20厘米;按花期分为早、中、晚稻,分别在6~7月、9月、10月抽穗开花;开花后30~50天种子成熟,种子收获后脱去种皮即大米。我国主要有籼稻、粳稻两个栽培品种。
用途:食用;个别亚种可药用。
│诗词赏析│
田舍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
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这是南宋“中兴四大詩人”之一的范成大描写乡村风光的一首诗。范成大晚年在故乡苏州的范村别墅闲居,他善于从切近的视角观察农村田园的生活与习俗,令诗歌散发出泥土的芳香,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田园诗典范。本诗就描写了水稻成熟时节田间地头的优美风景:农夫们结伴而行,前往场圃劳作,孩子们则悠闲地枕着落叶睡觉;夕阳西下,鸟雀的鸣叫声更衬托出乡村的静谧,每家每户的烟囱里都开始冒出做饭的烟气;诗人慢慢走回自己的住处,离这个村落越来越远,他嗅着林间的气息,看到斜阳把西天的云彩染得金黄,与地面上成熟变黄的稻谷连成了一片,这丰收景象真令人快乐啊!
│典故链接│
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重要的主粮。稻子食用前必须要脱皮,古代没有机器,让稻子脱皮的方法就是舂捣。比如,唐代诗人张籍《羁旅行》一诗提到“主人舂米为夜食”,就是指把稻粒舂捣成大米。米用水煮熟,就是白米饭。杜甫诗《茅堂检校收稻》写道,“稻米炊能白”,看似平淡,实则流露出不必为口粮发愁的欢快感。稻米除了直接用来煮饭,也有其他食用方法。相传武则天在某年的花朝日游园,命令宫女采摘百花,跟米混合后捣碎,制作成蒸糕,用来赏赐侍从大臣。苏轼有一天和他弟弟苏辙一起喝酒,喝醉了,突发奇想,用槌子捣碎萝卜,然后加入碎米粒,煮成粥食用,感觉美味绝伦,苏轼便给这粥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玉糁羹”。
主持人
石润宏,文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师,主要著作有《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