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福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东台县立初级中学,2009年,这所择优录取的品牌老校率先在苏北地区组建集团,全纳了原东台城区所有公办初中的适龄儿童,推进均衡教育。超大规模的办学,学生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如何培养合格的中学生?如何打造青少年身心发展規律育人范式?这些都是该校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难点。
特色场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为了给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尤其是为了让学生端正心态,快乐学习,东台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建成一系列场馆设施,通过参观、学习、感悟,以科学的手段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身心健康、锤炼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校的青少年健康援助中心“青苹果乐园”,是苏北地区一流的青春期教育示范基地。走进基地,色调温馨高雅的“五区二室”,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青春期援助、青春期健康教育等主题,通过网络平台、同伴教育、科普书籍、专家讲座等青春阳光教育服务,让学生科学地认识性和生殖健康知识。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趣地揭开两性的神秘面纱,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圣洁,全面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真真正正地把“青春期健康援助”工作,做细、做实、做精彩。
除了“青苹果乐园”,该校的科技馆也是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绝佳选择。科技馆由东台市教育局、东台市科协主办,东台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承办,2016年建成并开馆,现已接待学生超过万人。科技馆以“体验科学,提升素质”为主题,通过“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实践”三部分内容相结合,设置了“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数学魅力”“健康生活”“安全生活”“数字生活”“科学表演”“科普演视”九个主展区,有62件互动展品与科学表演、科学实验及科普演视相结合。各类科普知识的宣传,拓宽了学生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视野,而开展科技体验活动,则培养了学生科技实践能力。
该校历来重视“防震减灾”工作,通过校园展板、模具展示、橱窗宣传、黑板报等活动,让每一位孩子都知晓,让每一个生命都重视。该校专门设立了地震科普馆,陈列着盐城市地震局赠送的演示地震的模板,它能直观地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地形地貌、地理构造的剖面图。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掌握相关的地震救援防灾知识。该校还经常邀请地震专家进校,给孩子们带来高端的科普知识推广讲座。2016年,该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防震减灾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除此之外,该校还先后建成了东台市法治教育基地、东台市青少年日记馆、江苏省初中数学课程基地等特色场馆。这些特色场馆,学校常态化使用,并不仅仅是参观,而是与课程相结合,真正走进学生,使学生得到内心的涵养与成长。
春风化雨,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学子,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迎来了“叛逆”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牛不喝水强压头”式的做法已然行不通。该校从学生角度考虑,通过班会课、心理讲座等一系列春风化雨般的工作,滋润了学生心田,筑牢学生的心理健康防线。
在日常德育实践中,该校充分尊重学生自身德育的主体性,通过课内和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打破班会课班主任“主体性神话”,最终使班会课成为学生喜欢,老师满意的德育实践方式。
初中三年,正是对学生塑造品格、培养能力、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该校按六个学期分设不同的培养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等内容,按梯度确立主题、编制校本教材。学生自己主持,学生与学生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交流碰撞。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通过不同形式的班会课,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学会相处、珍爱生命、诚实守信等;让合格公民应有的情志与能力,成为注入青春的“DNA”,培养学生对未来生活与发展的胜任力。
为了能让不同特长、个性的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成长过程的“获得感”,该校创新德育评价模式,全新推出“实中希望”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的实施更加注重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做,在过程性资料积累中,定格学生向上尚美的成长脚印。
据介绍,“实中希望”应用软件主要由“成长脚印”和“学习之窗”两大部分组成。“成长脚印”分为品德评价、体艺特长、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公益活动;“学习之窗”分为文化知识、安全学习、法治知识等等。学生在文化方面成绩优秀或进步显著,在公益活动方面积极有为,在家庭生活方面孝敬长辈、勤劳节俭等,都会在上面有所呈现。经过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综合打分,学生的成长自己看得见,激励着学生向着更好的自己出发。
与此同时,依托一系列场馆场地,该校的心理健康讲座一场接着一场,让学生收获满满。
作为“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红十字会示范校”,该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晓翔提出办“充满希望的教育”,让每一位学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火”,不负青春,不负时代。2017年,该校的青春期援助教育案例被评选为“江苏省中小学优秀健康促进案例”,并被作为江苏健康促进先进典型,应邀赴北京参加全国健康促进优秀案例汇报。
“初中教育不仅要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更要逐步培养学生出色做人做事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资源,灵活转换教学场景,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使学生的日常德育工作全面而有效。”杨晓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