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的“词句段运用”教学探究

2022-05-30 14:44:23朱淑静
新教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词句知识点教材

朱淑静

“词句段运用”是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语文园地中的常设栏目,侧重于词、句、段相关语文知识点和语言训练点的积累与运用。其训练范围广、形式多,如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子的修辞手法、段落主要内容的把握等,既指向单元语文要素,又体现教材语文知识点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螺旋呈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学必须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笔者认为,“词句段运用”栏目编排的价值定位,恰好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相契合。那么,如何在素养导向下开展“词句段运用”教学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发现语言规律,进行语言实践,提升语言素养。

一、整体观照,依标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改先前教材“语文知识点模模糊糊一大片,语言训练点全凭执教者自主解读、自由发挥”等弊病,在内容、方法及目标上有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在“词句段运用”栏目中,编者更是针对单元语文要素、语文知识点、语言训练点等集中专项呈现。那么,如何精准把握每一个“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梳理小学阶段三至六年级所有“词句段运用”栏目的内容,并进行横向和纵向比照,从而发现某一个词句段训练点在学段之间和单元之间的层级和差异性,从而更好地设置目标,为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助力。比如,同样是仿写练习:中段侧重仿写句子,高段則侧重段落的仿写;中段侧重写景写实,高段则侧重展开想象、关注内心感受的抒发……每一次的句段仿写,教师均可以将其设置成一次专项微写作训练,将语言训练重点扎实推进。

另外,教师也应关注单元整体编排特点。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走进神话”,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词句段运用”也紧扣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编排。在教学时,教师应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积累词句段,感受神话的神奇,而是要以此为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进一步感受神话永恒的魅力。因而,教学前,教师应对教材编排整体观照,对其编排意图了然于胸,树立目标意识,依标教学。师生间的教学活动都应实实在在地朝着目标开展。不管是学生最初的发现,还是教师后面的深入推进,都应该指向目标任务。在梳理发现规律以及最后的测评环节,仍需要依照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对照目标进行测评,确认教学效果。

二、以学为主,实践操练

现代教学论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中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的疑惑点和知识盲点处点拨引导。有时也可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自主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并主动去搜集类似的语言现象,或者是记录自己的疑惑点。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的内容之一是体会“夸张”的表达方法。“夸张”学生并不陌生,利用前置性任务,学生在预习后不仅能说出“夸张”及其表达作用,还搜集了古今中外许多运用“夸张”的句子。课上进行了“夸张之最”的评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夸张”独特的表达魅力。最后,教师不忘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夸张”表达应注意的事项。当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后,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语言材料就更丰富,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就更能激发学生去探究、积累,这样,学生“词句段运用”的能力也就在对话与交流中得到提升。

《课程标准》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中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因此,教学“词句段运用”这个板块时,不能让学生只是孤立、机械地理解、学习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而应该让学生多些实践操练。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时,教师可让学生将词语和熟悉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比如,“足智多谋”想到谁?“诡计多端”又想到谁?这样,人物形象就鲜活了起来。教师也可设置闯关情境:第一关成语分类;第二关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第三关将意思相近、感情色彩不同的成语进行“对对碰”。又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词句段运用”之一是结合课文语境发现“比喻句表达不同情感”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先从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芦花鞋》中找找比喻句,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效果,然后再进行实践操练:运用不同的比喻写电脑的双面性。

三、多方勾连,深入拓展

教材呈现的“词句段运用”内容,是编者精选的内容,而内容背后编者的设置意图,需要教师去深入领会。教师千万不要只是独立地或单纯地按部就班地教学这个板块。那么,如何将“词句段运用”教学变得立体丰满呢?教师可以多方勾连,深入拓展。

1. 勾连单元教材内容,融入阅读教学。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词句段运用”涉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因而在教学《白鹭》时,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点前置,同阅读教学勾连起来。同时,教师也可将“比较”阅读的方法融入其中。如将《燕子》《搭船的鸟》中写鸟的段落与《白鹭》进行对比,学生在对比后,发现其不同的语言风格,从而更真切地感受到郭沫若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示了白鹭如诗一般的美。

2. 勾连习作指导,侧重实践探究。

比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词句段运用”之一呈现的是叶圣陶先生为一个中学生修改的作文。教材意在借作家严谨的修改范例为学生引路,引领学生发现修改的基本要领,并让学生感受修改的妙处。因此,教师可勾连单元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当堂自我修改以及与同伴互改。

3. 勾连学生生活和课外资源,实现延伸拓展。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要求照样子,用具体的场景表现成语“喋喋不休”的意思。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再现身边人“喋喋不休”的场景,并适时补充视频资料《唠叨之歌》;教师还可勾连课外阅读;等等。学生体验丰富,笔下文字自然栩栩如生。如此多方勾连,适时补充教材内容,使得“词句段运用”中相关的语文知识点得到深入拓展。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顿号的使用”时,教师需要先明白顿号的使用有什么讲究,需要注意什么;然后联系学生之前的使用情况,针对他们的模糊点和知识盲区进行点拨、提醒。教学时,不局限教材提供的两个例句,可以有意识地呈现一些顿号的使用范例。如:书名号连用之间不用加顿号;“二三”与“二、三”因为使用顿号,意思不同;等等。教师如能拓展、丰富这样的材料,学生对顿号的用法自然就会更清晰。

总之,在进行“词句段运用”教学时,教师应明确目标,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发现言语规律,迁移运用,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词句知识点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