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设计问题 助推深度学习

2022-05-30 10:48邴远娥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纳言景物精准

邴远娥

精准的问题能驱动教学进程有序、有效展开。教学中的问题大致可分为预设性问题、生成性问题、拓展性问题三类。预设性问题精准分层、生成性问题精准追问、拓展性问题精准设计,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助推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预设性问题精准分层,建立思维梯度

预设性问题是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的提问。这类问题需要精准把握问题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坡度,精妙拓展学习广度。执教《四季之美》时,笔者借助三个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多次阅读过程,感受文本的独特韵味,读出文本表达的独特之处。

1.针对内容设问,读懂文义

《四季之美》是一篇写景文,教学时,笔者先针对文本内容设置问题:“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表现四季的美?美在何处?”这两个问题能引导学生快速把握文本内容。学生边读边梳理,就能明白作者分别抓住“云、萤、鸟、火”等景物来写四个季节的美。梳理清楚写了什么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文字,细读细品,如抓住“一点儿一点儿”等词语读出作者运用叠词来表现天空变幻的美。教师示范引导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他们就能读出四季“变、舞、归、闲”等特点,感悟春的柔和之美、夏的灵动之美、秋的和谐之美、冬的闲逸之美。

2.针对表达设问,探寻表达之妙

理解了内容之后,笔者引领学生进一步探寻文本的表达特点。笔者问:“在清少纳言笔下,四季各有各的美,文章在表达上有相同之处吗?”“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文本结构、观察视角等方面有哪些独特之处?”学生通过互学、交流,发现四季都有较为明丽的色彩,都是清新平和、恬静悠闲的,都是短暂、静谧的,都有动态描写。一名学生还谈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作者似乎就在某个角落静静地看着这一切美的景物,这些美都被放在一个宽阔无边的大背景中。这名学生从作者的观察视角来深层思考,理解有了新的角度——从内容的理解转向表达空间的变化。笔者顺势追问:“作者在表达中设置了哪些大的背景?去掉这些背景直接写景物,还能突出那份短暂、静谧吗?”学生通过研读发现:在大背景中适度地描写动态画面更能突出环境的静谧,而非热闹。笔者顺势指出:这就是动中取静。探究至此,学生已从文本内容的理解转向表达方式的探究,语文要素“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在探究中落到了实处。

3、针对文体设问,建构结构化知识

关注单篇文本,透过文本发现某类文体的通识性特点,并有意识地分析、归类,就能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四季之美》写景意不在景,而在表达情感。针对这个方面,笔者设问:“一切景语皆情语。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情感的语句,想一想清少纳言借助景物描写想表达怎样的内心情感?”有的学生说,是为了表达对美的向往;还有的学生说,是对美景的赞美。学生能有这样的理解,说明他们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情感。

上述三个层次的问题从标题中的“美”出发,逐层推进——从文本内容的理解走向文本的表达特点,最后关注情感表达。三个层次的问题环环相连,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层层深入。

二、生成性问题精准追问,延伸思维深度

生成性问题是课前没有预设的,它通常在学生理解的错点、疑点、分歧点中产生。教师抓住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进行精准的引导,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1.抓错点追问,培育理性思维

理解出现错点,归根结底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入。如在理解第二自然段时,学生都把“固然”理解为“虽然、尽管”。面对学生的错误理解,笔者追问:“查词典,结合语境想一想,这里该选取哪个词意?联系整段想一想,作者是否喜欢月夜?”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發现此处取“当然”之意更准确之后,笔者追问:“此处的‘固然还可以换成哪个词?”学生经过思考,发现此句中的“固然”是“的确、确实”的意思。这样引导不仅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文意,而且让他们学会了答疑解惑的思维方法。

2.抓疑点追问,激活审辩思维

在理解第三自然段时,一名学生说:“很多诗词用‘夕阳、乌鸦、秋风表达孤寂、悲凉、落寞等心境,文中却说她感到‘心旷神怡,这不矛盾吗?”学生提出的这个疑问很有价值,也是笔者课前未预设到的。笔者追问:“同学们比较归鸦急飞与‘月落乌啼霜满天‘枯藤老树昏鸦的画面,看看作者描写的侧重点在哪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乌啼、昏鸦”的意境给人留下孤寂、悲凉的感受,而文中抓住“朝窠里飞去”,则让人联想到温暖幸福的家和亲人团聚的温馨画面。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同一事物所能表达的情感不是固定不变的,阅读时需要结合具体情景去审视、思辨。

3.抓分歧点追问,聚合多元思维

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三层级的问题“清少纳言借助景物描写想表达怎样的内心情感”时,学生一开始都认为作者仅仅在表现四季的美。笔者相机补充清少纳言的人生经历资料(清少纳言少有才气,曾任宫廷女官,但一生事业、婚姻都不顺利,最后出家为尼)。读过资料之后,学生产生了两种意见:一种是认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愉悦的情感,另一种是认为文中透着淡淡的忧伤。文章究竟表达出怎样的情感呢?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笔者要求学生把文本和资料结合起来进一步读,并开展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尽管文字中隐藏着孤独,但作者内心时刻保持着一份阳光与希望,正如东方的彩云、雨夜中的萤光、黄昏的归鸟、冬晨的火盆,这些景物的描写中透着温暖与希望。学生能产生这样的理解,说明他们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作者。

三、拓展性问题精准设计,拓展思维广度

阅读教学中,教师结合与所学文本相关的作品设置拓展性问题,将课内课外阅读精准地链接起来,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在《四季之美》课尾,笔者安排了自主选择性作业(选择其一即可):①选择一篇三、四年级所学的写景类文章,试着与本文比较,从景物特点、语言特点、文章结构、情感表达等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②阅读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本文选自《枕草子》),查阅写作背景,联系当时日本文学“物哀之美”的审美旨趣,说说《四季之美》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你了解其背景之后,又产生了哪些问题?

学生在比较、拓展阅读后,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枕草子》中的“物哀之美”还体现在哪些景物描写中?《四季之美》中的“和谐之美”与“物哀之美”矛盾吗?中国不少作家曾经在日本留学,他们的作品会受到日本文学作品的影响吗?这些问题,学生在现阶段并不一定都能做出准确回答,但这有什么关系呢?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力,只要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保持探究的兴趣,早晚会弄明白的。

(作者单位:宜昌市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纳言景物精准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成功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勇气可嘉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景物描写要准确
爱情开卷,我抄袭了那道本不属于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