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促个性化学习

2022-05-30 10:48王萃吴飞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折线统计图自学

王萃 吴飞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认知方式和教学行为,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变革。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以下简称“吉林街小学”)在翻转课堂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校园移动学习环境构建了智慧课堂,进一步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吉林街小学依托智慧教室的互联网移动终端,构建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积极探索促进精准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移动终端的丰富资源、虚拟工具及互动学习支持功能,追踪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教师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提升学生获取新知、解决问题、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学校基于近两年的实践探索,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两段八学”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两段”指课前自学阶段和课中研学阶段;“八学”指课前自学阶段的“教材自学—资源助学—习题仿学—在线测学”和课中研学阶段的“反馈互学—提升精学—拓展研学—总结思学”。

1.课前自学阶段

首先,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细化知识体系。然后,教师选择合适的内容构建课前自主学习材料。自主学习材料涉及教材导读提示、相关旧知回顾、概念性新知讲解、学习重难点点拨、基础练习等内容,以预学单等文字资料和微课等音(视)频资料形式呈现。最后,教师通过与“天喻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绑定的通讯工具发布自学任务。这些材料为学生提供了自学资源,能促进“教材自学”和“习题仿学”。

学生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学习教师提供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决定是否观看微课、观看几遍,并提出自己对新知的疑惑。网络学习平台能实时采集学生观看微课等视频的时长、完成习题时长和正确率等数据,并针对学生错题推送相关学习资源。这个过程既是平台在“资源助学”方面的体现,也完成了“在线测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师根据平台推送的学情分析报告,能快速掌握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知识储备情况和疑难问题,为精准定位“课中研学”的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供数据依据。

2.课中研学阶段

课中研学阶段注重利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进度,实时分析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从而帮助教师精准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内容、把握教学主线、调整教学安排,促进师生深度互动。

“反馈互学”指教师依据平台推送的学情报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导入素材,并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反馈、梳理课前所学新知。这个环节将课前自学与课中研学关联起来,能深化学生对所学新知的理解。

在“提升精学”环节,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内容设计情境活动,如针对某个问题展开分组辩论、在特定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等,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与迁移能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入小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协作交流。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查阅任务完成情况,大体获知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和解答问题的路径。学生完成某一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向学生推送习题,并借助平台统计学生作答的正确率,快速聚焦高频错题或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难点、学习偏好等,进而采用共性疑难点集中精讲、个别问题个别辅导的策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拓展研学”指针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前一个环节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与反馈。学生借助变式、拓展练习或问题,以及有助于进一步探究的学具等,经历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过程,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则收集生成性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化理解、迁移训练。该环节是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重要体现。

“总结思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应用平台的“投票”功能,发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过程、学习成效的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发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以促进师生反思,改进教与学的策略。

二、智慧課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构建智慧课堂应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借助课堂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引导学生有效质疑、巧妙探究。

1.课前数据把脉,精准掌握学情

智慧课堂可为教师提供准确反映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的数据信息,从而调整教学设计,实现精准教学。如教学《漫游成语王国》时,教师通过平台记录的学生学习微课的停顿点和次数,以及学习任务单的反馈,发现学生有分类积累成语的兴趣和意识,但在理解部分成语的内涵上有困难。于是,教师调整了原定的教学目标——分类积累成语,而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运用成语,感受成语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上,并设计了以下活动:理解成语意思,画出成语所表达的情境故事,并拍照上传平台,让大家猜一猜画作所表达的是哪个成语;随堂播放学生讲成语故事的视频,并开展互评,帮助学生突破理解成语意思的学习重难点。

2.课中精准反馈,落实“轻负高质”

智慧课堂中丰富的媒体支持、高效的互动体验、精准的学情分析,有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学生的共性问题,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轻负高质”。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学生初步了解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优势后,教师组织学生用平板电脑在“武汉教育云”检测平台上进行了当堂自测。自测题是在数学教材第109页第5题的基础上改编的,让学生观察表格,对比男女生7~11岁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各个折线统计图中选择正确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学生提交作业后,平台“试题解析”功能能反馈学生作答的结果,帮助学生明晰错误原因。通过平台推送的统计结果,教师发现47.6%的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没有画图例。出错的原因:一是学生受单式折线统计图没有图例的影响;二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数据差异和变化趋势上的优势。基于此,教师呈现某名学生7~11岁的身高数据,并在交互白板呈现的原有统计图上示范绘制这些数据所形成的折线,让学生体验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两组或多组数据;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上的三条折线,理解用线的虚实、颜色、对应点的形状等来区分各条折线的必要性,使学生明确了图例的重要作用。课后,教师还针对这个共性问题布置了相应练习。

3.全程多维互动,激发学习潜能

依托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智慧课堂,一方面为课堂互动提供了现实环境,能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另一方面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人与人、人与平台、人与资源的互动提供了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教学口语交际课《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上的“天喻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实时评价,通过教师评价小组、组员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式,促使学生落实小组讨论中的表达要求,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利用微信视频功能“连线”眼科医生,让学生与医生面对面交流。这样做能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打通语文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言语表达的创造性,点燃学生交际应对的激情,提升学生口语交际的品质。

(作者单位: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猜你喜欢
折线统计图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T梁施工监测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