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龙溪”的绿色蝶变

2022-05-30 11:25:02陈薇邱润润
绿色中国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农房研学文旅

陈薇 邱润润

地处浙江省天台县西南山区、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龙溪乡,是唐代著名诗僧寒山子的长期隐居地。这里山峦叠嶂,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增长缓慢。但是,近年来,这个一直很少有人问津的地方,却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全县农村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县内外诸多知名国企、民企争相到这里投资兴业;许多外出谋生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就业;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和中小学生到这里观光度假、接受研学教育;当地报纸、网络等媒体报道也多了起来……

龙溪乡负责人告诉记者,龙溪乡的变化源自于省市县根据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大决策,在这里实施的乡村振兴“隐逸龙溪”人居环境提升集成创新示范建设。正是这项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奇迹般地催生了“隐逸龙溪”的绿色蝶变。

乡村变绿园  优美生态提升人居环境

龙溪乡长期以来虽然经济发展缓慢,但其独具的两大特色资源却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一是自然生态得天独厚。境内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光秀丽、生物多样性丰富,诸多千姿百态的奇峰怪石镶嵌其间,始丰溪和黄水溪两大水系蜿蜒曲折,碧波环流……置身其间,恍若进入一处如梦如幻的世外桃源;放眼望去,宛如观赏一幅国画大师的山水画卷。当年的寒山子正是看上了这里隐逸秀美的独特环境而长隐于此,目前正在这里实施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集成创新示范建设也因此凸显其“隐逸龙溪”的美名。二是和合文化发祥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和合文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中央作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其《名词解释》还特别将弘扬和合文化的内容写入其中,并对“和合文化”的内涵以及寒山子、拾得(同为唐代天台山国清寺僧人——笔者注)作为和合文化创始人、天台山作为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做出科学表述。

令人遗憾的是,此前由于上述资源没有得到优化整合,产业特色不鲜明,人居环境也差,在家务农成了摆在村民眼前难于破解的难题,许多人不甘于现状纷纷外出谋生。

是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像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这个偏僻的山乡,吹进了人们的心灵,使这里的山川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幅幅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彻底改变山乡面貌的生动画卷相继铺展开来: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扎实推进。一是增加森林植被,提升森林质量。在全面守护好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再通过“一村万树”和彩色健康林建设、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争创“森林乡村”活动等,进一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系统。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92%以上,河流沿岸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出台多项举措,着力打造大雷山森林康养基地、珍贵树种基地和林下经济等产业项目,提升林业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形成林业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以此带动全域绿色可持续发展。二是遵循生态规律,完善生态水系。龙溪乡作为天台县饮用水的重要源头,其水系的安全保障与水网防洪是绕不开的中心话题。据此,龙溪乡坚持系统观念,实施了始丰溪全流域综合治理,同时将域内始丰溪、黄水溪两大水系与下辽溪、岭里溪支流的保护修复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使其实现水系联通,形成一个完整、优质、安全的丰富水网。与此同时,依托全乡丰沛的水网和沿岸自然风光进行美丽河湖建设,着力打造环村水系、莲花台、特色堰坝,形成各具特色的河湖景观,为连绵群山注入“灵气”,也为刚刚兴起的文旅产业注入“水动力”。

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有序进行。为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可持续,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数据管理云平台,加快形成“智分类、云回收、源处理、循利用”新模式,创新构建绿色积分超市兑换、“农户源头分类+分拣员上门收集”等辅助模式。为进行厕所革命,进一步完善厕所规划,实施厕所新建、改建提升工程,着力解决厕所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管理缺失等问题,努力实现政府部门关于厕所革命的相关要求。为做好污水处理,积极推进全乡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建设,引进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托管服务试点,特别加强农家乐、民宿等经营主体的污水治理,规范隔油池建设,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深化“降磷行动”,力争全乡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全部符合国家2类水标准。

“和合文化”建设深入展开。一是“和合共建”引领共同富裕。依托寒岩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良好自然生态与和合文化发祥地优势,建立寒山讲堂、和合姊妹红学堂、寒山作坊、田园咖啡吧等活动场地,建设精品民宿区、和合文化展示馆,既提高了村民的团结合作精神,又为成立乡农业产业化聯合体,发展特色乡村文旅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和合邻里”重塑乡风民俗。组织“和合清廉文化宣讲团”和文艺宣传队,把和合文化的“和谐”“合作”“清廉”等理念与文明礼仪深刻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建立“同心和合”调解室和“新乡贤和合调解服务团”,有效化解各种“失和”现象。各村通过民主协商、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构建清廉文明新风尚。三是“和合论心”扩大文化影响。通过举办 “和合文化学术研讨会”、建立“和合知新统战团”“和合文化研讨班”、实地走访寒山子隐居地的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弘扬和合文化理念,彰显龙溪乡作为和合文化发祥地的独特优势。

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协同发展,使龙溪乡的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过去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今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继续挖掘整理和合文化的名言警句、漫画、小故事、人们身边的和合事例等,组织专人编写龙溪乡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廉政培训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和合文化知识,护航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区建设。” 乡纪委负责人说。

资源变资本  文旅融合铸就主导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如今龙溪人要真正致富,关键也在于找到适于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导产业,其前提条件是找到相应的优势资源,并将资源变成资本。” 龙溪乡负责人说。

龙溪乡最大的优势资源是什么?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该乡适于发展文旅产业的两大独特优势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合文化发祥地的文化资源。但是,要发展文旅产业,只有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

乡党委把目光锁定了境内大量长期闲置的老旧农房。这些老旧农房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占据着大片集体用地和宅基地,滞缓乡村经济的发展。“现在我们要发展文旅产业,又赶上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集成创新示范建设,何不以此为契机,把这些农房及其占用的土地和宅基地也当作资源,通过合理流转,将资源变成资本,建设中高端旅游度假民宿,同时改善村民住房条件,一举多得地解决好这个老大难问题?”乡负责人的一席话,说到了全乡人民的心坎上。

基于對上述资源的科学认知,龙溪乡在上级的鼎力支持下,果断选择了重点建设特色乡村文旅产业园区,走一条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项目建设就从有效解决上述“老大难”问题开始。龙溪乡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是通过闲置农房统一流转和新建村集体用房,并将其改造装修为适合旅游度假的中高端民宿,配套建设相关游乐项目和研学基地,出租给第三方运营,同时按规划建设一批村民自住新房,从而既可以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又可以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

目前,规划中的中高端旅游度假民宿改造装修及相关旅游设施、研学教育基地项目均在按进度顺利进行中,主要包括:

寒山子文化村。在寒岩村,依托寒山子隐居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和合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寒岩明岩景区。同时,对景区周边村庄实施农房改造,引进上海美院团队高标准规划设计,村集体按民宿标准统一建设新式农房35幢,目前地基建设和污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再用半年时间即可建成一个民宿村。在旧村改造中腾出老宅118间,植入数字化技术建设“寒山子文化展示区”和“龙溪文化客厅”。

黄水古村记忆民宿群。与开元集团合作,盘活1400年历史的黄水古村资源,将一户多宅整治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相结合,集中回收保护范围内的三个大型四合院,共计80间民房,统一修缮后转交社会资本方装修、运营。

始丰源研学大楼。在始丰源村,整合了周边闲置集体用房,新建了研学大楼,合计2200平方米。引进国内知名连锁度假酒店品牌“花美时”,打造客房55间。目前土建部分已结顶,已转交社会资本方装修、运营。

岐石山文化民宿。在黄水古村的岐石山自然村,对全部111间房屋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引进了国内十大民宿设计师及其“语自在”连锁品牌,投资8000万元建设“语自在·云顶”文化民宿,定位打造浙东地区高端精品民宿区。

天柱中高端民宿。该项目选址为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原天柱乡政府旧址,毗邻黄茶产业基地,引进宁波工商资本作为运营主体。

寒山多彩田园研学基地。与台州市最大的地接社华顶旅行社合作,修建寒山子文化馆、和合研学馆、和合文化展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与长三角重量级美术院校合作,打造创作写生基地和艺术交流平台。新建里石门记忆馆、六艺馆、农事体验馆、星空体验街四大研学游配套项目,形成和合之旅、红色之旅、生态之旅三大主题研学体系,定位打造全省十佳研学旅游目的地。

龙潭幽谷户外拓展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户外潜水、飞拉达、旅游配套以及观景台工程、房车帐篷体验、拦水坝工程、高空飞索等。

龙溪乡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其给龙溪乡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十分可观。其中,以村集体用房作为投入的项目,就可以使村民以分红方式进一步分享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收益,带动全乡200余个低收入农户增收。

如今,一幢幢粉墙黛瓦的中高端民宿拔地而起,各具特色的旅游设施和研学教育基地相继建设,有些已投入运营,一个特色乡村文旅产业园区的雏形,正逐步显露在世人的面前。

农民变股东  身份转变激发内生动力

得益于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天台县在龙溪乡实施的乡村振兴“隐逸龙溪”人居环境集成创新示范建设,涉及1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其中,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7000万元。

为了确保该项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顺利实施,实现预期目标,龙溪乡乡村两级干部下足了功夫。

“龙溪乡挖掘利用独一无二的‘寒山‘和合文化标识,可以完美规避特色文化标识不明晰这一乡村旅游短板。”龙溪乡负责人不无自豪地说。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存在同质化竞争、专业人才缺乏、特色精品项目不多等难点,这位负责人表示,这正好可以促使龙溪乡形成和发挥后发优势,关键是解决好人才问题。为此,龙溪乡计划派出一批人员参加与院校合办的天台县农家乐服务质量提升培训班、浙江省农家特色小吃品质提升培训班和乡村民宿设计与管理等各类培训班,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业务能力。

“在推动共同富裕中,我们运用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文化资源,让资源早变现,做到农民、村集体、运营方‘三方共赢,可持续发展。”龙溪乡负责人说。为此,乡里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各村走旅游带动型、产业孵化型、资产盘活型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一边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一边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在狠抓项目实施的同时,龙溪乡还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村民最关心的农房流转建设中高端民宿为例,该项目一经启动,乡纪委就聚焦项目实施、资金使用、作风纪律等方面,按照“是不是符合发展方向、是不是经过集体讨论、是不是谋私利拿好处、是不是社会效果好”的要求,开展常态化自律自查,并全过程接受村民监督,既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使得全乡村民心服口服。

目前乡村振兴“隐逸龙溪”人居环境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已全面铺开土建部分建设,按照“装修+运营”模式公开招标,与土建部分无缝衔接,引入一批国内知名连锁度假酒店品牌进村,参股运营各中高端民宿。随着该项目的启动实施,其涉及范围内的村集体和农户也以农房、土地或投资入股,变成了股东。从此,农民的身份变了,就近就业的岗位多了,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也呈现良好增长的态势。预计到今年年底,龙溪乡将新增就地就业岗位200余个。

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该项目实施相关政策的宣传普及,尤其是项目涉及范围内农民通过房屋和土地流转变成股东的诸多利好,极大地激发了包括外出谋生村民在内的全体村民投身项目建设、实现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成了推动项目实施和家乡经济发展的骨干。

龙溪乡始丰源村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些年,他在外地做生意时,每次春节回家,看到村里那些老旧危房,而周边的后岸等村已经建设得有模有样,心中總有说不出的苦涩。于是,便将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交给别人打理,毅然回乡投身乡村振兴和相关项目建设。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本村群众,推动农房改造。正是在他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这个偏远的山村终于聚集起了可观的人气,一系列项目提上日程、进入施工阶段,闲置土地、房屋被打包出租,闲置劳动力有了在家门口创收的机会,农副产品也卖上了好价钱,村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始丰源村也因此被评为“台州市农房改造示范村”。

叶法云是龙溪乡寒岩村人,他和本村许多村民一样,也曾常年在外务工,家中的祖屋荒废了20多年,已不宜居住。看看闲置的祖屋,再看看乡里实行的房屋流转政策和精美雅致的项目效果图,再想想随之而来自己由农民到股东的身份改变和项目实施将对乡村经济和自己家庭致富带来的美好前景,叶法云感慨地说,这个流转政策确实把我打动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很快与村里签下了《旧房拆除宅基地回收集体协议书》,同时还做起了其他村民的工作。

项目实施初期,寒岩村老文书陈定富这位在村里颇有威望的老人发现,有不少村民对于房屋和宅基地流转“一时想不通”,便主动进行调查摸底,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再对群众做说服工作,同时向新一届村两委提出建议。他说:“一些村民捂着老宅不放,主要是对老宅的感情难舍。现在的老屋就像‘鸡肋,吃不得又丢不得。如果能引进社会资本,将闲置农房资源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再出租出去,按照一户一宅,不但老百姓可以住上新房,村集体也有了稳定的收入,就能把‘鸡肋变‘鸡腿。”正是在他的说服下,原来想不通的村民打开了心结,寒岩村两委也通过民主决策,进一步确定了流转事宜和相关建设项目,并作为新一届村两委振兴乡村的重头戏一抓到底。短时间内,就有20多个村民率先响应。房屋流转后,很快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龙溪文化客厅”及“寒山子文化展示区”建设,既使村集体有了租金收入,又增加众多就业岗位吸引在外年轻人回到家乡就业,广大村民拍手叫好。一位通过老屋流转获得新房的年迈村民激动地说:“我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够住进新房。”

喜看今日的龙溪,自然生态更美了,人文生态更美了,人居环境更美了,文旅融合的旅游度假、研学教育环境也更美了!这个当年寒山子长期隐居之地,通过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集成创新示范建设的实施,正以其独有的风采向世人展示“隐逸龙溪”的品牌魅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往日愁眉苦脸的龙溪人,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龙溪水库

研学基地

始丰源村

多彩田园

猜你喜欢
农房研学文旅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
研学之旅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