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梅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了习作单元。教师在教学时要紧扣教材特点,向“单元导语”要目标,向“精读课文”要方法,借助“交流平台”的支持,通过“初试身手”的实践,在“习作例文”的示范下进行单元习作,以加强读写融合,突出习作教学重难点,从而形成严谨的习作训练体系。
关键词:习作单元;读写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总目标中指出:“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的确,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它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还能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更系统地落实习作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增加了一个习作单元,目的是进一步加强读写融合,以突破习作教学重难点,形成严谨的习作训练体系。本文以四年级习作单元教学为例,从教材特点、教学建议以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实现抛砖引玉,共研共进。
1 理一理教材特点
1.1多维一体
四年级上下册的习作单元都安排在第五单元,都由六大板块组成:单元导语+精读课文(2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2篇)+习作训练。这六大板块内容联系紧密,都体现了“从读到写”的编排思路,都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第一,单元导语:以语文要素的形式阐明习作教学目标;第二,精读课文:以“文本+课后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习作方法;第三,交流平台:以小伙伴对话的形式提炼习作方法;第四,初试身手:以“说一说”“写一写”的形式对重点内容、片段进行专项练习;第五,习作例文:以“批注+课后习题”的形式进一步明晰写作技法;第六,单元习作:以“写什么”“怎么写”的形式提出习作要求,并强调习作修改任务。
1.2读写相融
单元内的每个板块内容都体现了读写相融的习作教学特点,即“以课文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和表达方法” 。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说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个是指向习作的阅读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一个是习作要素“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不管是阅读要素还是习作要素,关键词都是“顺序”“景物”,体现了“读写相融、以读促写”的根本目标。
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课后练习都将重点指向“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但侧重点不同。《海上日出》主要通过课后习题一“默读课文,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课文是“按早晨太阳变化顺序来写”的,通过课后习题二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写法的好处。《记金华的双龙洞》通过课后习题一“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再通过课后习题二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把某些印象深刻或者比较特别的景物作为习作的重点写详细、清楚。
“交流平台”从精读课文出发,小结了“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一是游览顺序;二是事物变化的顺序。
“初试身手”安排了兩个习作实践机会:一是根据示意图说说植物园的参观路线,要求用上“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这样的过渡句(游览顺序的标志性连接语);二是让学生尝试写一写附近的景物。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以批注和课后习题的形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提供了范本。《颐和园》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写,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每写一处景物之前,作者都会用一个过渡句来介绍地点的转换。文中共四处批注,主要提示学生一要写清楚游览的地点,二要用上过渡句交代景点的转换,三是要标明观察的视角,四是印象深刻的景物要重点写。课后练习主要让学生画出过渡句,厘清游览路线图。《七月的天山》是按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顺序来写的。文中共两处批注,第一处批注提醒学生描写一处景物要有层次、有条理,第二处批注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物写得生动形象。
“单元习作”分三小块:一是引导学生回顾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并以泡泡的形式提醒学生“按游览顺序写”“印象深刻的内容要重点写”,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二是提出了习作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按游览顺序写”“写清楚游览过程”,并提供了写作支架:画路线图理思路、印象深刻的重点写、用好过渡句;三是提出修改要求,同桌交换修改,重点看游览的顺序是否清晰,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
1.3指向明确
习作单元的六大板块内容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相连,是以“写作知识线、习作能力线双线交叉,合力推进”的形式达成习作目标的,指向明确,旨在促进学生习作能力螺旋上升,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提一提教学建议
2.1抓重点,明方向
毫无疑问,习作要素是习作单元的教学重点,习作要素的教学要落实到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其他各板块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一重点工作进行。在进行习作单元备课时,教师要有单元整体意识,在研读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先制定习作单元教学总目标,在总目标的统领下,再根据各块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制定分目标。这样设置目标的目的是使后续的教学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2.2促整合,强实践
习作单元的六大板块之间联系紧密,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各板块之间的教学顺序,进行整合教学。例如,可以将精读课文的教学和“交流平台”的教学相整合,使课文的学习和写作方法的发现、总结同步进行,课文学完了,写作方法也完成了提炼。也可以将习作例文的教学和单元习作教学进行整合,习作例文既可以作为习作教学的范文指导学生习作,也可以作为学生修改习作时的参照,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习作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修改。还可以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相结合,使“交流平台”中总结出来的习作方法能够通过“初试身手”实现学以致用。“初试身手”的习作讲评可以作为“单元习作”的习作指导,这样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班级学情及习作单元的特点调整各板块的教学顺序,有机整合各块内容,以提高习作单元教学的效率及效果。
2.3重联系,循渐进
这里的联系主要指习作知识点的纵向联系。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要素为“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一要素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就已经有所涉及,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到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难度有所上升,强调“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到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进一步细化,“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可见,一个习作要素不是凭空来的,也不是一次教学后就戛然而止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精准把握学情,有机勾连学生的原有学习经验,使本次习作难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也能得到提高。
3 试一试教学实践
3.1向单元导语要目标
在实施教学之前,首先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何而来?要从单元导语中来。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导语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这样的导语简单直接且通俗易懂,告诉学生这个单元是习作单元,要求写的游记,属于写景类的记叙文,所写的内容可以是美景,也可以是奇观。导语部分还呈现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二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读写相融的结合点就可以归结为“如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围绕这一核心要素,再根据各板块的具体教学要求,可以拟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认识本单元生字、多音字(共10个),会写生字、生词(共48个)。能结合具体的课文梳理写作顺序,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并能提炼出“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顺序”这两种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能按游览的顺序写一个地方,并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其特点。能和同伴交换评改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3.2向精读课文要方法
习作方法哪里来?从阅读中来。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精读课文,并从中概括习作方法。还是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直接从课题出发,让学生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由此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从“颜色、光亮、位置”三个方面找关键词,感受太阳的动态变化。如画出“一片浅蓝”“一道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光彩”等,感受颜色变化的过程;画出“出现小半边脸”“努力上升”“冲破了云霞”和“跳出了海面”等,感受太阳位置的变化,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由此总结出:如果所写的景物是动态变化的,就可以按事物变化的顺序来写。
第二篇精读课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表示作者行踪的词句,如“出金华城”“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在洞口抬头望”“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等,梳理出作者的游览顺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作用,以此得出“可以借助过渡句写清楚游览顺序”。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对课文哪部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的是让学生得出“要将最吸引人的景物重点写,写出特点”的写作方法。
3.3向“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要支架
首先,根据“交流平台”回顾方法。“交流平台”是对前面两篇精读课文的回顾与总结,它以小伙伴交流的形式提炼出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一是按游览顺序写;二是最吸引人的景物要重点写;三是如果事物发生了变化,就可以按事物变化的顺序写。
其次,根据“初试身手”运用方法。学生通過精读课文、“交流平台”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知识,这些知识要经过实践运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初试身手”是习作知识的第一次实践运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参观路线图,再按顺序说一说”,另一个是“试着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练习。
最后,根据习作讲评验证方法。为了使后续的单元习作更有效,教师要对学生的“初试身手”情况进行批阅,看看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相应的写作方法,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再进行针对性讲评。如果学生的游览顺序还是交代不清楚,可以在后面的习作例文指导中进一步强化,或者进行专项的过渡句练习;如果学生的写作如流水账,主次不分,教师要引导他们梳理出最别致、最吸引人的景物,然后将这一景物写详细、具体。此处的习作讲评可以单独进行,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也可以融合在后面的习作例文教学中。
3.4向“习作例文”“单元写作”要技法
本次写作要求学生回顾一个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并按游览的顺序写景。这是习作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对整个单元学习情况的反馈和综合体现。
首先,需要解决两大写作难题。学生写作其实就是要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通过前面五大板块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写什么”已经心中有谱了,如果个别学生还不太清楚写什么,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阅读单元习作的第一部分,让学生回忆自己游览过的地方,然后选印象深刻的写,泡泡中还提示了三个“写作点”:我家附近的公园、果园、长城。指导学生“怎么写”,教师可重点抓住单元习作的第二部分进行教学,这里主要提示学生三个写作支架:画游览路线、选重点景物、写好过渡句。此环节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组织小组合作,以相互交流的方式看看学生画的游览路线有没有差错,所选择的重点景物是否有特点,为后面的拟提纲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需要列好提纲完成初稿。学生可根据上述的游览路线图拟定写作提纲。如某学生列了如下写作提纲:游安徽黄山,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安徽黄山旅游。(略写)我们先乘巴士到云谷寺,再乘索道上山。(次重点)游黄山主要景点:始信峰—黑虎松—猴子观海—天海战—光明顶—莲花亭—迎客松。(重点写)乘索道下山,恋恋不舍地返程。(略读,点明中心)提纲列好后,就让学生依据提纲完成初稿。为了确保学生习作的“有顺序”,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心中有纲”,切不可写着写着就“离纲”。
最后,要设立指标反复修改。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要根据习作要求设立习作评价指标,让学生根据指标进行修改。如《游 》这篇习作可以拟定以下指标:是否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有没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清楚景物的特点;过渡语用得是否自然;等等。修改习作一般先让学生自我修改,再同学交换修改,然后由教师进行修改。
总而言之,习作单元的教学要从教材特点出发,向“单元导语”要目标,向“精读课文”要方法,借助“交流平台”的支持,通过“初试身手”的实践,在“习作例文”的示范下进行单元习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单元的独特功能,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
[2]梁昌会.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什么、怎么教[J].语文教学通讯,2018(10C):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