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山寨的明灯

2022-05-30 10:48:04谢明芬黄荣俊李国万杨颂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拉祜拉祜族学校

谢明芬 黄荣俊 李国万 杨颂

从教38年来,她始终坚守在艰苦边远民族山寨的教学第一线,与同事团结协作,精心设计适合各民族儿童学情的学案,让学生们学懂;用一双柔弱的手,有力地将一个个后进的孩童推向知识的殿堂;带着微笑,用心耕耘,让身处边境深山的孩子们燃起了走出大山、走向美好未来的希望;用拳拳爱心撑起了孩子们求知的信心,用片片真情挽留住了辍学的学生。她,就是荣获“云南省2021年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拉祜族乡中心小学教师——谢明芬。

初涉教坛献青春

谢明芬1967年12月出生于金平县铜厂乡铜厂街,六岁丧父,母亲悲伤过度瘫痪,家庭极度贫困。1983年7月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困难谢明芬没有选择继续上学,而是在家照看生病的母亲。

一天,她的好友跟她说:学区办要招代课教师,要不我们一起去报考吧!听到这个消息,她高兴极了——当一名人民教师一直是她最大的愿望。这次机会离自己的教师梦想这么近,她迫不及待地去找学区校长报了名。校长说:这次招聘的代课老师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择优录取,并且要去的学校条件十分艰苦,你们要有心理准备。艰苦的生活早已练就了她不服输的性格,条件艰苦怕什么,重要的是争取考上。经过几天的紧张复习,她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在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

她被分配到铜厂乡董棕河村委会打落寨小学任教。打落寨是一个有着30多户人家的苗族山寨,山地贫瘠、极度缺水的自然条件使得当地村民经济贫困。山路崎岖,上方到处是摇摇欲坠的山崖,下面是直通山脚的玉米地,稍不留神,就会滚下坡。晴天还好,到了雨季就糟糕透了,既担心上方山石滚落,又担心脚下湿滑,随时提心吊胆。落后的交通条件让她从家到学校需要先坐约1小时的拖拉机,再爬2小时的山坡才能到达。当时,学校只有一间茅草房孤零零坐落在半山腰,这间房屋既是教室又是教师宿舍、厨房,出门四五米就是荒坟,每到夜晚,恐惧就侵袭着初来乍到的她。没有自来水,她要下到山脚挑水,雨天路滑,等把水挑到学校,满满的一桶水只剩一半了。学校没有电灯,也没有围墙,教室没门、没窗、没课桌。面对种种困难她没退缩,与村民们一起想办法,备齐课桌。学校有一、二年级2个班、10名学生,她就进行复式教学。由于没有教师,学校已经停办了2个月,她到后,教室里终于又传出了久违的读书声,孩子们笑了,她也笑了。

有一件事,让她至今记忆犹新,也更堅定了她做好教育事业的信心。一天上课时,她发现从不缺课的小美没来上课,一问才知道,因为家里没人放牛,父母让她放牛去了。谢明芬心里一惊,心想:小美还那么小,成绩也很好,应该坐在教室里上课,她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不行,一定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小美继续学习。放学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步行,终于在田棚里找到了小美。小美看到谢明芬,一下扑到她的怀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老师,我要读书!”她耐心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美妈妈最终答应让孩子跟她回学校读书。

在回来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雨了,谢明芬弯下腰,背起小美加快步伐赶路。天公不作美,片刻后下起了倾盆大雨,伞已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她们成了落汤鸡。路上到处是天长日久牛马踩出的“陷阱”,一不留神便会陷入其中。她回头看看在背上熟睡的小美,脚下一滑,两人摔倒在泥水里,变成了泥人。这时背上的小美也吓醒了,她用小手边为谢明芬擦拭着脸上的泥水边问:“老师,疼吗?”她摇摇头说不疼。小美紧紧地抱着她,叫了声“老师妈妈。”她顿时感到非常欣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从此,小美的父母把小美托付给她,一直到小学毕业上了初中。

三年后,打落寨小学与另一个寨子的小学合并办学,多了一个男老师,共同的工作和生活加深了双方的感情,他们恋爱结婚,有了孩子。后来组织将他们夫妻俩调到董棕河村中心小学、芭蕉坪、大塘子等苗族村寨任教。

1996年2月,经过上级组织考试,她转为公办教师,结束了收入微薄但与正式教师工作相同甚至更苦、更累的12年的代课岁月。同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上级组织将转正人员按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分配,谢明芬被分配到离家更远的中越边境线的者米拉祜族乡任教,丈夫一同调往。当她要调走的消息传出,当地老百姓找到村委会领导,让他们出面向上级反映把她留下。她是多么的不舍呀,也想继续留下来任教,可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必须服从组织的决定。为不影响学生和家长,她选择在人们熟睡的半夜搬家,因为她不想看到那种离别的场面。可是当她要出发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泪水涟涟,操场上来了许多送行的人,有教她苗语的老奶奶,有带她家访的学生家长,更有她可爱的学生们。汽车启动了,她强忍泪水告别了送行的人群。这时她从倒车镜里看到几个小身影,边追边挥手,她哽咽着叫驾驶员把车停下,下车转身朝他们跑去,他们把她团团围住,抽噎着说:“老师,是不是我们不听话惹你生气了,你不要我们啦,老师你别走,我们一定听你的话!好好学习!”她忍住泪水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好学生,没让老师生气,只是在很远很远的大山那边,还有很多孩子在等着老师给他们上课。”孩子们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拉祜山寨育桃李

结束了12年的代课教师生涯,告别了奉献青春的苗家村寨,离开养育自己多年的家乡,谢明芬来到更偏远的者米拉祜族乡任教,开启了一段新的教书生涯。

者米拉祜族乡位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中越边境上西隆山靠中国一侧,距县城100公里,国境线长85公里。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20世纪50年代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苦聪人(1985年归为拉祜族)以及哈尼族、苗族、瑶族、傣族、壮族等6个少数民族。1988年5月20日,成立者米拉祜族乡。这里山川秀丽,物产资源丰富,气候常年温湿,冬春两季多风,夏秋两季多雨,森林茂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常年翠绿,生息着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作为主体民族的拉祜族,大部分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原始森林中,原先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他们大部分是文盲,生活极度贫困。

谢明芬被分配到了顶青村委会苦聪大寨小学任教。苦聪大寨位于者米拉祜族乡顶青村委会正南的大冷山原始森林北部边沿,1957年由历史上长期散居密林,尚过着游猎和刀耕火种生活的苦聪人出林定居后而命名。1957年10月,工作队到苦聪大寨开办小学。1996年谢明芬所任教的苦聪大寨小学二年级只有8名学生,3男5女。由于原始落后的经济条件,加上村民们淡薄的教育意识,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看着拉祜族孩子们对读书渴望的眼神,作为老师的她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拉祜族离文明社会的距离如此之大,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还处于原始状态,大多数人不洗脸,时间一长,只看到一双眼睛一眨一眨的。也不知道用洗发水洗头,学生头上长满了虱子,虫卵多得就像撒上去的玉米面。

有一天,她正在教一个小女生写字,突然,手背上爬着一只虱子,她急忙朝小女孩的头上看去。天呐,这哪里是头啊,仿佛是一颗伤痕累累的烂柿子。她又走到其他孩子身边,情况如此相像。她想:一定要教会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于是,她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捉虱子,同时用自己的洗发水带着他们一起洗头,告诉他们要勤换衣服勤洗澡,这样身上才不会长虫子。一个月后,孩子们干净了,在他们的带动下,家长中不少人也讲卫生了。如今,她的那些学生早已成家立业,有的成为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为拉祜山寨打赢扶贫攻坚战做出了不少贡献。

后来,她又到者米乡三棵树村委会中心完小任教。这里有着拉祜族、哈尼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多而任务重,她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初中毕业生的她,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于是1997年7月她报考了中师脱产班,1999年又报考了中央电大函授大专班。在从教路上,她总是一边教一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管理有方,不久后她又被调到者米小学任教。到者米小学后,她多年担任着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等工作。学校有近20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98%。面对更多、更重的工作任务,她以“拼命三郎”的劲头,合理安排时间,科学实施工作方案,努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校管理井井有条。

参加工作以来,她没有主动向组织提出过调离的申请,就生活、工作方面的问题,也从来没有提出过什么要求。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能做自己喜欢的教育工作,只要能陪伴自己牵挂的学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她接任的班级大多是问题班级,并且有“四最”:一是基础最不扎实;二是课堂纪律最乱;三是行为习惯最差;四是住校生最多。但她一直就有一种喜欢挑战的性格,对领导的安排从不推诿,接任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教育他们,如定班规,实行操行评定,进行物质奖惩。慢慢地学生发生了转变,成为学校表现最好的班级,教学成绩也逐步提升,常常稳居全乡前列。

她说,在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特别是女教师要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语言不通,就请教当地村民,突破語言关,加强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学校没有活动场地,就带领他们一锄一锄地平整教室门口的空地,让他们有一个活动的空间;没有教学用具,就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简陋教具;没有水,就挖小地窖接下雨天的水;生活枯燥无味,路途遥远回家不便,就带领学生玩游戏,或者加入学生家庭做农活……

辛勤耕耘春满园

谢明芬凭借坚定的信念在边疆山区的教育路上一步步前行。在领导面前,她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敢担当、善教学的好老师;在同人眼中,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教育人;在家长心里,她是一个爱生如子、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她是一个可亲可敬的老师妈妈;在者米各族人民的心中,她宛如一盏拉祜山寨的明灯。

38年,她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神圣而纯洁的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着,尽心尽力用自己普通的双手托起了贫困山区孩子的希望和未来。她曾资助过多名即将失学的各族儿童。拉祜族孤儿黄成山,在她资助下完成了学业,如今已外出务工;父亲病逝、母亲残疾的拉祜族学生王玲姐弟俩在她的资助下,一人大学毕业在省城务工,一人初中毕业在外地务工。2016年她的学生平有福被金平中学录取,没有钱交所需费用,她不忍让这个孩子辍学,毫不犹豫掏出600元钱,让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报到继续就学。2017年,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福建师范大学录取,几千块钱的学费,对于她们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她读初中时父亲病逝,留下身患残疾的母亲带着她艰难度日。眼看着这个孩子的理想之门即将关闭,她就召集几个同事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托起孩子的大学梦。

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谢明芬还非常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努力起着传、帮、带的作用。如2017年11月,她指导的一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县教研活动比赛,获得了课堂讲课比赛第二名。她悉心培养学校教育工作的后备人才,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青年教师越来越多,多年来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38年的教育生涯,谢明芬的学生已在各行各业有所成就,大多成为拉祜山寨脱贫攻坚的带头人,者米拉祜族乡与全县一道于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拉祜这个“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困扰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落后的状况成为历史。她也多次获得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2016年9月,谢明芬获得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2021年9月,她被评为“云南省2021年度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

面对这些殊荣,她平静地说:“荣誉只代表过去做过一些事,能为拉祜山寨多做一些事,能为边疆教育贡献一份力,我就心满意足了!”话虽朴实,但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才能坚守呀!工作虽平凡,但那需要多么坚强的信念才能支撑呀!

38年默默的付出,38年无私的奉献,她将自己名字中的“明”作为一盏灯照亮了自己的人生,照亮了拉祜山寨孩童前行之路,也照亮了拉祜山寨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拉祜拉祜族学校
《寻美澜沧之拉祜老妪》《美丽孟连之盛装》
创造(2022年9期)2022-10-15 02:30:50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8:18
傈僳族、基诺族、拉祜族民间长诗中的洪水灾难与人类的再繁衍
文史杂志(2019年3期)2019-04-29 01:51:40
56 个民族56 枝花拉祜族
민족 만화-라후(拉祜)족
中国(韩文)(2016年9期)2016-10-09 01:09:57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边疆行( 之三):拉祜族原生乡村音乐的新生
音乐生活(2015年3期)2015-12-19 13:24:31
边疆行(之二):拉祜族葫芦笙舞
音乐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2:58
奇妙学校
论拉祜文图书出版工作及其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