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多维生成

2022-05-30 09:10:58王奕博龚峻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王奕博 龚峻峰

[摘要]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人的现代化,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继承并发展了党的历届领导人关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思想,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人民健康观。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健康思想,而且在实践上指导和推动了新時代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简介]王奕博,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89;龚峻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200000。

[中图分类号] D6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10-0041-0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民健康问题,历届党的领导人对如何实现人民健康有许多论述和实践,共同构成了党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如何实现人民健康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并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和人民的新要求,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关于人民健康的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逻辑生成

首先,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思想是其理论渊源。人民健康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健康问题切中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国计民生和国民生活质量的要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从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讲话可以看出,健康卫生是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进入新时代,伴随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党作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必须以人为本,把人民健康作为基础要素和福祉追求。习近平正是深刻洞察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实践的新变化新要求,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才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人民健康观。

最后,国内外的各种风险考验是其发展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僵化的教条学说,而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逐步成熟完善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健康领域的风险考验出现新的态势,各种问题叠加,情况日趋复杂。这既是对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是否可行的切实检验,更是促使中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发展动力。①

二、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内涵生成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十分关心卫生与健康事业,亲自谋划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对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回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实践,不难发现,习近平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一)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身体素质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新时代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是建成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综合国力强盛的标志,感悟习近平关于体育强国的论述不难发现,坚持问题导向是他指导工作的重要原则。目前中国城镇健身器材多、农村地区健身器材少;城镇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时间长、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时间短。针对城乡体育公共设施和参与度的不平衡现象,国家通过积极申办北京冬奥会,激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更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奥运健儿的方式唤醒人民对于体育的激情,同时在乡村地区大力搭建公共健身器材,惠及更多农村居民,因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前提。

(二)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2017年初,习近平在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表示,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全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问题仍存,这与老百姓的期待仍有距离,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做到完善监管流程,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安全标准,是党和政府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应有之义,要完善“从土地到餐桌”的监管流程,打破中间商牟利的壁垒;提高食品安全标准,降低食品潜在风险;增强监管水平,建立健康守门人制度,把好严防严控的食品安全关,让安全食品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③

(三)关心公共卫生事业,筑牢人民健康防线

当今世界机会和挑战并重,发生过数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病毒侵袭,直接影响了全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一次次的经验教训证明,公共卫生与生活息息相关,始终保持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敏感,才有助于为人民筑起社会发展的防护网。习近平历来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开展,通过检查、走访、指导提高人民认识。

202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各国再一次思考公共医疗卫生的重要性,习近平在6月2日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指出:“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④要想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就要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着力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精准解决问题。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构筑起公共安全和卫生防疫的安全网。

(四)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兜底民生建设

看病就医问题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性事务,为此中国明确提出向全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公共产品,并持续开展多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立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⑤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健全,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保障人民就医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整个人民健康观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⑥要深入研究医疗保障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形成规律性认识,并与贯彻落实“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结合起来,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与其融会贯通,推动医疗保障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的价值生成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体现出浓厚的时代性特征,既是时代的产物,也将极大促进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因为它反映了党对时代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这种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深化的结果,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而这种把握从最深层次上来说,是一种自信,自信于党对人民的了解,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上,也自信于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显示出集体主义高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习近平新时代人民健康观既蕴含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将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走向新境界。

(一)理论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思想

1.生命至上:人民生命健康永远第一位的忧患意识。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⑦生命个体所特有的能动性不仅为人民健康思想奠定理论基础,也在人民健康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深化概念的革新,逐步促成理论与现实的协同发展。生命是公民作为权利主体而存在的物质前提,生命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生命权一旦被剥夺,其他权利就无从谈起。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⑧,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诠释,也是中国人民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有力印证。生命至上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的精髓。

2.举国同心:全国上下一盘棋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国数次对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状况的及时有效处理,已经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从5·12汶川大地震,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史无前例的特大灾害面前,党中央准确判断灾情疫情,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守抗灾抗疫第一线,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上下一盘棋统一调度,这都是集体主义发挥巨大能量的体现。实践证明,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3.尊重科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质。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更要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健康观思想、病患具体治疗、医疗技术攻关、医药卫生体制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在人民健康事业实践中,首先在医药卫生改革中积累成果,进行经验总结,再用以指导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使人民健康思想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人民健康观发展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

4.命运与共: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的大国担当。习近平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简单来说,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应该守望相助,团结一致,努力把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⑩当前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且日趋复杂严峻,在人民健康领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得更为必要。中国始终秉承世界是一个地球村的理念,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尽责。这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体现了中国人民雪中送炭、心手相牵的道义担当。

(二)实践价值:在实践中实现人民健康观的内涵升华

1.坚持党对人民健康事业的领导。中國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发展人民健康事业,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只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民健康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人民健康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2.始终走中国特色的人民健康事业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要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民健康事业发展道路。中国特色人民健康事业道路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民健康的积极养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巩固国家健康体系的人间正道。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就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灿烂的光辉前景。既不能固步自封,自我封闭,也不能全盘西化,盲目学习西方的卫生健康领域做法,而应该合理吸收积极因素,以扬弃理念学习外来优秀理念,以科学的态度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民健康事业道路。

3.强化人民健康事业的守正创新。人民健康事业发轫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民健康的思想,成熟于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对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民健康具体实践中。新时代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创新,不是单纯延续传统思想的母版,也不是肤浅挪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的模板,更不是西方国家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翻版。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既牢牢坚持已有的正确思想,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4.牢记胸怀天下,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在全球化的时代,发展人民健康事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正日益形成为人类健康共同体。要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健康前景,从人类前进新道路、世界发展新格局、中国理论新阐释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健康合作、不搞健康威胁,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只要坚持开放的人民健康发展理念,既通过推动人类共同健康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维护人类健康共同体,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不断前进。

[注释]

①胡长栓.社会主要矛盾新概括意义重大[N].人民网,2017-12-06.

②习近平的体育强国梦[EB/OL].人民网.[2014-08-15].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815/c1001-25475640.html.

③习近平的健康观: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J].公民导刊,2016(09):6.

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3.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43.

⑥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6.

⑧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95.

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04.

⑩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3.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26.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人民论坛(2016年28期)2016-12-23 18:46: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3:31:00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9:13:07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