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活动和历史贡献

2022-05-30 09:10:58彭锁张宝慧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

彭锁 张宝慧

[摘要]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于1921年5月1日,比山西早期党组织正式成立早三年,也先于“团一大”召开时间。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离不开高君宇的启蒙与指导,也与山西地区进步青年的积极努力与实践密不可分。通过梳理1921—1923年党史发现,在山西筹划建党前,太原团组织积极创办马克思主义团体与刊物,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与青年运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团组织等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为山西建党提供组织基础等方面作出了非凡贡献。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太原团组织具体实践,学习先辈崇高的爱国品质,传承共青团精神。

[关键词]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年运动;斗争意识;历史贡献

[作者简介]彭锁,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91;张宝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 100091。

[中图分类号] D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10-0036-03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与山西省立一中进步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密切相关。1916年,高君宇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北大。彼时,在校长蔡元培的大力变革下,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北大读书期间,高君宇积极参加社团与进步组织,接受新思想。作为校学生会负责人,高君宇成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同时,作为李大钊的助手,他开始接触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李大钊的引导与鼓舞下,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3月,李大钊秘密发起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为中国第一个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高君宇作为发起人之一,主要负责积极吸纳、联络组织成员。

1920年11月,由李大钊主导,进步学生高君宇、邓中夏等积极策划,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会议在北大召开。参会者大部分是北大学生,高君宇作为当时学生会的负责人,被推选为第一书记,承担青年团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团组织在高君宇的带领下,积极联络发展进步学生,研究、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组织开展工人运动,逐步锻炼出一批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向北京共产主义早期组织输送了许多优秀人才。高君宇在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管理工作经验也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了经验。

一、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背景

1920年春,高君宇接受陈独秀委托,返晋调查山西工人的真实情况。高君宇在太原、大同等地,深入实地,了解工人的真实情况。在太原调查期间,高君宇在曾经就读的省立一中,与贺昌、王振翼等学生展开讨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新文化新思想带给这些进步青年。同时,他们还组成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习小组,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相关筹备工作。

高君宇凭借以往的团组织管理经验,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组织起太原社會主义青年团。1921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王振翼、贺昌等8名发起人成为最早的组织成员,其中,王振翼被推选为负责人,确立“唤醒劳工,改造社会”的宗旨。成立当日,太原地区正举行纪念五四运动的庆祝活动,青年团全员出动,在市内散发《共产党宣言》两千多份,在当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①同月15日,青年团通过了组织章程,并将《平民周刊》定为组织的主刊。1922年,贺昌为庆祝“劳动节”,以及纪念建团一周年,撰写了《五一特刊》。文章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使命与斗争等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太原地区的研究和传播逐渐走向深入与成熟。1922年5月,全国各地方青年团在广州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统一规范了团组织管理、机构与纪律等各项建设。王振翼作为太原地区的代表参会。按照要求,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支部”,并组建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早期实践与斗争

(一)积极创办马克思主义团体与刊物

1.创办《平民周刊》。《平民周刊》创办于1919年8月,每次发行二百份左右,多由社会主义青年团撰稿,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军阀势力的黑暗统治。②王振翼以“虎啸”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宣传进步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快,刊物就遭到当局的严格审查。在高君宇的帮助下,《平民周刊》转移至北京继续发行。《平民周刊》作为山西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在介绍时事局势、开启民众思想、引领山西进步青年追求信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组建晋华书社。1921年七八月间,由高君宇推动,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主办,通过进步学生参股集资,山西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社——“晋华书社”成功组建。书社前后经营了十年多的时间。③书社主要介绍、经销,甚至翻译与印刷进步书籍,如《共产主义ABC》,以及《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等杂志。高君宇经常从外地给书社寄送优秀书刊,寄来的一些畅销书数量有限,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书社还会进行翻印。当时的团组织成员回忆,《社会主义讨论集》作为畅销书之一,共汇编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等学者的十余篇文章,深刻系统地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对廓清当时思想界的混乱,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④同时,书社也会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活动、举行会议提供场所。

3.成立青年学会。1921年10月,山西省立一中创办青年学会,主要负责人是刘仲华、贺昌,会员大多也是团组织成员,许多成员后来也加入党组织。创办学会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革命宣传,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学会以“研究学术、服务社会,团结进步青年学习革命理论”为宗旨,专门添置了油印设备,负责印刷学会会刊《青年》。同时,青年学会的办公地也成为太原团组织日常联络的重要场所。

4.开办平民小学成人夜校。平民小学由太原团组织发起,青年学会联合校内其他进步组织合办,青年学会负责人刘仲华担任校长。平民小学主要接收家境贫寒的学生,实行免费教学。这些学生在学习日常文化的同时,深受青年学会进步学生的精神鼓舞,受到共产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启蒙。为了进一步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加强与工人的联系,团组织决定在平民小学的基础上开办成人夜校,为工人群体提供学习平台。成人夜校的学员不少是正太铁路和印刷厂的工人,因此,成人夜校很快成为组织、团结工人的阵地,增加了团组织与工人群体的联系,也为团组织进行工人运动创造了条件。⑤

(二)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与青年运动

1.努力在太原地区开展工人运动。全国第一次劳动大会召开后,太原团组织积极响应,将太原工人阶级作为工作的重点。由于当时太原国民印刷厂工人劳动条件恶劣,1922年5月,在太原团组织的发动下,由几名工人带头,决定发动罢工运动。印刷工人积极联络太原同行工人,印发“罢工宣言”和“告群众书”,以联合全市印刷工厂工人,争取建立太原印刷工会。但是,因缺乏斗争经验,此次罢工运动没有得到同行工人的广泛支持,未能取得预期成果。但此次运动是山西地区首次开展的工人运动,也成为太原团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开始,因而积攒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此后,知识分子更加注重深入工人群体,增加与工人阶级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此次罢工运动提高了工人队伍的阶级意识,许多参与此次罢工的进步工人积极加入青年团。1922年7月和9月,在太原制革厂工会的组织和领导下,工人群体坚决要求开除工头,由此举行了罢工运动。经过努力,此次罢工运动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积极成立正太铁路总工会。太原团地委书记贺昌在太原建立了正太铁路工业研究会传习所(工会)。在此基础上,太原、石家庄和阳泉三地“传习所”合并组建“正太铁路总工会”,并设“正太铁路总工会太原分会”,贺昌担任秘书。1922年12月,正太铁路进行了长达10多日的全线总罢工,贺昌作为太原地区的主要组织者,带领团组织开展斗争运动,最终取得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群体的斗争信心和阶级意识,成为山西早期工人运动的代表。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当日,贺昌作为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积极响应支援,负责太原铁路工人的罢工,并及时联系青年学会负责人刘廷英,向太原各学校筹集到2000元,送往郑州。⑥

3.反对压制和限制青年学生运动。贺昌在担任团组织第一书记期间,太原地区的青年活动和工人运动非常活跃。然而,他领导和组织的这一系列活动很快就被阎锡山当局察觉。阎锡山当局通过各种方式阻碍青年的进步活动。太原团组织根据情况进行了一系列抗争活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反对校长魏日靖的斗争。山西省立一中作为五四运动前阎锡山创立的学校,阎锡山当局非常重视这所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亲自任命历任校长,使其成为全省中学的“模范”。五四运动后,学生爱国情绪高涨,青年活动十分活跃。校长魏日靖根据阎锡山的要求,采取种种措施压制和限制这些活动,例如禁止学生参加一切社会活动,甚至以留级、开除等强制手段,限制学生活动。1922—1923年,以贺昌为代表的进步学生,经过斗争,罢免了魏日靖。新换的校长采取开明政策,允许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这次斗争以学生的胜利告终,成为山西学生运动的第一次胜利,许多团组织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团组织的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

贺昌作为当时太原团组织的负责人,成为阎锡山当局密切关注的对象。团中央出于对地方重要领导人的保护,派贺昌到上海学习,并协助当地组织团组织。⑦贺昌虽身处异地,但一直密切关注着太原党团的发展情况。1924年6月,时任安源团地委书记的贺昌在经过太原时,及时了解太原团组织的近期发展和活动情况,并介绍了安源地区的团工作经验。可见,太原团组织的早期组织发展与贺昌的贡献密不可分。

(三)努力发展团组织并取得显著成效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团一大”召开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地方团组织之一。1922年5月,全国各地青年团在广州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除临时中央局外,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全国13个地方团组织之一,派代表王振翼出席会议。⑧高君宇虽未参加大会,但仍被推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王振翼作为太原地区的代表,根据自身团建管理经验,积极建言献策。大会统一规范了团组织管理、机构与纪律等各项建设,对中国青年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923年8月,“团二大”在南京召开,李毓棠作为太原青年团代表参会。会议对太原团组织近期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太原是唯一的与中央有密切联系的地方团,于工人运动亦颇努力”。⑨会后,李毓棠返程时绕道北京,在高君宇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山西筹划建党之前。1923年11月20日,太原团组织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对全市团员的数量、性别、负责工作进行调查与统计。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团员数54名(不含地委委员),其中工人31名、学生20名、教師3名。在负责工作方面,其中19名团员负责学生运动,34名团员负责工人运动,1名团员负责军人运动。⑩共发展有8个团支部,分别在:省立一中、进山中学、粮服局制革科、法政专门学校、印刷工厂、山西公报馆、山西日报馆,以及汾阳支部。?1923年12月末,太原团支部数量已经达到12个。?太原团组织的发展规模表明,太原地区的团组织发展日益壮大成熟,一大批团骨干成员在斗争中得到锻炼与成长,为山西党组织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准备。

三、历史贡献

(一)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与高君宇的启蒙与指导分不开,也与山西地区进步学生的积极努力与实践密不可分。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心和阵地,相继创立晋华书社、青年学会、成人夜校等一大批进步组织,成为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平台,有力驳斥了当时盛行的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等错误思想,深刻揭露了阎锡山反动统治,成功影响与带动了山西地区一大批进步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为山西正式建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山西进步青年在宣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始尝试深入工人群体,组织工人运动。太原团组织积极组织和开展山西地区的早期工人运动,培养工人的斗争意识与阶级意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为山西地区开展工人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成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斗争的一部分。在“团二大”上,太原团组织的工作得到团中央的充分肯定与鼓励。

(二)为山西建党提供重要的组织基础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经过近三年的斗争与发展,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团员人数、支部数量也获得较大发展,山西地区建党条件日渐成熟。在山西正式建党之前,已有王振翼、贺昌等一批党员,这些人大都是经高君宇介绍入党。1924年1月,太原团组织成员韩书麟在山西还没有正式建党之前,作为孙中山指定的代表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商议国共双方的合作。?国共合作达成一致,准备筹划合作事宜时,山西还没有党组织,为适应国共合作的需要,1924年2月,受李大钊嘱托,作为中共北京区委执行委员的高君宇在铁路工人的帮助下,秘密返回家乡,负责山西地区的建党工作与国共合作事宜。同年5月,高君宇从原有团员中接收了一批新党员,介绍张叔平、潘恩溥、侯士敏入党,与早期党员李毓棠组成中共太原早期党组织。这是太原的第一个党组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随着工作的开展,一大批团员转党。以此为基础,当年夏天,经北京区委批准,中共太原支部正式建立了,张叔平担任第一任书记。

(三)培养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骨干贺昌、王振翼、彭真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工人运动。这段经历成为他们革命生涯的斗争起点,之后,他们逐步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把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了民族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身毕生追求,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例如,王振翼1921年离晋后,长期负责组织京绥、京汉等铁路工人运动,在顺直省委担任过重要职务,又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贺昌在1923年组织正太铁路罢工后离开太原,相继在北京、天津、安源、江西等地参与团组织管理,负责工人运动,并先后在党中央、团中央、中央军委等担任重要职务,曾三次参与组织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義等革命斗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为民族解放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真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者,是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

[注释]

①邓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各地早期组织寻踪[J].百年潮,2021(03):37-44.

②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太原市委研究室编.中共山西历史忆事(第一卷)[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16.

③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太原市委研究室编.中共山西历史忆事(第一卷)[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23.

④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太原市委研究室编.中共山西历史忆事(第一卷)[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25.

⑤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太原地区斗争史料[M].山西: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研究室出版,1985:18.

⑥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太原历史大事记(1919—2014)[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5:9.

⑦刘晓丽.山西团组织创始人之一——贺昌[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31-33.

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及其筹备会议和第一届团中央支委会会议记录[J].党的文献,2012(01):3-35.

⑨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太原历史大事记(1919—2014)[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5:9.

⑩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太原历史大事记(1919—2014)[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5:10.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太原地区斗争史料[M].山西: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研究室出版,1985:19-20.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党派群团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613-624.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太原历史大事记(1919-2014)[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15:10.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党史文苑(2017年2期)2017-02-20 14:34:55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0:30:09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06:29:24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长征时期张闻天对俄界会议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中央顾问委员会期间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特点及历史贡献
党的十八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世纪桥(2015年5期)2015-06-10 10: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