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丽丽
思维导图是借助文字、图形、线条等要素,将中心的关键词向四周延伸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图,也是将人的思考过程用放射性图表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思路不清晰,条理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去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然后指导他们合理选材,设计作品结构,优化文章的语言,以写出更精彩的作文。
一、围绕中心思想,合理选材
1.联想,发散分支
合理选材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但是部分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阅读能力也不强,所以很难找到新颖的写作材料。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但写作的时候容易偏题,与中心思想不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文章中心合理选材,正确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从而丰富写作素材。
在写作“我的动物朋友”的时候,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构思,然后通过联想展开发散性思考。学生首先要在思维导图的中间标注某种动物,如“狗、猫、鸡”等,其次,他们要思考写作时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如有一名学生提出可以辐射出外形、习性、趣事这三个不同的分支,要分别在这三个分支的基础上拓展开来,继续思考每一个分支的写作内容。如“外形”可以写五官形状、体型特点、毛色等不同的内容,“习性”可以写饮食特点、居住特点等,“趣事”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去表现动物的聪明、狡猾、勇敢等性格特点。如有一名学生写的是“狗”,写了它尖锐的牙齿、黄色的皮毛、高大的身躯等“外貌”特点,“习性”上,它喜欢吃肉、喜欢每天外出溜达,“趣事”方面写了“狗抓耗子”的故事。
小学生的联想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组织“头脑风暴”等交流活动,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合理选择写作切入点。
2.筛选,区别良莠
在联想的基础上,学生获得了各种不同的材料,但是在一篇文章中,这些材料很难全面利用,故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联想的基础上筛选出更合适的材料。学生可以从材料的创新性、典型性以及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方面去选择,合理区分良莠。
同样是写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打算写动物朋友的哪些特点,它和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将整理出的中心词写在中间,然后在外圈画上同心圆,标注出想写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关系。如果是直接相关,则可以标注连接中心点,如果是间接相关,则要写上与之适配的具体内容。如一名学生写的是“狗”,他想写的是“狗的忠诚”,所以选择的材料也要紧密围绕“忠诚”。其中“趣事”部分的“发现夜晚闯入的贼、小主人生病后一直趴在床前”,是能直接表现“忠诚”的,可以重点写。而“有着敏锐的耳朵”可以和“抓贼”结合起来,是间接关系,但是“喜欢出门遛弯”等则和“忠诚”无关,就可以省略。
结合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材料和中心之间的紧密度,然后选择最适合写作的材料。
3.加工,整合优化
整合优化指的是在筛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意合理加工材料,让它们更符合中心思想的要求。可以选择添加附加内容、删除无关内容、合并相似内容这三种处理方法去优化整合材料。
学生可以着重分析细节描写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那些材料,并将若干材料结合在一起。同样以“我的动物朋友”的“狗”为例,可以让这名学生说说“抓贼”的细节,在思维导图上标注“动作、叫声”等动物属性,添加“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事件属性,细化思维导图,这样有助于后续展开细节描写。此外,该学生还可以思考是否可以合并,如将狗的外貌描写融入“抓贼”事件描写中。该学生在调整了思维导图后,重点标注了“抓贼”部分,写了狗在抓贼的过程中,身姿矫健,勇气过人,通过“叼着贼的裤脚不放他走、大声呼叫主人”等动作细节展现了狗的勇敢和忠诚。这样加工后,文章内容更紧凑,更能突出中心。
通过以上这三步,学生合理整理材料,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调整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写出结构清晰的文章。
二、观照整体思路,调整结构
1.基于主题需要,确定详略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所以他们缺少整体思考的能力,在写作上主要表现为结构缺乏条理性。由于思维导图是一种让思维可视化的工具,所以教师可以让他们先画出文章结构,这有助于他们看到自己文章在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详略、逻辑、层次这三个角度入手加以指导。在确定详略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从材料和主题的关系上进行取舍,然后再调整。
在写作“形形色色的人”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结合主题调整详略顺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打算写哪种类型的人,可以将职业、性格、能力等作为不同的切入点,此后则要结合特定的主题选择材料。如有学生想写的是“懂得奉献的人”,他将“奉献”写在了思维导图的中间,并在旁邊辐射出若干线条,标注相关的材料,包括“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人,牺牲休息时间去单位工作,帮助不认识的路人修车”等。然后让该学生分析这三件事情各自的侧重点,并标注在导图上,学生认为它们分别写了对“个人、集体、社会”这三个层次的奉献。教师让他们思考怎样的“奉献”更值得赞赏,在相应的部分标注五角星,表示详写。学生认为“帮助路人”体现了社会层面的奉献,更无私,可以作为重点写。
学生可以运用标记法、补充法来注明哪些部分需要详细写,哪些可以一笔带过,久而久之,他们写出的作文逻辑性就会更强。
2.契合事情发展规律,符合逻辑
有的学生思考问题时缺乏逻辑性,写出的作文有种前后矛盾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介绍不同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导其选择合适的行文结构。写作中可以用到的逻辑关系包括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学生要先逐一掌握这些逻辑关系,再运用到写作中。
教师先用思维导图呈现出不同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关系是两个用线条串联的圆圈,线条上没有箭头。递进关系则是A指向B,B指向C。选择关系是ABC都指向D,且它们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选择。有位学生决定围绕“帮助路人”的话题去写作“形形色色的人”,教师可以将他的文章作为例子,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如何安排情节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结构。如果写的是主人公看到了路人有难,他在思想斗争后,在“帮助”和“不帮助”中选择了“帮助”,那么则属于“选择关系”。如果先写“帮助路人”,然后写“为什么他选择帮助”,则属于“因果关系”。
先分析文章的邏辑结构,然后再结合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去选择具体的结构,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能写出逻辑性强的作文。
3.融入个人想法,安排层次
在调整了作品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调整思维导图,加入一些个性化想法,让文章的层次看起来更清晰。文章的层次可以按情节的发展去划分,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段落的内部关系来划分,总之学生可以合理布局,设计出有个性的结构。
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喜欢按照时间顺序写,以“形形色色的人”为例,可以调整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并运用具有悬念的词。针对“帮助路人”的话题,可以在开头部分写“如果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我一般会假装看不到,但是,今天轮到我需要他人帮助了,我遇到了好心人,着实给我上了一课”,这种写法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顺叙写法,读起来比较有新意。当然,学生还能运用其他的写作方法,如地点法,写一下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都积极帮助别人,这样就能用丰富的例子表现出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在优化作品结构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教师可以组织他们互动交流,看看谁的设计更有新意,然后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三、聚焦语言表达,增加文采
1.推敲词汇,赋予语言以神韵
在设计好作品结构后,学生就可以写作了,教师还要教给他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不少教师会让学生模仿课本中的经典案例进行写作,但如果只是提供例子,却不指导学生如何仿写,学生还是找不到方向。所以,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支架,指导学生优化语言,调整修辞用法,从而增加作品的文采。
在学生写作“XX即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他们用思维导图去辨析词句间的差异,以提升自我的审美意识。用《四季之美》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同义词。如“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中的“朦胧”用得十分巧妙,学生提出还有“模糊、迷糊、蒙蒙”等词语也是同义词。然后教师让他们用思维导图分别标注出它们的异同点,从描写对象、褒贬性等角度入手分析。学生发现“朦胧”多指景物,“模糊”指的是看不清的事物,“迷糊”指人的意识,“蒙蒙”大多指细雨。在词性方面,“迷糊”一般是贬义词,而“模糊”不含有褒贬性,“朦胧、蒙蒙”可以指优美的景物。
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列出不同的词汇,并能分析出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能灵活运用,写出有神韵的文章。
2.妙用修辞,力求生动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也能提升写作的效果,但有的学生不明白修辞的特点,也不知道它们的区别,就导致在应用时很容易弄混。教师可以提供思维导图,帮助其分辨修辞手法,并参与写作。
在写“XX即景”的时候,有的学生想用比喻句去形容景物之美,但是只知道明喻,用“A像B”的句式写,对此,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分别说明明喻、暗喻、借喻这三种比喻的特点和用法,学生将这三种比喻写在思维导图的中间,再从中间辐射出几条线,分别标注其本体、喻体、比喻词的特点。如“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常是“像”等。“暗喻”出现本体、喻体,比喻词不出现,或者用“是、等于”等。“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学生可以对照思维导图分析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运用的是什么修辞,还有没有可调整的空间,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多样化,这样写出的作文会更丰满。
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清楚地知道了各修辞间的异同点,然后再结合课本中的词句进行仿写,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升。
3.引用诗词,丰富文章内涵
引用诗词也是增加作文内蕴的好方法。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归纳古诗词,找出那些描写相同事物、表达相近的古诗词,还可以找出表达同一主题的不同的古诗词。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合理运用,以丰富文章内涵。
为了让“XX即景”一文更生动,教师可鼓励他们在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为了提升引用的效率,可以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可能用到的古诗文归纳好。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诗句写在中间,由此辐射出若干线条,标注出该诗句的写作对象、表达情感和修辞分别是什么。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它的写作对象是“洞庭湖”,也可以泛指“山水景物”,表达的是“喜爱之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另一种方法是将写作对象写在中间,旁边标注各种诗句,并在第二层上标注出它们的特点,如将“山水”写在中间,旁边标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词句,并分别标注出所表达的“喜爱”和“敬畏”之情,用到的修辞是“比喻”和“夸张”。利用思维导图,学生能清楚地知道古诗词在内涵上的异同点。所以,在写作中也能合理选择,为文章增彩润色。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小学阶段的写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思路,写出内容丰富、结构鲜明、语言生动的作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去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也很好地解决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