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办学理念及管理新样态

2022-05-30 10:48张海燕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书香立德育人

张海燕

面对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学校的未来发展该如何定位?师生的价值追求该如何凸显?本文就现实背景下如何运用新思想,从传承到创新、从管控到赋能、从点燃到自燃,着眼文化建构、教师发展和学生培养三个方面构架的管理新样态进行探究。

一、从传承到创新,成就独特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环境与边界为空间,以学生成长为主线、以拼搏进取精神为特征、以文体社团活动为内容的一类群体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在学校文化中,精神文化是内核,如果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和突破,学校文化的建设只会流于形式,过于肤浅。学校文化是学校立足的灵魂,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学校文化的打造重点是要让文化成为全体师生、家长的共同价值追求。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人的读书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读书水平。”因此,“建设书香校园”成为许多学校的办学目标,构建“书香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书香文化”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踏浪前行,历经时光洗礼,愈发醇厚。

(一)课程文化:研发多元阅读

校本阅读,既有助于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现学校的书香特色,又有助于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留下童年的阅读轨迹。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立德树人的元素,推出了“经典吟诵”“民俗”“校史”等校本阅读课程,编写了《日吟周诵》校本教材,印发了《感悟亲情》《运河采风》《经典照亮童年》等主题阅读读本,编撰校刊《星星河》,编印校报。要求课前三分钟为经典诵读时间,由班级诵读小助手领诵经典诗词。把《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70首必背古诗词和学习进度相结合,融入《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启蒙诵读中。通力维系阅读的活力之源,深刻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营造了一个“乐读、勤学、善思”的书香校园,增强了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的高尚意识,让学生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和幸福。

除了选择合适的文本,教师还需要传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式,如运用泛读法。这种阅读方法被称之为粗读、概览,即读者概括性了解了阅读材料内容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时强调从整体着眼,跳跃式阅读,善于抓住能够将中心思想概括出来的句子。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阅读文本时需要他们做到两点:一是善于抓住关键信息,二是集中注意力。一些人认为,泛读就是走马观花,甚至心不在焉地阅读。实则不然,泛读对阅读者的注意力有很高的要求,必须要做到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在获取的信息中快速提取出有效信息。一般来说,在整本书阅读的第一遍时可以采取泛读法,通过泛读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重点人物、主要事件等,这样就为接下来的精读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又如运用精读法,这种阅读方法与泛读不同,它需要读者细致、深入地阅读,逐字逐句、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全面了解并掌握文章的艺术特色、中心思想、主要内容、背景知识等,形成深刻的认识。一般来说,精读建立在泛读基础上,学生先通过泛读初步感知材料内容;然后再梳理情节与脉络,了解其层次与中心,分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接着充分理解字词、句段等,鉴赏文章艺术特色;最后,在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发现并提出问题,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则请教别人或者查阅资料,做到融会贯通。

(二)教师文化:凝练团队阅读

毛泽东曾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素质教育问题就是教师问题,先要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师,才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什么样的教师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呢?答案是既要“授业”“解惑”又要“传道”。假如一个教师在工作中只会“解惑”或“授业”,不能很好地“传道”,就难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使命,这样的教师不能被称之为“人师”,只能被称之为“句读之师”“经师”等。因此,在新时代下,教师既要精于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此外,奥文·托佛勒说过:“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文盲不是不能读和写的人,而是不能学、无法抛弃陋习和不愿意重新再学的人。”学校要把教师看做第一资源,培养“书香教师”。学校可以倾力实施教师读书工程,凝练与书为伴、享受阅读的“书香教师”团队,用阅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依托“名师聊课室”“教师读书班”“悦读驿站”等平台,加强教师阅读培训,建立教师阅读业务档案。学校按学期下发双语阅读书目,定期举办教师读书与专业成长演讲比赛、读书随笔大赛、读书汇报、“书香教师”评选等活动,以此激发和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潜能。

(三)学生文化:塑造个性阅读

“经典照亮童年,书香伴随成长。”书香少年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预期目标,希望学生拥有自立精神、科学态度、人文情怀、共生意识和领袖气质。学校可以建设“经典书屋”,通过多样化的校本教材,着力推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在个性阅读体系建构中,学校还应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将学校阅读延伸到学生家庭,开展“书香家庭”的评选,实现“书香少年”培养的全天候机制,努力改变社会阅读现状,同时为书香社会建设贡献一份智慧。

除此之外,“双减”政策的出台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突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营造良好的学生文化,学校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如采取亲子共读法。亲子共读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阅读方式,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地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于中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有限,在课外阅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应呼吁家长参与。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召开主题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等方式,针对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与意义进行宣传,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亲子阅读。其次,将合适的书籍推荐给家长,防止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出现盲目性。再次,建立线上交流群,在群内分享给家长阅读技巧和方法,尤其是与孩子交流、互动的方式方法等,如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从书中寻找答案,或者与孩子共同扮演角色等,以此增强儿童阅读体验感,这对提升他們的课外阅读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从管控到赋能,打造一流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打造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学生道德成长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示范作用,是学生的“重要他人”。“重要他人”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提出来的,即在个体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人物,而且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所以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示范作用。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既要有向好向上的求进之心,又要有实践摸索的求真之道;对于师资团队建设而言,既要重视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又要着力于优质高效团队的打造。用尊重、信任、热情、梦想去激发每一名教师潜在的能量,让师资团队一起共同经历、彼此滋养、相互赋能,努力追寻有境界的教育生活。

(一)扁平化管理,为教师发展松绑

一般学校延续的是年级组管理模式。管理层级分为校长室、科室、年级组(教研组)、教师,管理层级多,教师束縛多,主动性和创造性都难以发挥。如何减少层级,实现高效运行,跟上时代的节奏呢?学校可以变革原有管理模式,为教师赋能,可新设置教学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三大部门,并将年级组改为分段管理,“各段”与三大中心完全平行,非上下级关系,而是水平合作关系。回归到以人为本,打造赋能场景,激活教师能量,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并创造平台与机会,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效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激活式管理,为教师发展搭台

学校可以组建教师发展联盟,实施“新教师——星教师”发展工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相继搭建“传承与仰止”师说讲坛、“等一团智慧、渡一队情怀”教研组长与备课组长论坛、教师沙龙等。

通过师说论坛,教师骨干可以诉说自己的教育理想,可以阐述自己的工作方法,让教师骨干直面全体教师,为全体教师赋能。通过常态化开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论坛和教师沙龙论坛,着力解决学校在师资团队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校本研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研组、备课组扁平化管理的有效策略,提炼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师间、学科间的学习与交流,形成教研组、备课组的文化共识,保障团队优质均衡发展。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可组建教师发展联盟。每个联盟挑选2名教师任盟主,按专业发展规划情况安排准名师、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入盟,最后覆盖所有教师。联盟内资源共享、捆绑考核,让入盟的教师都能寻求自身的发展,人尽其才,以团队的力量共同支撑联盟异军突起,促进联盟间相互竞争。

三、从点燃到自燃,培养未来莘莘学子

陶行知一直倡导儿童教育的“六大解放”,我们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陶行知的“解放观”。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命题,学校切实行动,以“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红色育人、立德树人、创新育人”,在描摹学生底色的基础上,唤醒儿童的好奇心,实现“自燃”——自主学习。

(一)红色育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红色教育是新时代下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是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增强新时代下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为传承红色基因,可契合“书香校园”和党建文化建设,精心选取红色阅读书目,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如中年级学生可以读《周恩来传》,前往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开展研学实践;高年级学生可以读红岩系列革命书籍,通过读书摘抄、书写心得、手抄报等形式让红色种子扎根心底。同时,通过组织唱响红色歌曲唤起红色记忆、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瞻仰革命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立德树人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学校始终坚持把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顶层设计中,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更优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此,学校教师要站稳课堂,增强学生“免疫力”,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开足、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谱写成歌曲进行传唱。开设专题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课堂、入脑、入心,结合少先队活动、民俗馆参观、基地实践,形成红色校本课程,让立德树人工作融入各个育人环节。

(三)创新育人

新时代需要新少年。为此,学校创新教育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考核和评价模式,以创新来带动学校育人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创新教育模式方面,以PBL(项目式)学习为导向,基于儿童生活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改革试验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六个年级六大项目:沙漠穿越、小鸟的家、水的过滤、火星计划、海底隧道和拯救地球。项目内容看似脱离课本,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贯穿着数学、科学、英语、美术、劳技等学科内容知识,实现“点燃”到“自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创新课程体系方面,学校在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特色课程,如珠心算课程、国学课程、艺体综合课程,以社团活动为实施路径,丰富学生成长路径。在创新学生考核和评价模式方面,学校不再采用素质报告册等方式,而是精心设计学生成长记录单,相比之前纯文字的评价方式,综合运用雷达图、柱状图等方式,更能凸显立体评价。

新时代呼唤新发展,新发展需要新人才。陶行知告诉我们:“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心中永远有人民,永远为儿童,永远怀抱教育的理想,而理想又化为一个个教育信念和教育实验,永不退缩,越战越强。”正是在“行知”中,成就了教育的成长。面对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牢记育人初心与使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运用新思想,从创新、赋能与“自燃”架构管理新样态,努力实现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和连贯性、教师发展的高效性和持续性、学生培养的时代化和全面化。

猜你喜欢
书香立德育人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