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放生乱像
摘 要:“放生”似乎成为舆论场上的热词。从放生者看来,此举可以“积善积德”,有的还指望通过放掉一些奇形怪状“生灵”,为自己和亲朋好友多添些福气。可现实情况却是,放生一旦越出法律边界,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放生者本人也将受到法律惩罚。尤其是放生外来物种,很有可能打破当地生态平衡。
荆州新闻网:
当前,民间的放生乱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造成物种入侵。将非原产自本地的野生动物放生至本地环境中,不仅会造成新物种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空间,还可能形成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物种退化甚至灭绝。二是影响社会稳定。随意放生的动物会四处流窜迁徙,不仅对群众开展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可能威胁到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社会恐慌、引发不良网络舆论。三是助长非法猎捕。随意放生还会助长一些不法分子以此为业,通过非法猎捕、贩卖放生动物,甚至将放生动物抓回重新贩卖,从中谋取利益,形成恶性循环,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平衡。
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正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相比于现行法律,该审议稿新增规定:授权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制定放生的具体办法。然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由于放生行为的复杂性、广泛性以及不可逆等因素,因而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放生的具体办法,对随意放生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等条款作出明确规定,将放生者的自觉性与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从根本上遏制随意放生行为。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在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的同时,需要根据社会危害大小,对非法放生者依法作出处罚,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是刑事责任。加大科技手段在执法巡查中的运用,织密生态环境防护网,对发现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倒逼随意放生者心有所忌,真正起到震慑、劝阻的效果。
三是强化科普宣传。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野生动物放生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增强对非法放生现实危害、法律后果的社会认知度,构筑全民参与的坚固堤防。新闻媒体应当开展有关科学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对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使之形成良好社会氛围,杜绝不当放生行为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