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宽广
摘 要 文本阅读的价值不只是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掌握选材布局的写作方法,更在于重塑自我,砥砺意志,健壮精神。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研读叙述描写文字、探究文本多重意义、展开想像填充空白三种路径,可以更好地实现言意转换,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言意转换 实现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较为忽视文本的基础性作用,过度强调阅读技巧、意象的体验,使学生过度解读文本寓意。欲探文本之“意”,必然需要以文本内容为中心,先察文本之“言”,察“言”探“意”,方可深究文本意蕴。阅读教学中的言意转换是基于言语内容之上把握文本深意,品“言”是基础与前提,探“意”是目的与深化。言意转换下的初中阅读教学既需要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又需要从细节入手品味叙述描写文字之妙,更需要调动读者自身知识储备、生活经验贴近作者灵魂,于文本字里行间寻觅的艺术灵感与生活美感。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探求“言意转换”的实现路径,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丰厚的收益。
综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因为教师的教不得法,部分学生容易凭感觉经验,漫无边际地解读文本意蕴,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实在是对作者、文本的不尊重。文本内容始终是阅读理解的着力点,切忌脱离文本过度性、错误性、无序性地解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言意转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建构认知,通过研读叙述描写文字,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态度。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分段理解文本,要求学生依据文中具体的叙述与描写文字作出恰当的概括。文章中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斯科特的书信,表现出斯科特对亲人、朋友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文本之“意”。此“意”是如何由文本之“言”转换而来的?教师应要求学生找出斯科特书信中情感体现之处,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叙述、描写文字进行品味、探究。诸如凶猛的暴风雪、白雪皑皑的荒漠等环境描写,死神来临之际海军上校斯科特回想自己的过去等心理描写,用冻僵的手指写下书信直至手指完全冻住等动作细节,都需要学生深入研读。通过对文本中环境描写、人物刻画之“言”的细致解读,学生可与斯科特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并从斯科特死亡之际的写信之举中看到斯科特对祖国、亲人、友人的热爱之情,体会到作者的崇敬与悲痛之情,进一步理解标题中“伟大”与“悲”的具体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言意转换”,教师要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中的叙述、描写文字,引导学生在文本细枝末节中发现作者意图与情感态度。
文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窗口。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文本主旨总结,而是需要融合人物、作者、编者、学生以及教师等不同的视角去建构文本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的视角下建构阅读教学内容,启迪学生层次性、深度性地解读文本,促使学生能够在文本意义中发现生活的本质、获取人生智慧。以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为例,可以从文中人物、作者、学生的多重视角下探究文本的深意。
1.以藤野为教学视角,理解先生伟大之处
本文着力刻画藤野先生。理解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是理解文本意义的核心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是作者刻画藤野先生的主要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些描写语句,从中感受藤野先生的人格。忘记带领结、冬天一件旧外套被怀疑是扒手等服饰穿戴的外貌描写凸显出藤野先生不拘小节的形象。“讲义从头至尾用红笔批改”“血管移位置”与穿着上的不拘小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藤野先生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一视同仁的教学态度、真切希望中国留学生将解剖学应用于治病救人中,与日本学生憎恶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藤野先生真诚友善的高尚品格。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形象解读,学生便可理解“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一句话的深厚含义。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穿衣不拘小节,但治学上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正直真诚且不带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2.以鲁迅为教学视角,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鲁迅着重描写藤野先生这一形象的意义是理解的关键点。教师可从文本中的“我”、鲁迅先生及当时的文化背景入手,引导学生揣摩鲁迅先生真正的写作意图。从创作背景看,《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当时的中国因《辛丑条约》的签订而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鲁迅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远赴日本学习解剖学。从鲁迅先生本人看,他涉猎小说、散文、杂文等多个领域。在他看来,思想愚昧、精神麻木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弃医从文的目的是想要通过文艺拯救疗治国民的精神。从本中的“我”看,观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时,学生的欢呼让“我”感到异常的刺耳,正是此时的事件让“我”萌生弃医从文的想法。综合多方位的理解,学生可以感知此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深刻理解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3.以学生为教学视角,畅谈文本学习感悟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文本主旨,还需要引导学生谈学习感悟。《藤野先生》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通过本文学习,你学习到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真正内化对文本的理解,有效地凸显出“言意转换”的教学价值。学生可从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出发,谈学习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质,学会在生活中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严谨认真地对待学习。学生还可从爱国的视角出发,谈通过认真学习获得相关知识来报效国家,或者谈爱国对于当代青少年的重要性。
文学作品通常精于选材,精于构思,在叙事、描写中通过会留下一定的空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文本表意委婉含蓄的地方,在作者有意省略不说的地方,引导学生停下,慢慢琢磨,深入思考,力求探究出这些空白之处的深意。要让学生能够恰当填充这些空白,需要引導学生学会联想,学会想像,合理补充,恰当揣摩,准确挖掘。
例如,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文中,留白的地方相对较多。文章中情节的省略给人许多遐想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对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理解,补足文章中情节的空白,从而使得孔乙己朴实善良、迂腐顽固这一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更加丰满。其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是中秋过后,孔乙己再次出现的时候是“黑且瘦的模样”,文中省略了孔乙己为何会变成现在这副样子的相关情节。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变成这副模样的相关情节进行扩写,借助扩写形式,促进学生以写促读,深入理解孔乙己遭遇的不幸,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悲且恨的复杂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文学艺术鉴赏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要注意文本中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扩写的内容不能天马行空,用喜剧的内核替换文本悲剧的基调,避免脱离人物形象与悲剧主题。学生通过扩写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的情节,在填充文本留白的想像中,能够深入文本,走进孔乙己的内心,洞察当时社会真想,自然从文本之“言”领悟到文本的深意。
总之,文本是读者与作者实现心路共通、产生情感共鸣的中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深刻感知、体验文学作品内涵,文本之深意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言意转换下的初中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文本、意义、空白想象中逐层递进地感知、建构并体验文学作品内涵。在研读叙述描写文字、探究文本多重意义、展开想象填充空白三种路径的共同作用下,学生能够探究文本的意义与价值,感悟到不同视角下生命价值的永恒性、独特性,领略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心路历程,有助于学生重塑自我,砥砺意志,健壮精神。
[作者通联:浙江东阳市歌山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