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的需求出发,支持儿童戏剧活动的策略探索

2022-05-30 10:48黄贤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京剧戏剧经验

黄贤

儿童戏剧活动是:“围绕儿童戏剧经验的建构而生发的戏剧的、艺术的、学科的、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活动。” [1]因此,教师要以儿童的需要为出发点,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走进戏剧活动,滋养儿童成长的经验,激发儿童的想象和创造,真正让戏剧活动成为儿童生命成长的“微单元”。

一、唤醒经验:解读“具体的儿童”的现实需求,从“自然生长”迈向“沸腾生长”

唤醒经验,就是尊重并运用好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儿童成为彼此戏剧经验成长的资源。因此,教师更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关注:

(一)保持好奇,发现“具体的我”

儿童好奇着什么,他们的经验和戏剧活动的样态也会随之呈现出什么。因此,我们要让好奇在每一个儿童的生活中“醒着”,让每一个儿童经验生长的过程都有“交流分享”的机会,最终让儿童“沸腾生长”。如苗苗的奶奶是一位京剧演员,苗苗喜欢与同伴分享奶奶表演的照片,喜欢阅读与京剧相关的绘本。于是,教师在班级信息墙上开辟了“独特的我”专栏,支持苗苗持续展示自己的“京剧兴趣”。从“京剧百问”到“京剧绘本书单”“讲述京剧小故事”,从“探究戏服图案里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再到“设计水袖舞等戏剧小游戏”“我是京剧小演员”等。同时,教师还请家长关注苗苗记录的“奶奶的京剧生活”。慢慢地,班上更多的儿童也开始聚焦京剧、对话京剧。由此可见,面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教师不仅要审视“好奇”背后的教育价值,还要让儿童看到自己的“探究发现”是有价值的,是有可能唤醒周围伙伴的某种兴趣和爱好。

(二)巧用差异,对话“具体的他”

即把不同能力儿童的经验作为一个“切片”,在对话互动中,支持儿童体验“他”的思想与成长,发现“他”的独特见解,从而不断沸腾“具体的我”的经验。如在儿童戏剧活动“和甘伯伯去游河”中,从“跟着甘伯伯游河去喽”这种寻常的旅游情节表演中,如何让儿童发现和体验旅游过程中“有意义的事情”,并且艺术化地表演出来呢?在思考观察中,教师发现平常内向的安安举着自己的画纸,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船上每一个游客做的不同的事情。由此引发了其他儿童的经验迁移:“我要准备一个相机,把长江边的风景全部拍下来。”“我要带个火火兔,一边看大海,一边听故事,多幸福啊!”“我要带个绘画本,把船上的角角落落都画下来。”值得一提的是,儿童喜欢用图画、故事和小视频等方式来传递自己的经验,这些方式汇集了儿童多种经验,包括语言、书写表达、艺术、情感等,也有利于教师持续关注这些经验是否从“激活”转为“生长”状态。

二、共享创造:分析“真实的儿童”的个性需求,从“教师排戏”迈向“师幼共创”

泰戈尔曾说:“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的。”对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儿童来说,我们要从“教师排戏”中突围,研究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究竟是怎么学习的,如何让儿童戏剧活动成为一种亲身操作、探究体验的游戏活动,最终打开儿童的创造思维,使其成为儿童正在经历的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一)趣味式“共”演

小班儿童喜欢模仿表演,但很容易“出戏”。因此,教师要巧妙地用游戏的方式,选择场景简单、对话重复、内容又贴近儿童生活的绘本故事,与儿童“共”演,丰富儿童的表演情趣。如小熊系列绘本《洗澡》。教师用绘本中“浴室”的画面,配上“水流动”的声音,熟悉的生活场景立刻吸引了儿童表演“洗澡”的热情。教师带着浴帽,温柔地说:“宝贝们,跟着妈妈去洗澡啦!”于是,儿童拿着“积木”替代“肥皂”,在快乐诵唱童谣儿歌“上搓搓,下搓搓,搓搓小脸蛋”中进行创造与表现。

(二)问题式“串”演

中大班儿童的戏剧活动,可以用“问题”做支架,唤醒儿童的情感,使其与“戏剧内容”进行心灵对话,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艺术创造”。如在经典故事“龟兔赛跑”活动中,围绕“故事中最有趣、最好听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音乐越来越轻了”“讲到兔子慢慢睡着了,我们的声音需要有什么变化”“乌龟可以怎样跑步,才不会惊醒熟睡的兔子呢”,教师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发儿童运用肢体与表情、言语和声音创意表达出一个令人熟悉却趣味无穷的《龟兔赛跑》。并且,这样的支持还可以让儿童开始对日常生活变得有心有意起来,饶有兴趣地将“自己的生活”当成一种“艺术活动”,为儿童的个性成长带来更多可能。

(三)挑战式“主”演

我们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校园文化活动”等,让戏剧活动发生在丰富的情境中,变成儿童的“挑战活动”。如以下的两种策略:一是师幼保持共同思考。即教师要与儿童共同规划和讨论:我们可以演什么?怎么演?在哪里演?以校园活动“毕业典礼”为例,教师的任务就是梳理儿童规划了哪些毕业活动,可以经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来提升儿童经验。二是要激发儿童的情感,让儿童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积极发現和表达生活。如绘本剧活动“长颈鹿不会跳舞”中,儿童根据长颈鹿伤心的原因——发展——高潮——结局,大胆“改编”剧情,不仅制作了“故事推进地图”,营造出场景氛围,而且还整理了如学跳绳、学骑车等素材丰富的励志小故事,创编角色对白来“鼓励”长颈鹿。实践发现,融于儿童生活的戏剧活动,不仅是一种演出任务的完成,更多的是情感的卷入,不仅是单一的体验活动,更多的是儿童在戏剧活动中个性化的创造与表达。

三、丰富思想:更新“发展的儿童”的成长需求,从“教育者精彩”迈向“儿童精彩”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儿童什么样的成长。” [2]故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对儿童戏剧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努力让“教育者精彩起来”,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来研究和支持儿童在戏剧活动中获得特殊的体验和收获,最终确立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成就“儿童的精彩”。

(一)透过“对话思辨”,多一些“长思考”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因此,教师要敏感地将戏剧活动与儿童的思想“缠绕”在一起,引发儿童思辨,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以戏剧活动“换弟弟”为例,当儿童用语言、声音、动作和表情将鳄鱼姐姐一次次到交换商店把“鳄鱼弟弟”换成“熊猫弟弟、大象弟弟……”演得活灵活现时,教师可以适宜地展开“思辨”。首先,要“复盘式思考”。“你是怎么表演的,你有什么經验吗”,帮助孩子自我诊断,学会从成功或失败中总结经验。其次,要“批判式思考”。面对“鳄鱼姐姐因为弟弟脏兮兮,去交换商店换其他动物来做弟弟”时,追问儿童“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鳄鱼弟弟的心情怎么样,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做”,鼓励儿童换位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建立“自己的弟弟再调皮,我也舍不得送走”的积极情感,让儿童成为一个情感与理智完整的人。

(二)越过“戏剧时空”,多一些“小越位”

教师要将教育视野越过“儿童戏剧研究”的围墙,延展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并主动把“跨界”的思想、知识与做法“请”到儿童戏剧活动中。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不仅要让自己成为信息技术高手,而且还要善用技术来联结儿童戏剧、生活、家长等相关要素,给予儿童一生有用的东西。如乐乐老师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于是,她借用“儿童摄影”观察方法,即第一步是“自拍”,支持儿童自由拍摄记录,可以是同伴讨论,场地选择等;第二步是“他拍”,即教师或家长来拍摄记录儿童戏剧活动中的种种表现。接着,教师再将来自两种视角的图、文、音频等生成二维码,让儿童戏剧活动“数字资源库”的信息变得更加鲜活与丰富。在戏剧活动中,教师应该学会解读与研究儿童的思维、现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发展的经验,掌握第一手的实践指南,不断发现儿童更为广泛的学习可能。同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新与提升家长的儿童观、游戏观、生活观等诸多问题。总之,我们要努力用“教育者的精彩”支持儿童的成长节奏与方向,共享儿童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2]?成尚荣.发展素质教育的时代使命[J].人民教育,2021(10):?22.

猜你喜欢
京剧戏剧经验
有趣的戏剧课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京剧表演开始了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