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丽 李春玲
阅读策略一直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近几年整本书阅读策略的研究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学习将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整本书阅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并不仅限于文学类作品,一些普及性学术著作也进入高中生的阅读视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正是这样一本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全面、具体地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考量,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在文化、思维、审美、语言等方面获得滋养,有助于高中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对高中生而言,《乡土中国》全书接近7万字,阅读量较大,单章篇幅也不短,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的必修科目。基于此,本文以《乡土中国》的阅读为例,探讨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希望通过有效的阅读策略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思考力。
从语文课程的意义来看,我们阅读《乡土中国》时不但要读懂这本书,还要通过阅读这本书来学会如何阅读学术著作,掌握研读学术著作的基本方法,建立阅读学术著作的基本规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基于此,我们在梳理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从阅读过程的层面构建五步阅读方法,这五步方法分别是:略读—导读—精读—研读—践读,阅读《乡土中国》也可以采用五步阅读方法。
第一、浏览全书,粗略阅读
首先,通过阅读封面、序言、后记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目的;通过浏览目录大致了解基本内容和章节结构;通过跳读部分感兴趣的章节或段落,了解书的内容体系。其次,通过快速的诵读全书,圈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通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书梗概或提要。最后通过略读,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社会圈子”“同意权利”等重要概念的内涵,对各篇的逻辑结构、论证方式、论证语言、具体事例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摸清学情,激趣导读
首先,了解学生在略读环节产生的阅读障碍及困惑,将之梳理归纳。其次,教师要给予有效的阅读示范。一是《乡土中国》一书概念较多,如“横暴权利、同意权利、教化权利”等概念比较容易混淆。在导读时,可使用图像分支说明的形式来区分概念的不同。二是在有些章节中一部分内容是平时触及较少的领域;一部分内容是概念、事例等与现实难以联系的,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对此书的兴趣。可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在导读第一章“乡土本色”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自古安土重迁,为什么现如今“北漂”“南漂”这么多?相比前些年每逢春节深圳等大城市犹如一座“空城”的景象,如今留在大城市过春节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同:现代社会商业发达,土地对人的束缚力变弱,甚至很多农村人不再以土地为谋生的主要手段,选择进城务工,人口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
第三、沉潜文本,精细阅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分组完成古代典籍、概念、典故、人名等的整理工作。精读最重要的任务是细读原文,边读边批注,能默写文中核心概念并解释;能结合原文理解重要观点的含义;能分析文中结构脉络;能尝试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比如,在第四章“差序格局”中,作者提出“差序格局”理论后,是如何运用“差序格局”來认识“自我主义”的?通过精读梳理,可概括为不以“己”为中心,不以“小己”来应付一切,而把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大或者缩小。在此,需特别注意的是,费老对待学术问题不盲从、不跟风,他仔细分析了“人治”“法治”的说法,指出“人治”实际是“礼治”,背后是习惯在作祟,而“法治”则对应着明确规定。还可以对文中插入的大量照片进行研讨,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来重新解读这些照片,力求“悟”出独到的见解。
第四、关联作品,拓展阅读
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学习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查阅与此书相关的资料,把握整本书的价值取向。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还可利用网络媒介,观看相关视频,如张绍刚主持的《读书》之“乡土中国”节目,梁文道主讲的《理想国》之“乡土中国”节目,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之“中国社会人际”节目等。根据个人兴趣,拓展阅读,深入研读同一作家以及其他作家的相关作品,从而满足自身的个性化发展,为个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由知到行,学以致用
读完全书,我们还要走出文本,开展社会调查,一方面是要学会应用书中的调查方法,另一方面是要更深地感悟书中内容。我们阅读《乡土中国》,要通过书中的内容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精神,来认识中国乡土社会和中国当代社会。在阅读完整本书后,可根据情况开展社会调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专题进行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还可模仿费老“田野调查”的做法,向老一辈了解乡村风俗,寻找自己身上契合文本内容的点。如乡村的婚嫁、葬礼风俗,传统节日的习俗等。再比如:乡村的法治掺杂着很多人情和习惯,所谓“于法合理,于情不合理”等。也可抛开乡村,将调查视野投向小镇、现代化工业城市,等等。
最后,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学习落实不仅仅包括严密的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给当下青年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整本书阅读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由言入心,内化于行,才是真正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