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里的乱世悲歌 骨髓中的家国情怀

2022-05-30 10:48余文镜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四世同堂三爷老舍

余文镜

选 文 精 读

四世同堂(节选)

老  舍

最使瑞宣痛快的是钱老人并没完全失去记忆与思想能力,而变为残废。钱老人的神志逐渐清爽,在他看,便是残暴的日本人没有能力治服一位诗人的证明。他切盼能听到钱先生述说被捕受刑的经过,而详细的记载下来。

可是,钱老人的嘴很严。他是绝对不会把被捕以后的事说给第二个人的。他越清醒,便越小心;每每在他睡醒以后,他要问:“我没说梦话吧?”在清醒的时候,他闭口不谈被捕的事。瑞宣用尽了方法,往外诱老人的话,可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象老鼠被猫儿堵住了的时候那种惧怕的,无可奈何的光。一看到这种神气,瑞宣就十分惭愧。可是,惭愧并没能完全胜过他的好奇。

事情的本身是太奇——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太奇怪了!况且,钱老人为什么这样的不肯说狱中那一段事实呢?

慢慢的,他测悟出来:日本人,当放了老人的时候,一定强迫他起下誓,不准把狱中的情形告诉给第二个人。假若这猜得不错,以老人的诚实,必定不肯拿起誓当作白玩。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老人的通达是不亚于他的诚实的,为什么一定要遵守被迫起下的誓言呢?再一想,瑞宣不由的便想到老人的将来: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从此就这么一声不响的活下去呢?还是被打得懂得了什么叫做仇恨,而想报复呢?

对钱太太与钱大少爷的死,老人一来二去的都知道了。在他的梦中,他哭过,哭他的妻和子。醒着的时候,他没有落一个泪。他只咬着那未落净的牙,腮上的陷坑儿往里一嘬一嘬的动。老人很喜欢听战事的消息,瑞宣是当然的报道者。这也使瑞宣很为难。他愿意把刚刚听来的消息,与他自己的意见,说给老人听。可是,只要消息不十分好,老人便不说什么,而又定着眼愣起来。他好象有什么极应保守秘密的大计划,必须越少说话越好。瑞宣很为难,因为他不会撒谎,不会造假消息,而又不愿教老人时时的不高兴。他只能在不完全欺骗中,设法夸大那些好消息,以便使好坏平衡,而减少一些老人的苦痛。

虽然钱诗人有了那么多的改变,并且时时使瑞宣为难,可是瑞宣仍然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瑞宣猜不透老先生的心里。老人是完全忘了以前的事呢?还是假装的忘记,以便不露痕迹的去报仇呢?真的,钱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谜!瑞宣当初之所以敬爱钱先生,就是因为老人的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

金三爷来的次数少一些了。可每逢他来到,钱老人便特别的高兴。这使瑞宣几乎要有点嫉妒了。瑞宣晓得往日金三爷在錢老人的眼中,只是个还不坏的亲友,而不是怎样了不起的人物。

当金三爷也来看病人的时候,瑞宣很注意的听两位老人都说些什么,以便猜出钱老人特别喜欢金三爷的理由。在庆祝保定陷落的第二天,瑞宣在钱家遇到了金三爷。钱诗人带着满身的伤,更容易感觉到天气的变化;他的浑身都酸疼。一见金三爷进来,他便说:“天气要变呀,风多么凉啊!”

“凉吗?我还出汗呢!”金三爷的脑门上挂着不少很大的汗珠。从怀里摸出块象小包袱似的手绢把自己的秃脑袋用力的擦了一番。好大一会儿,他才问亲家:“好点吧?”

钱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来。声音也很可怜的,他说:“好了点!今天可又疼得厉害!要变天!”

金三爷捏了捏红鼻头,声如洪钟似的:“也许要变天!一边养,一边也得忍!忍着疼,慢慢的就不疼了!”

瑞宣看出来,钱诗人是崇拜金三爷了。为什么呢?他猜不出。

金三爷走后,钱老人对瑞宣说:“在这年月,有金三爷的身体比有咱们这一肚子书强得太多了!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

瑞宣明白了。原来老人羡慕金三爷的身体。为什么?老人要报仇!想到这儿,他不转眼珠的看着钱先生,看了足有两三分钟。是的,他看明白了:老人不但在模样上变了,他的整个的人也都变了。谁能想到不肯损伤一个蚂蚁的诗人,会羡慕起来,甚至是崇拜起来,武力与身体呢?看着老人陷下去的腮,与还有时候带出痴呆的眼神,瑞宣不敢保证老先生能够完全康复,去执行报仇的计划。可是,只要老人有这么个报仇的心思,也就够可敬的了。他觉得老人与中国一样的可敬。一个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的钱先生现在居然不考虑一切,而只盼身体健壮,好去报仇,他没法不敬重老人的胆气。老人似乎不考虑什么来得及与来不及,而想一下子由饮酒栽花的隐士变成敢流血的战士。难道在国快亡了的时候,有血性的人不都应当如此么?

(摘自老舍《四世同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作 者 简 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老舍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24至1934年,老舍在赴英国伦敦、山东任教期间完成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等长篇小说的创作。1936年,老舍了代表作《骆驼祥子》。1944年,老舍启动了《四世同堂》三部曲的创作。1951年,北京市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66年8月24日,因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受辱,老舍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 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经典小说《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面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老舍的墓碑上刻着他在抗战爆发前所写的《入会誓词》中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故 事 梗 概

《四世同堂》是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是一部表现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争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以抗战期间的重大战争事件为时间轴,以小羊圈胡同中的各家各户为叙事对象,以祁家为人物中心,连带钱家为重点,次以冠家及杂院的其他居民为辅来进行情节的展开和叙述,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通民众的图谱。小说将反抗与顺从、国家与个人之间种种艰难的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经 典 解 读

《四世同堂》以全民抗战为大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真切地描绘了北平沦陷以后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不同人物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的故事。老舍在谈到《四世同堂》时曾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一、抗战年代的浮世绘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构筑了一个丰富的人物世界,这里有散发着浓郁“京味”的市民形象,有代表着抗战中特殊群体的汉奸形象,还有一群鲜活伫立的女性形象……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抗战年代的浮世绘”。

《四世同堂》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底层市民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老派市民形象塑造得最成功的莫过于祁老太爷,他是祁家的大家长,也是家族秩序的捍卫者,更是“市民哲学”的信奉者,他相信只要忍耐、不惹事,日子就能安安分分地过下去。然而侵略者的暴行让一位地道的顺民变成了敢于反抗的觉醒者,祁老太爷的觉醒,代表着老派市民信奉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被改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争对每个个体的戕害,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

《四世同堂》中可以称得上是新派市民的,要數祁家的几个孙辈:瑞宣、瑞丰、瑞全。他们虽都受过新式教育的熏陶,但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瑞宣徘徊在传统思想和新思想的中间地带,时常为忠孝难以两全而苦恼,他是作者含着泪鞭挞的“过渡人”;瑞丰染上了洋派青年的坏毛病,集西方糟粕于一身,只追求新潮和享乐,甚至不惜当汉奸以维持舒适的生活,他是令人唾弃的对象;瑞全身上则寄予了老舍对新青年的期望,他有着新式青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坚决不做亡国奴,毅然冲破社会和家庭的束缚,随时代的大潮奔赴抗战前线,到有鲜血和炮火的地方去战斗。

《四世同堂》里还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虽然是平凡的小人物,却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捍卫正义、勇敢抗争:人力车夫小崔、剃头匠孙七、棚匠刘师傅,等等,他们的身上虽然也带着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糟粕,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面对敌人时,他们是非分明,这些普通市民的身上,折射出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不屈精神和民族气节。

如果说老舍在对市民形象的塑造中还留有余地,那么对于汉奸这类人,老舍的批判无疑是毫不留情的。“做官”型汉奸冠晓荷、蓝东阳之流,“享乐”型汉奸祁瑞丰,这类人都令人不齿。汉奸与小说中的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与可贵品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丑陋的外表折射出其内心的扭曲。《四世同堂》中还刻画了一些经典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勇敢或堕落:贤妻良母型的韵梅、出淤泥而不染的冠高弟、恶毒女性形象大赤包,等等。

从普通民众到汉奸、革命者、知识分子和妇女等,老舍的笔触覆盖了抗战年代各色的人物及他们的抉择。他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这群人投以同情、赞许或批判的目光,赋予了他们丰满的形象,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画像。

二、市井百姓的言语趣

老舍的作品有着浓浓的“京味”。在《四世同堂》中,老舍用通俗的、地道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北京方言来写北京的人和事,小说因此显得鲜活而有滋味,真实而接地气。

《四世同堂》中人物语言中的“儿”化现象随处可见,体现了北京方言最显著的特征。同样,书中对于北京话里常出现的“爷”“您”的称呼也使用得极为娴熟。老舍还通过对北京话精辟的运用,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京城社会风俗画卷。书中多处描写北平小商贩口中极富京味色彩的叫卖声, 如:“哎”“嘞”等,这些语言的使用增加了作者笔下北平的真实可触之感。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极富北京特色的俗语、歇后语等,这些都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京味”。

幽默是老舍语言的一贯风格。老舍认为,“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人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翻开《四世同堂》,人们可能边读边笑,也可能笑中带泪,但无一例外都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呐喊和呼唤。

总而言之,《四世同堂》是我国当代文学的精品之作,它将读者带入沦陷的北平,带进了长着高大槐树的小羊圈胡同和开着火红石榴花的四合院……

三、北京胡同的济世情

老舍生于戊戌变法之后的晚清乱世,一生历经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多个风起云涌的历史事件,父亲又在其幼年时战死,这样的生平经历,赋予了老舍深厚的家国情怀,也让他不自觉地关注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变迁,这些都在《四世同堂》中体现出来。事实上,正是这种“舍弃小我”的崇高的情怀成就了老舍的伟大。

抗战初期,老舍曾对臧克家说:“国难当头, 抗战第一,我们不能老把个人和家庭挂在心上啊!”他反对那种只有家,没有国的狭隘思想,国破,家就必亡。在《四世同堂》中,老舍极力宣扬一种民族责任感,号召中国人抛弃固有的“小家”观念,为保卫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尊严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中描写的许多平凡的小人物都表现出了可贵的精神品质。如身上有一股子硬气的剃头匠孙七、拒不给日本人耍狮子的名手刘师傅等。特别是知识分子祁瑞宣,身为传统家庭中的长孙,同时又是受过新式教育的传统人物,虽然最终没能突破家庭的束缚,为了照顾家庭而放弃革命,但他决定了:“他一定不能因作孝子而向敌人屈膝;他宁可丢了脑袋,也不放弃了膝磕”。他们都是普通阶层的人民,但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向来重视的气节,彰显着可贵的济世情怀。

总而言之,以北平和抗战为背景的鸿篇巨制《四世同堂》以其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厚的历史内容、独特的题材选择,以及地道的京味儿语言,成为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小说的典范,也凸显了老舍齐家济世的崇高情怀。

猜你喜欢
四世同堂三爷老舍
北平的秋
TWILIGHT LOVE
Twilight Love
家里的宝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三爷
月亮
老舍的求婚
《四世同堂》
天价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