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难忘的风景,冬天气温寒冷,北风萧瑟,树木凋零。没有春花夏雨秋月,却也有冬的韵味。古人留下很多描写冬天的千古名句,诗词歌赋里诗意深远,回味悠长。
塞下曲(其三)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注 释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满:沾满。
理 解
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身上的弓和刀。
雪梅
宋·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須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 释
◇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理 解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赏 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为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为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冬
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又感六花飞絮,满地琼瑶。兽炭生红,蚁酒凝绿;狐裘貂帽,银烛留宾;在尾兔毫,彩笺觅句:亦佳事也。至如骏马猎平原,孤舟钩浅濑:豪华寂寞,各自有致。
——《明文精选·闲赏》
注 释
◇兽炭:用木炭夹着香料做成兽形的炭,亦泛指炭火。
◇彩笺:小幅彩色纸张,常供题咏或写信之用,也用来指诗笺或书信。
◇濑:湍急的水。
译 文
冬天虽然严寒侵袭身体,但是也有青松白梅装点出别样的景致;还有雪花像柳絮一般飞舞,落地之后就像满地的美玉。生起火炉,炭火发出温暖的红光,所喝的浊酒浮起了绿色的泡沫;戴着狐和貂的毛皮做的裘衣帽子,点起银白色的蜡烛挽留客人;拿着用兔子尾巴上的毛做成的毛笔,在彩色的纸上构思诗句:这也是佳事。至于像骑着骏马在平原上打猎,乘着小船在浅水的沙石滩上垂钓:既有豪华的享受,也有寂寞的独欢,各有各的情致。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注 释
◇讶:惊讶。
◇衾枕:被子和枕头。
◇重:指雪下得很大。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理 解
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
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mó),初看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你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帖,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的语言特色。
赏 析
实在惊讶今夜的寒冷,被子枕头竟然冰凉,又见窗外一片通明。
夜深了,知道这是外边下了大雪,不时听到厚厚积雪压断树枝的声音。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你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帖,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