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的植物

2022-05-30 10:08彭滔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菱艾蒿菱角

彭滔

幽幽艾香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划龙舟,吼声扬。”一听到这喜气活泼的端午童谣,那股淡淡的艾草香从我脑中浮起,把我带进与艾草相恋的年少時光。

每年惊蛰前后,在田地旁、坡道边,生长出嫩绿的艾草。艾草表面深绿色,背面灰色长有茸毛,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凑近细闻,把艾香深深地吸进去,香味立刻充满身体,顿感顺畅而纯净,神清气爽。

艾草俗称艾蒿,《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本草纲目》中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孟子离娄》云“: 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三年的陈艾,可以治七年的沉疴,中医的作用可真大。艾叶,可以做成艾绒,用于艾灸。根据所患的疾病,找准要灸的穴位,点燃艾绒烘烤,能治很多疾病。我们全家每人买了一套铜制艾灸盒,选择八年的艾绒,经常用艾灸穴位,确实有效果。艾叶还可制成“药枕”,枕着艾叶入眠,一觉睡到大天亮。我们小时候在农村生活,那时没有电,我们晚上全都在禾场上乘凉,大人点燃艾草,青烟升腾起来,在场上弥漫,那些蛇、蜈蚣、蝎子、癞蛤蟆、壁虎等毒物就远离我们了。我举起青烟缭绕的艾把挥舞,蚊子逃得远远的。大人把艾切成段,身体受凉了,用艾泡脚,身上发汗,感冒就好了。还可用艾浴,全身舒爽。我们家刘幺婆经常要我用艾蒿洗澡,洗过之后,不长包、很止痒。我们把艾叶放在柜子里,用它熏衣驱虫,家里整年都飘着淡淡的艾香。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或墙上挂几束新鲜的艾蒿叶,我们家刘幺婆说,把艾蒿叶子挂在门上,可以辟邪杀毒,不干净的东西被挡在门外,保佑我们全家一年平平安安。

艾灰是天然的除味剂。用布袋把艾灰装起来,放在冰箱、厨房、厕所里,有很好的去异味效果。

用艾做的艾粑粑,是我们小时候的美食。把艾叶洗净,放在外面晾干。先把水烧开,再把艾叶放在水里煮沸、煮烂,捞起艾叶,剁碎,与面粉或糯米粉搅和,揉成面团。在揉面的时候加点食用油,艾粑粑就油光水滑了。加点糖,改善口感。面揉得越久,艾粑粑就越有韧性,揉到一定程度,再取一面团做成饼状和圆团。放入有纱布的蒸锅中,十几分钟后,用筷子戳,戳得进去,表示可以享用了,赶紧出锅。蒸好的艾粑粑饱满青翠,软糯清香,我们尽情地吃。

我们小时候用艾叶煮鸡蛋。春季采摘一些新鲜的艾叶,把艾叶放在水里和鸡蛋一起煮,煮熟的鸡蛋,散发着艾香。吃艾叶煮的蛋,补肚子,增阳气。

菱角

菱角是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

“少吃有滋味,多吃无趣味。”无论什么食物,少量品尝有味道,吃多了,就没有先前的感觉。

一天,在街上遇到卖菱角的,我很喜欢,就买了两斤回去。这些城市长大的小孩子不认识它,有的就算认识,也不知道如何下口,甚至有一个小孩不小心被菱角刺伤了手指。我告诉他们怎么吃,从盆中拿出一个煮熟了的菱角,先折去两头的护角,两边一使劲,拦腰“啪”的一声折断,捏着它的头角和尾角,放在臼齿上一挤压,半截菱角米就滑入口中,粘糯的果肉又香又甜,确实美味。吃着菱角,我想起儿时采摘菱角的情景。

每当菱角成熟的时候,大人小孩陆续去河道、沟渠、水塘采摘菱角,我们一般是单独行动。划着一只小船,船上放个小凳子,拨开菱角叶,张开通道,把菱盘一个个翻过来,见到菱角呈现深红色,就可以采摘了,这样一边摘,一边划船,环绕它们划行,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大盆。还有一些小学生,他们想尝个鲜,就在湖边用手或竹竿把菱盘拨到身边来采摘,手气好,可以摘几个,一不小心,一下拨空,有个小孩掉进了湖中。小孩们大喊大叫,手忙脚乱,用竹竿子捅。小孩子们的喊声引来了附近的人赶来救。贪吃惹了祸,从此家长告诫孩子们不要去水边了。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得呀得郎心,得呀得妹有情。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两分离呀,我俩一条心……”这首歌《采红菱》,表达了青年男女采红菱时的喜爱之情。

红菱,果皮呈水红色,也叫它“水红菱”,将白花花的果肉放入口中咀嚼,香脆、清甜,水分充足。

芦苇

在湘北水乡,河流纵横,洲滩遍布,芦苇宛如屏障。《秦风·蒹葭》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蒹葭就是芦苇,《诗经》描绘它有如此朦胧的美感,令人为之心醉神迷。

走出钢筋水泥的丛林,走进视野开阔的河洲,放眼望去,一丛丛芦苇带着新绿,铺展着一片绿色的世界。大自然清新悦目,使人忘却烦恼,这碧波荡漾的河洲是城里人休憩放松的好去处。

到了夏天,芦苇越长越高。记得在儿时,端午前后,我们小孩子就同家人到芦苇地采苇叶包粽子,只在每株芦苇上摘最多三个大叶子。把采摘好的叶子放进盆里泡,然后用苇叶包糯米,卷成筒状,包成三角尖,用线扎好,再放进火锅里煮。一会儿,就有香气飘了出来。吃着香喷喷的粽子,体会到自己参加劳动的成就感、满足感,整天都沉浸在快乐里。那时的物资较为匮乏,吃粽子有仪式感,要到端午节才有机会品尝,这是一年中的乐事,在赛龙舟的热闹中,吃粽子也成了一大盛事。

秋冬时节,芦苇成熟。守柴山的开始收割芦苇,眼前苇浪翻涌,茎叶轻响,工人弯腰使镰,芦苇一排排倒下,芦荡中不时惊飞起各种鸟儿,砍芦苇到芦苇荡深处,还有鹅蛋和鸭蛋的惊喜。把倒下的背了起来,把它们垒成柴山,随后一车车运进了造纸厂,变成了我们用的纸张。芦苇有很多用途,那时把砍下的芦苇建茅房,编织草鞋、席子、袋子,短的作柴烧。

芦洲柔美而动人,从春到秋,直立着高大挺拔的芦苇,绿浪摇摆,如排山倒海,极目远眺,一眼望不到边。人们驾船穿行,使人想起白洋淀、沙家浜的辽阔无垠。芦苇顶端开花,芦絮漫天飞舞,白茫茫一片。芦苇像一位仙子,她站立在水中央,长发飘飘,白衣潇潇,身形窈窕,神采飞扬,曼妙无比,婉约动人,这赏心悦目的景致,摄入了脑海,成为日后的追忆。

水在哪里,它就在哪里生存,随心随性,飘逸卓然。溯回从之,向上追溯一路探寻,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个人、一种思想和情怀,重回生命的原点。“往事如风,风过如苇”,与芦苇相对无言,仿佛回到那青春逸思、激情燃烧的岁月。听着邓丽君《在水一方》柔弱甜美的歌声,就像吐露少女的情怀,为之思恋和回想。“压伤的芦苇,她不折断”,因为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仰慕芦苇,喜欢她生在水边的模样。

猜你喜欢
红菱艾蒿菱角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给“菱角”洗澡
采菱角
吃菱角
采红菱
摘菱角
采一把艾蒿回家
红菱
红菱套养甲鱼 混搭出高效益
红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