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勇
父亲赵家璧先生 1947 年(尚不足十七岁)参加革命,1948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调入《陕南日报》(《汉中日报》前身)社工作,办了一辈子报,文章锦绣,获得过周总理的称赞,“文革”前一直担任报社的领导。作为记者,父亲非常忙,小时候我經常看见父亲为了赶稿子,写到深夜,下乡采访更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个星期都会下乡一两次。
1963 年的一天,父亲到城固县董家营采访。一大早,父亲就骑着自行车出发了,父亲经常出去采访,轻车熟路,一个小时后就到了离汉中城十八公里的城固县柳林镇,他要从这里涉水过汉江,到对面的董家营。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下午三点多钟,圆满完成任务后,父亲便原路返回,当他扛着自行车准备过江时,突然听到了几个孩子的呼救声:“快来人呀,有人要淹死了!”父亲循声望去,看见几个七八岁的小孩光着身子,焦急地大喊着,再往前看,只见一个溺水的孩子在深水里挣扎,情况非常危急。父亲赶紧放下自行车和装着照相机和采访本的挎包,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通”一声跳下水去救人。父亲的老家在湖北郧县的杨溪铺,从小在汉江边长大,水性很好,几分钟后就将那个孩子救了上来。由于溺水时间有点长,孩子已经有点人事不省,父亲便将他放在自己的腿上给他控水,并不住地拍他的后背,不一会儿这孩子就吐出了肚子里的水,缓了过来。原来这几个孩子就住在附近的村里,当时正值学校放假,大人们在地里忙活,顾不上他们。天热,几个孩子就商量着到河里洗澡(游泳),由于不熟悉水情,造成了一个孩子误入了深水区,导致了溺水,幸亏父亲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父亲救了人后,便劝孩子们回家,并教育他们以后不要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下水。父亲目送孩子们离开后,才拧干衣服,重新穿上,把挎包挂在脖子上,扛着自行车过了江。回到家后,母亲一看父亲衣服皱巴巴的,还有许多泥点子,便问父亲怎么回事。父亲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原委,母亲一听就说:“这是多好的一个新闻素材,写出来一定会很感人。”父亲笑了笑:“哪有自己写自己的,那不成了自吹自擂。”母亲在报社工作多年,文笔也很好,写一篇通讯报道没有一点问题,便说:“你不好写,就由我来写。”父亲仍然没有同意:“现在正在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事不留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救人是本分,哪能到处宣传?”
父亲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拍照技术绝对一流,参加过纪录片《宝成铁路》的拍摄,解说词就是父亲撰写的。如果是别人涉险救人,他一定会写一篇精彩的新闻稿并配上一幅照片,大力予以宣传,让当事人受到表彰,获得见义勇为奖,成为时代楷模。可他却低调处理得无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