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之海

2022-05-30 09:50陈通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黄花鱼徐闻船工

陈通

1950年3月31日,战云密布。

晚上十点半,由一二七师三七九团和三八一团第一营共 3733 人组成的加强团,在师长王东保、政委宋维栻、团长冯镜桥的率领下,分乘 88 艘木帆船,向海口市东部的铺前港潜渡,四百多名来自徐闻、海康两县的船工舵手,参加了潜渡。这是东部战线,西部是在角尾乡灯楼角出发,往海南临高方向进发。当时,国民党在海南岛还有10万兵力,30架飞机,50艘舰船。所以,先头部队的勇士们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出发的。潜渡途中,为了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抢滩登陆,三七九团第三营第八、第九连一百多名指战员,搭乘 9 只木帆船担负追击国民党军舰的任务,确保主力登陆。至4月1日凌晨,加强团主力在海口市东部的北创湾至塔市一带抢滩登陆成功。然而,由于追击国民党军舰和受海潮影响,第八、第九连误登海口市北郊的白沙门岛,遭到国民党陆海空部队重重包围,激战两天消灭一千多名国民党兵,至 2 日夜 22 时,仅 8 人突围成功,一百多名指战员和包振祥等 36 名船工壮烈牺牲,写下解放海南岛战役的悲壮一页。

海南战役创造了解放军海战几个之最:第一,时间最长,3月5日小批部队开始潜渡,至 5 月 1 日解放海南岛,总共 68 天。第二,参战部队最多,40 军和 43 军共 20 万人。第三,创造了共产党的木船打败国民党的军舰奇迹:歼灭国民党兵5679人,俘虏24885人。

风云变幻,71年弹指一挥间。那天,我们在博赊港纪念馆的雕塑群像中,仍然看见勇士们当年的英姿,战斗的号角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沿着解放军当年的足迹,我们徜徉在不足一百户人家的博赊村。硝烟散尽,博赊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道路早就硬底化,沿着缓缓拔高的山坡,家家户户都建起造型各异的别墅,昭示着生活的美满富足。

村口处是个更加忙碌的所在。去年才落成的崭新文化楼,与正对面古朴的妈祖庙相映成趣。这个季节,渔民们出海到硇洲东部海面钓黄花鱼。丰收归来的渔民,把急冻着的黄花鱼搬上岸,按重量分等级出售,最差的一斤都要 100 元以上。半斤以上的一条卖到 400 元。曾经有两斤重一条的黄花鱼,那是几千元起步。黄花鱼的鱼鳔那才是好东西,海货店里的晒干的“花胶”就是它,动辄一千多元一斤。大海的慷慨赠予,使村民们的生活早早就进入小康,人均收入超过 4 万元。妈祖庙前長着一棵亭亭如盖的大榕树,树冠起码超过二百平方米,我们五个人拉着手刚好合抱。新奇的是,四条大树干,弯曲盘旋向上,榕树长出了莲台的造型,不仅见证了博赊港的沧桑巨变,还将继续见证博赊村的未来。

而身旁的博赊海,在广阔的蓝天下,海风劲吹,涛声鼓荡,一浪推一浪,昼夜不停,是生生不息的力量。

猜你喜欢
黄花鱼徐闻船工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葱丝姜丝蒸黄花鱼
“曹灿杯”湛江展区终极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徐闻举行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瞬间
抗洪英雄之韩集船工支援搜救队
——搜救转移400多灾民
黄花鱼学眨眼睛
黄花鱼的绝招
中国大陆最南端
——徐闻
香辣黄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