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劳顿
我知道,要想身体活力满满,就必须多吃豆类。当然,还要多吃蔬菜、不吃肉,长时间保持饥饿,仅少量饮酒。作为回报,我的寿命会显著增加,整个人也会更有精气神。我今年52岁,按照现有的饮食习惯,预计还能再活29个年头。不过,如果从现在起严格遵循刚刚提到的饮食模式,那我至少还能多活十年,神采奕奕地迎来自己的90大寿。
饮食结构影响寿命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典型的西方饮食糖分过高,精制淀粉及饱和脂肪酸过量,纯天然食物占比低,除了引起肥胖,还会干扰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胰岛素是控制血糖水平的激素,能直接影响人体的衰老过程。这么看来,西方饮食模式同长寿简直是背道而驰。不过,人真的能通过吃来延长寿命吗?
1970年至2009年间,美国人的日均热量摄入增加了20%,其他西方国家也呈现出同样的上升趋势。挪威卑尔根大学的教授拉斯·法德内斯经过研究发现,诱发肥胖、助长发病和加速衰老的饮食习惯对寿命的危害超乎人们的想象,好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延长寿命。他所说的“优化饮食方案”增加了全谷物食品、水果、蔬菜、坚果、豆类及鱼类的比重,同时减少了肉类、乳制品、精制谷物及含糖饮料的摄入。
优化饮食方案的蔬菜含量比大多数人平时吃的都多。
如果从20岁开始选择优化饮食方案并持之以恒,女性平均预期寿命能增加10年以上,男性13年以上。此外,任何时候改变饮食习惯都为时不晚。60岁时从传统饮食转为优化饮食可将预期寿命延长八年;哪怕是80岁的老人,也可以让预期寿命增加三四年。在法德内斯看来,该方案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明显的效果,很可能是因为它直接改善了新陈代谢,“虽然研究尚未触及身体机能层面,但我们猜测,预期寿命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发病率的降低密切相关。”
健康饮食能预防疾病,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近几十年来,不少研究人员认为,我们不仅能预防疾病,还可以解锁人体的生理密码,切实减缓衰老的步伐。
第一个相关案例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1917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农业实验站的研究人员发现,饿过肚子的雌鼠,其生育期和寿命比一般老鼠更长。研究表明,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减少60%的热量摄入,同时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小鼠会变得更健康、更长寿。这种方法开始得越早,执行得越严格,效果就越明显。
此后一系列研究均证实,无论是单细胞的酵母,还是更为复杂的苍蝇、蠕虫或者灵长类动物,限制热量摄入都有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的效果。比如,研究人员限制小鼠的热量摄入后,它们的寿命竟然比一般老鼠增加了50%。换作人类,这可就意味着活到120岁的高寿了。
那么,这种试验能复制到人体吗?很遗憾,对人体进行热量限制困难重重。首先,对多数人来说,连续几天将热量摄入减半相当艰难;其次,这种饮食方式能否延长寿命要在多年之后才能评估。华盛顿大学的马特·凯博林博士说:“从长远来看,我们甚至都不确定热量限制对身体健康能有多少帮助。”
不过,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限制热量摄入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其中一个原因与生理学基本原理有关。无论物种,限制热量摄入以延长寿命的生理机制大同小异:体内一组代谢通道评估营养摄入是否充足,而且会根据营养摄入的情况刺激细胞作出相应的反应。营养充足时,这些通道会促进细胞的生长与分裂;营养匮乏时,细胞运动减缓,以节省能量,直到汲取新一轮营养。南加州大学的瓦尔特·隆戈博士说:“这种时候,大多数生物体会进入修复模式,从而减缓衰老过程。”
修复模式能清除细胞内的碎片,比如受损的细胞器和代谢产物,将它们燃烧掉,这有点像把旧家具丢进火里。这些细胞碎片是导致衰老的直接因素之一,清理它们能够对抗衰老,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胞自噬”。饥饿是激发细胞自噬的常用方法,可以开启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修复或清除受损细胞。
营养感应系统的一个核心构成是胰岛素受体。糖分进入血液,胰岛素分泌便会增加,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启动,糖分就可以进入细胞提供能量。该过程的一部分是通过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这一营养传感器实现的。要知道,雷帕霉素靶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调节酶,激活时会抑制细胞自噬,休眠时会诱发自噬。也就是说,如果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持续增加,胰岛素受体便会一直处于“开启”状态,雷帕霉素靶蛋白将会被长期激活。
试验中,限制热量摄入的动物,胰岛素敏感性更高,肝功能得到改善,體重和脂肪含量下降。这些生理指标在一项罕见的人体热量限制临床试验中也得到了证实。对研究者来说,试验结果振奋人心,但那个绕不过的难关依然存在——很少有人能数十年如一日地限制自己的热量摄入。
幸运的是,相对温和的饮食方式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措施之一便是周期性禁食,比如每周连续两天禁食或隔日禁食,再或者每月选择四天禁食;限时进食也是一种选择,比如16:8禁食法,即禁食16小时,在剩余8小时内完成一天的进食;第三种是模拟禁食法,即从一个月中选出五天时间作为一个周期,饮食以低糖、低碳水、低热量但高脂肪的植物性膳食为主,既不用忍饥挨饿,又能实现近乎禁食的效果,获得禁食带来的健康福利。
当然,无需任何禁食还能延年益寿的饮食策略也有,但操作起来难度更高,比如限制蛋白质摄入,将蛋白质提供的热量从通常的10%至15%降低到5%左右,这部分热量缺口可以从碳水化合物中补充。更为复杂的还有氨基酸限制,将动物蛋白中的蛋氨酸摄入量降低80%,同时把牛奶、鸡肉和油性鱼中的色氨酸摄入量降低40%。此外,将支链氨基酸,比如肉类、乳制品和谷物中的亮氨酸、异亮氨酸与缬氨酸摄入量降低2/3也有效果。
相比之下,这些干预措施不如全面限制热量摄入效果明显。蛋白质限制能将小鼠的寿命延长15%,热量限制则能延长50%。但是,相较于需要超强自制力的禁食,有人觉得这些干预措施显然更易推广。凯博林说,过去几年,市面上流传了大量所谓的“抗衰老食谱”,但这些食谱的有效性缺乏数据支持,至少到目前为止,唯一能看到的益处只有避免过度肥胖。
好在其中一些食谱已经获得权威期刊的认可了。今年4月,《细胞》刊登了一篇论文,作者是隆戈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罗莎琳·安德森。文章是二人几十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阐释了热量限制和饮食干预的影响以及不同食物对健康的益处,同时提供了人均寿命高的地区(如日本冲绳和意大利撒丁岛)详细的饮食数据。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种可以延年益寿的饮食模式。“这种饮食模式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效果,”隆戈说,“预期寿命可以延长15至20年。”
只要能利用好自身的抗衰通道,我们便能保持健康, 延长寿命。
隆戈说的这种饮食模式以植物基膳食为主,辅以严格的热量限制、相对温和的限时进食和每年几次为期五天的模拟禁食。他表示,这一模式既遵循了传统的健康饮食原则,能预防肥胖及相关疾病,又兼顾了以饥饿促进长寿的理念。他说:“这是我们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基础研究以及百岁老人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对延长寿命有切实的功效。”
不过,凯博林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这方面的研究确实有,但大多是短期试验(通常为8至12周),显然没有说服力。”而且,试验中仅一半小鼠产生了研究人员期待的变化,另一些没有明显改善,还有1/3甚至寿命减少。小鼠都如此了,更何况人类?要知道,许多尝试热量限制的人还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比如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性欲减退、易感染等。
隆戈不认可上述说法,并称“安全可行是我们的前提”。当然,要想知道某种饮食模式是否有用,唯有通过实际的吃喝才能检验。下一步,隆戈计划在意大利展开为期18个月的临床试验。他将招募500名受试者,其中一半会遵循长寿饮食模式,另一半则保持日常饮食习惯不变。隆戈对试验结果充满希望,因为他自己就坚持这种饮食模式整整30年了。
[编译自英国《新科学家》]
编辑:要媛
根據卑尔根大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从典型的西方饮食调整为优化饮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将预期寿命延长至少十年。
想要延年益寿,应该重视减肥瘦身,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关闭核心衰老系统,激发细胞自噬,具体措施如下:
1限制热量摄入,确保男性身体质量指数维持在22至23之间,女性在21至22之间。
2多吃全谷物食品、豆类和坚果。不吃肉以减少蛋氨酸的摄入,但可以吃鱼。
3身体45%至60%的热量应从粗粮中摄取,10%至15%从植物蛋白中摄取,25%至35%从植物脂肪中摄取。
4每日适量禁食,睡前3小时至接下来的11到12小时内禁食。
5每两三个月进行一次为期五天的完全禁食或模拟禁食。
6可少量饮酒,但每周不应超过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