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体验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应用

2022-05-30 21:20张淑花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旋律情感音乐

张淑花

从音乐学科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改革角度,开展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促进学生的成长。通过动觉、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官的体验活动来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音乐素养,让课堂成为师生愉悦和谐的体验场。关注体驗过程中的情感提升、意识形态以及行为模式的影响,如,气质、人格、情绪、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责任意识等隐性品质的影响。只有教师不断进步,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才能建设有效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全面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条件不足

音乐是学校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之一,而学校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一定要建立在物质环境完善、文化设施健全的基础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不少学校对音乐教育都不注重,学校的音乐教育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不少学校在音乐教育上都没有具体规划,学校音乐课程时较少,课程内涵也无法落到实处。有些学校在音乐教育上不但教师能力不足,而且学校校园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缺乏,音乐教学设备残缺不全,音乐课程根本无法顺利实施,音乐课程的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法单一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能力将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部分教师教学水准不高,这是目前学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轻素养”,即只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考查学生技能的掌握,却不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而音乐素质教育的重心明显失衡。不少学校音乐教育教师在音乐教育中盲目强调音乐知识灌输,过多分析歌曲、乐曲知识点,反复强调数字化记忆,甚至让学生遵循传统思维定式学习音乐,教师很少以完全不同的视角指导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过多时间自由享受和想象歌曲、乐曲,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与趣味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三)教学缺乏童趣,脱离儿童视角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等特点,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可感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而音乐欣赏是一种抽象的听觉艺术,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障碍。教师作为成年人,不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在理解、感受、体验音乐的教学各环节中教学方法缺乏童趣,较少考虑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不能站在儿童已有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法,有时起点过高。单一的教学手段缺少丰富、有趣的音乐体验活动,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作为抽象的音乐让缺乏生活阅历的小学生更加难以理解。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几个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问题关键在于选择生动、有效,易于小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如何让抽象的音乐旋律变成直观可感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调动学生通过肢体律动参与到音乐体验活动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在课堂中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多维体验的教学模式。通过语言文字、美术、舞蹈、场景表演等多个维度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通感作用,将音乐作品的内涵更加直观、精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作品。

二、“多维体验”音乐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音乐教学旨在让学生在欣赏和感受中收获心灵上的共鸣和思维上对歌曲的认同。在中国教育向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时期内,体验式教育无疑是最符合其发展趋势的。

(一)语言文字,描绘乐美

1.情境导入体验音乐之趣

“体验”是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为主要学习形式;音乐情感指的是个体对某种音乐声音的相应态度和内心体验。

小学的音乐体验式教育,以情感活动为主线,学生积极参加直接感受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形式,强调学生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作品,将情感的加深和思想情感外化于行,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感受。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创造愉快、明亮、贴近学生心理和年龄特点的多种形式的学习情境,为新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铺平道路。

创造情境的“情感”体验是课堂学习的先决条件,被用作课堂导入环节,巧妙的介绍性链接是成功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快速积极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程的教学创造良好开端。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课中,课程的多媒体软件呈现动态图像,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今天森林里有舞会。”打开动画音频演示:“欢迎同学们来参加我们的舞会,我想邀请会学习、热爱舞蹈、愿意合作的同学,快来加入我们吧。让我们随着有趣的音乐跳舞吧。”教师将主题旋律《单簧管波尔卡》和《杜鹃圆舞曲》的片段混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森林舞会”主线,课堂内容有趣、游戏化,注重过程,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学习活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能力发展,契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探索音乐、感受音乐和表达音乐,为后续学习活动的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2.吟唱歌词体会音乐之美

音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许多音乐家在创作时常常用文字加以阐述。在学习《忆江南》这一类音乐作品时,让学生读一读歌词对体会音乐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可以用优美、柔和、连贯的声音唱歌,体验歌词的意境之美。并以积极的态度吟唱和表达,表达了对江南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音乐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歌曲,以更好地表达江南之美,通过鼓励学生自发进行独唱和小组讨论,可以进一步加强歌曲学习,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增强自信。欣赏民歌《忆江南》,让学生对同一首歌曲的不同谱曲进行比较,感受两首歌曲的异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忆江南》,更好地演唱歌曲,通过比较让学生对演唱形式、方法、情感更加的运用自如。

3.语言交流感受音乐之情

通过师生交流听后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将抽象的音乐变成具体的音乐。音乐的感受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变得直观了,更精彩了。例如,在欣赏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的《摇篮曲》时,教师可以放下窗帘,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音乐:“我好像回到小时候,躺在妈妈的怀里,很温暖。”“我觉得音乐是甜甜的,因为我做了一个甜甜的美梦。”

(二)图谱演示,帮助理解

小学音乐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没有受到重视,当成简单的歌唱练习,但实际上的小学音乐课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音乐教学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音乐内容。其次,它将知识结构、生活体验相结合,通过音乐形成自己独特认识的过程。小学生缺乏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无法用现有的知识量理解音乐内涵。最后,将图谱教学应用其中,学生可以通过旋律线、图形和颜色等图谱去理解、体验、表现音乐,能让音乐变得直观而充满活力。

1.以“图”感“乐”

图谱有效辅助,多元感官参与,音乐图谱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辅助手段,它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将抽象的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力度等,通过点、线、图形、色块等方式具象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激发学生多元感官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将枯燥、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降低了学习难度,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例如,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小狗圆舞曲》,通过小狗跳动的路线图演绎每一句音乐旋律,抽象的音乐内容可视化。

2.以“色”感“乐”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对音乐中经常出现的场景画面往往无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果只靠教师的语言表述,或缺少影像图片,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音乐教学的氛围没有那么浓烈,甚至有点像语文课,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乏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笔者认为学生不仅要听音乐,更要用积极的思维和想象力,用视觉和触觉去感知、感受、创造和表达音乐。多媒体信息网络的情境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和智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想象美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创作美给予完全的自由也是非常有益的。针对这一特点,笔者在备人教版第一册“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节课中,除了分析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外,更投入教材的创作上。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笔者先根据歌曲内容收集了几张图片:彩色的地图、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黄黄的黄河、小船一样的台湾岛,通过精心设计,将它们进行排序,并进行梳理,课件已经基本完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见到这种图画,非常激动。课件中的场景仿佛就在他们眼前,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思维立即被充分调动起来,想象力丰富。这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听唱结合,加深印象

传统音乐课程以听为主,学生在音乐课上相对被动。但通过“唱”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旋律,强化学生对主旋律的印象。因为歌曲的主体部分是思想表达的核心,是音乐思想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元素。引导学生唱旋律,可以提高学生对主旋律的记忆,正确识别主乐中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乐曲的主要意象。通过“唱”感受音乐,口语结合,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嘴巴等感官参与歌曲感知活动,让学生的思想真正得到调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1.用简单的母音模唱旋律

由于欣赏的大部分曲目大多旋律复杂,这可能会导致学习唱歌时遇到一些困难。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听到并记住主题旋律,可以用简单的元音模式来唱旋律,大大降低视唱的难度。

2.编配歌词记唱主题旋律

在简单的课程中,学生很难记住歌曲的旋律。如果教师根据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组织相关课文,通过学生对乐曲的演唱,让歌曲的抽象旋律更充分地用诗词表达出来,音乐才能更好。感受歌曲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情感,唤醒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充分感知音乐之美。

(四)动静交替,充分表现

欣赏音乐时,希望学生能冷静地聆听,因为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评价的内容从听开始,这是音乐评价的主要方法。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因为他们正处于活跃的年龄,如果让学生反复听,恐怕学生很快就会厌倦,很容易分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调动听觉、肢体动作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感知音乐,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振动进行有节奏的表演,使学生能以肢体的节奏感知音乐形象,充分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感。以听为基础,动静结合交替进行,在理解的基础上,融合音乐节奏的表现,用肢体动作更充分地表达音乐作品。例如,《小步舞曲》,首先,教师让学生在静静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优美抒情的意境。其次,捕捉乐曲的三重舞特点,编排指舞,内外两圈,手牵手,舞动感受小步舞的优雅节奏。再次,学唱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音乐流畅抒情的旋律,加深印象。最后,完整地欣赏音乐,让学生在主题曲出现时使用哼唱、手拉手跳舞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理解主题,了解音乐的整体结构。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他们活跃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听力锻炼和运动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学生的听觉、动觉、歌唱等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結语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和实践,让小学音乐教学变得更有体验感受,所谓小学音乐的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小学音乐学习中去发现音乐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在小学音乐中感受到足够浓烈的情境创设,体验到丰富且具有意义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精神领域有更好的收获,感受小学音乐教学带来的美妙,体验小学音乐教学的美之所在。通过多维体验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小学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精彩,让更多小学生在体验中领略小学音乐的美好。通过视听触感的方式,小学生深入感受到音乐学习的意义,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FJJKZX21-637)的研究成果。

(吴淑媛)

猜你喜欢
旋律情感音乐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情感移植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