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思维
【内容定位】
《飞腾的幻想》是基于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而设计的一节“单元导引课”。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都是神话。设计这节单元导引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神话这种文体的特征,掌握学习神话的方法,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品味鲜明的人物形象,探索神话的起源。本节课旨在充分挖掘神话的内涵,发挥神话的育人功能:神话背后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创造美好的世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借助插图、视频等激发学生探索神话的愿望,揭示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
2.借助插图描述神话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结合关键语句发挥想象,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探索神话的起源。
3.体会神话中蕴含的积极昂扬的精神,激发创造美好世界的热情,感受神话变为现实的喜悦。
【教学过程】
环节一:影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导引课《飞腾的幻想》。首先,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播放视频,展示人们从古至今的飞天梦)
师:视频里最后的镜头呈现的是嫦娥五号发射的瞬间。其实,升上天空的不仅仅是火箭,还有人们美好的愿望,以及神话变成现实的喜悦!既然提到了神话,那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块古老的石头上雕刻的图案。这些图案都是什么呢?
(出示单元篇章页)
生:老师,我看到一条龙,还看到一个人长着一条蛇的尾巴。石头上还有一个很像猴子的人。
师:你说的是这三个图案吧!这是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这个人首蛇身的人是谁呢?他是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这个像猴子的人是印度神猴哈奴曼,是印度神话里的一个人物。
生:我看到了一个怪怪的人,长着老鹰的脑袋。还有两个士兵拿着长矛和盾牌正在搏斗。
师:这个人身鹰头的人是谁呢?他是法老的守护神荷鲁斯,出自古埃及神话。这两个搏斗的人分别是特洛伊战士和希腊战士,他们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人物。(出示图1)
师:孩子们,这些都是神话人物。这是教材上的单元篇章页,上面这句话很值得咀嚼——“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它一语道出了神话的起源。为什么说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它的魅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故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环节二:方法指导,贯穿语文要素
◇初感神话,厘清单元语文要素
师:对于神话,你们一定不陌生。你们能说说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吗?
(生发言)
师:真好!大家知道的中国神话有这么多啊!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故事,起源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还编排了一篇略读课文《女娲补天》。那么,我们怎么学习神话呢?
(出示单元篇章页,圈出语文要素)
师:看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幫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神话。
◇借助插图,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师:刚才有同学提到盘古开天地的故事。那么,这个神话讲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盘古睡了一万多年后,把天和地劈开了。
生: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风、云、太阳、月亮、雷声,还有河流!
师:巨人盘古居然能把天劈开,还能创造美丽的世界!这样的想象太奇特了!那么,这个神话的起因、经过、结果究竟是什么呢?
(展示《盘古开天地》中的四幅插图)
师:看,这四幅插图实际上描述了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同学们看着这四幅图来说一说。
生:在第一幅图里,我看到盘古蜷缩着腿,好像睡在一个大鸡蛋里。
师:没错,盘古在混沌中沉睡。这也是故事的起因。
生:第二幅图里,盘古是不是拿起斧头把天地劈开了?
师:是的!盘古拿起斧头开天辟地。
生:在第三幅图里,我看到盘古的双手用力撑住天,两只脚踩着大地。
师:对!如果用一个成语来描述,那是什么呢?顶天立地,是吧?这两幅图描述的都是故事的经过。
生:第四幅图里,盘古累得倒下了,他化作了山啊水啊。
师:是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化为万物。这就是故事的结果。好,现在把这四幅图连起来,用一句话说说吧!
生:盘古在混沌中沉睡,醒来后劈开了天地,然后将天地撑开,最后化为了世间万物。
师:真棒!这个故事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讲述的。我们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清晰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些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又是什么呢?能按这个顺序讲讲故事吗?这些问题留到后面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再来解决。
◇分析语句,感受神奇的想象
师:学习神话,除了通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主要内容之外,还要感受它的神奇。盘古开天地,很神奇吧?那么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很神奇呢?
生: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这得活多久啊!这怎么可能呢?
生:盘古拿起斧头,一下子就把天地给劈开了!这个情节真神奇啊!
生:盘古怎么可能越长越高,直到顶天立地呢?真不可思议!
师:没错,神话故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神奇的想象。我们读读《普罗米修斯》里的句子。
(出示《普罗米修斯》第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的句子)
师:你感受到神奇了吗?神奇在哪儿呢?
生:白天被鹫鹰吃掉的肝脏到了晚上又能长出来,这太不可思议了。
师:是啊!我也看出来了,人类的想象真是无边无际。
生:读了这些句子,我仿佛看到了鹫鹰在用尖利的嘴巴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他忍受着巨大的永无止境的痛苦。
师:你还能边读边想象画面!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女娲补天》中这两个句子。
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
师:女娲在找五色石的路途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么面对的?请发挥你们的想象。
生:我觉得五种颜色的石头不是分布在一起的。女娲夜以继日地找,顾不上吃饭睡觉。
生:我认为喷涌的洪水会挡住女娲的去路,她可能用尽全身力量施法,让洪水暂时收住。
生:女娲在寻找石头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野兽的攻击。她要和野兽搏斗,真勇敢!
师:你们居然用丰富的想象创编了故事!看来,神话的神奇也激发了你们的想象力呢!
◇探索起源,品味鲜明的人物形象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也觉得神话特别神奇,像开天、盗火、填海、射日……这些都是常人无法完成的。那么,这个世界真的是盘古创造的吗?火真的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吗?天真的是女娲补的吗?如果不是,那人们为什么要编出这些神话呢?它的背后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精神追求呢?
生:可能以前的人们不知道世界是怎样来的,于是幻想出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创造了世界!
师:你说得很好啊!其实,在原始社会,先民对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理解,认为是某种无形的神秘力量所致。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构想它的形象及其活动,于是产生了神和神话。
生:我来说说女娲补天吧!我猜测古时人们的家园被毁,又没有力量抵挡灾难,特别希望有神仙能够施法来解救他们,于是就想出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师:是的,我们知道,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女娲捏土造人,她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与其说女娲补的是天,不如说她补救了人类的“生活”。还有吗?
生:可能在发现火之前,人们吃的都是生肉,这样很容易生病。有了火之后,大家特别高兴,于是编出了《普罗米修斯》。
师:你说得还真是有道理!《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人对火种来源的一种解释。而我们中国也有燧人钻木取火的神话故事,这是我们的先民对火种来源的解释。你看,不同民族的神话中,有着不一样的想象呢!
师:“神话为民族集体的想象……大自然对人类是比较严酷的,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和天塌地陷的灾难互相交替。炎帝少女的故事,和大禹治水一样,包含着初民对于横暴洪水的怨恨。”这说明神话的背后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
师:好,感受了神奇的想象,知道了神话的起源,你们的脑海里浮现这些神的形象了吧。你还记得哪些神?他们都具有怎样的精神?试着说一说。
(出示神话故事中的插图)
生:我记得盘古,他死后,身体化为世界万物。他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人佩服。
生:后羿射日时勇敢、无畏的精神记在了我的心间。
……
师:是啊,勇于献身的盘古、勇敢的普罗米修斯、甘于奉献的女娲、为民造福的大禹……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是这样通过神奇的想象一点点塑造出来的。在神话故事中,每一个神奇的情节,都在彰显“神”身上闪耀的精神。这些精神和神话一起代代相传,激励着人类创造美好的世界!
环节三:回看要素,总结学习方法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单元语文要素。刚才我们“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家还要用這些方法进一步品味神话,并将其迁移运用到习作中。今天上这节单元导引课,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走进这个单元中的每一节课。
(播放视频《中国上古神话》)
师: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有许多神话在今天已经逐渐变成了现实——“天眼”凝望宇宙,“蛟龙”潜水探海……人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驻,而神话背后的精神也永远在人类的心头盘旋,历久弥新。
【课例评析】
对于本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解读。
1.本课是如何在把握神话的文体特点和语文要素的同时,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提炼与引导,从而体现“育人为本”的宗旨的?
统编教材在设计单元时,比较重视按题材内容来选编文章。这样做,一是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理解,二是有利于进行价值引导。基于此,单元导引课切不可教得过多,“提前剧透”,但也不能浅尝辄止。这堂课根据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特点,牢牢抓住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选取典型的句子,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激发学生探索神话的愿望,揭示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其次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初步感知“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方法;最后让学生结合关键语句发挥想象,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探索神话的起源,挖掘神话背后的精神。如此,本课充分发挥了神话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2.本课在出示《普罗米修斯》中的句段后提问“你感受到神奇了吗?神奇在哪儿呢?”在出示《女娲补天》中的句段后提问“女娲在找五色石的路途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么面对的?”同样是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为什么两次的问题不同?有什么作用?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其方法有:把握故事情节、领悟表达方式、品味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等。
“你感受到神奇了吗?神奇在哪儿呢?”指向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特色,用心品读,聚焦神话人物的塑造,领悟神话中“夸张、比喻、联想”等表达方式。而“女娲在找五色石的路途上会遇到哪些困难?她是怎么面对的?”指向用方法,在前者的基础上,借助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添故事的神奇色彩。神话的神奇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创编故事。
3.本课设计中是怎样渗透“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这个人文主题的?
开课时,教师播放精心准备的视频:“古往今来,飞天梦一直在人们心中。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再到万户试图利用火箭飞上天空,飞天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久远。六十多年艰辛求索,几代航天人不懈奋斗,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颗颗卫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飞船,续写了实现古老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神话!”视频再现了从古至今的飞天梦,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神话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思考、想象、品味等方式,感悟语言文字运用之妙,实现主体发展动能的完美释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体会神话背后蕴含的积极昂扬的精神,使其激发创造美好世界的热情,感受神话变为现实的喜悦。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实验小学 43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