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小胖的表妹小丽来了,小胖的劫难开始了。
“哥,给我念书嘛!”“哥,陪我下跳棋,不然我就告诉舅妈你打游戏!”“哥,这篇作文怎么才能得优+?”
小胖头痛欲裂,赶紧把闹闹叫来救命,“快,你让她读书去!”
闹闹就是有一套,他监督小丽安安静静做完作业,还辅导了她几道不会的题,小丽一脸崇拜。
但是小胖和闹闹刚开始玩游戏,小丽的声音又响起来:“我要读书了!小猪唏哩呼噜的爸爸——”
“小丽!不许瞎闹!”小胖恼了。
小丽振振有词:“这是闹闹哥哥让我阅读的啊!小猪唏哩呼噜——”
小胖说:“拿眼睛看不就是读?”
小丽仰着头反驳:“读出声才叫读!”
闹闹想了一下,笑着说:“小丽,你不是对汉字社活动感兴趣吗?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阅‘读这两个字最早是啥样子,探讨一下阅读是不是一定读出声。”
这下,不但小丽来了兴趣,小胖也转移了目标。
“小胖哥哥,‘阅字是门字偏旁,难道最早人们在门上阅读吗?门上有什么可读的啊?”小丽觉得好玩。
“你还别说,就是在门上看!”小胖一副汉字通的样子。
最早的“阅”字是这样的:篆文=(門,房门)+(兑,即“悦”,讨好),指古代望族将得意家史刻写在大门正面,供人观看。
“哇,哥哥,我们家也在门上写光荣家史吧!我两门功课都考了100分,还有一门99分,算不算?哥哥你是汉字社的元老,也可以写上去!你期末考……”
小胖大声咳嗽,“‘读字的来源肯定跟‘阅不一样!”
闹闹偷笑。
“有言字旁,‘读字就是要出声读了吧?”小丽再次猜测。
“你还每次都蒙对啊!”闹闹说。
确实,金文=(言,说话、发声)+(賣,即“牘”的省略,书籍、文书),表示将书籍、文书上的文字念出声来。
“那么,我到底该朗读还是默读?”小丽问。
“这还用问,当然是默讀!如果一直采用朗读的方式,半小时才能读完一本绘本,那么一本十几万字的书,靠朗读,恐怕要三个月才能读完!而默读的人,比如我,一天一夜就能读完这一大本书。”小胖得意地说。他看到一旁的闹闹,又加了一句:“闹闹哥哥一个白天就能读完!”
闹闹说:“没那么夸张,不过确实是这样,默读是需要训练的能力,默读进步了,阅读量就大了。”
小丽将信将疑,“可是老师要求朗读呀!”
闹闹笑道:“这不矛盾。《小猪唏哩呼噜》可以默读,课文可以朗读,诗歌、名句、短文也可以朗读,没问题呀!”
小胖找出小静老师写的一本书来补充,他大声念道:“对于部分篇章,朗读有助于理解和回味,字数不多的文章,尤其是名篇,大声反复朗读是非常好的阅读方式。诗歌是最适合朗读的,因为它字数不多,且富于韵律感。每天花五到十分钟朗读,对于孩子是十分有益的。”
“太好了,我们现在就来朗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小丽兴高采烈。
“你能不能先默读?”小胖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