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雪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育观念也需要及时更新,紧跟时代的发展需要。小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教师应抓住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技能的培育,以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时期的孩子活泼好动,专注力较差,这些特点会降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综合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发挥最大价值。
在课程中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习者的主体能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以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这里起到了重点引领作用,使学生能够把各学科的知识点运用到数学复习中,从而加强对已学习知识点的巩固,同时进行实际探索活动,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维和分析,通过互相学习利用彼此的优点克服各自缺点,增强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进而训练学生的问题探索能力,以此达到培育核心素质的目的。此外,通过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种轻松愉快的数学氛围,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数学中,从多学科的融合中找到学科间的关联,增强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进而将这种探究意识融入数学课堂,让课堂教学收获最佳效果。
旧的工作观念依然沿用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一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觉得只有经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才可以提高对各知识点的掌握,以便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优异的学习效果。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作业思想的作用下,教师在为学生安排作业时,过于重视统一性和标准化,这样就使得学生不能完全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独立地完成作业,同时对作业的完成也比较死板。因此单调、繁重的家庭作业,不仅会干扰他们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学生们在完成作业后逐渐形成固化的观念,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在课堂上,当学生的数学测验成绩下降时,教师也会给他们安排额外的作业,以供他们练习,这会使学生对小学数学有较大的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业布置统一性 目前,学生在小学数学作业的安排中,仍面临着写作形式较单调的情况。由于中小学生之间对同一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与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如果教师们还坚持着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成绩好的学生觉得作业简单,没有动力去做,而成绩差的学生会觉得老师给的任务太难,不想做。由此可见,以往在小学数学作业的安排上,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还是这样布置作业,就会加剧学生的分歧,导致两极分化,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与技术相结合,促进知识跨学科情景化 在设计作业时,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其检索、映射、模拟、分析、强化等功能应用于数学知识的呈现,应用于学生的预习、练习、回顾。教师应先观察和分析数学知识,然后根据知识形成过程,运用技术手段制作真实的图像,最后以图文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语境化。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使他们的思维可见,而且在理解知识背后规律的同时,也促进了认知的提升。
与生活融合,促知识具体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在设计学生作品时,应积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所使用的资源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考查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发现隐藏的数学原理,探索数学与生活的互补关系,积极从生活环境中寻求数学气息。这类作业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将数学作为工具应用到生活中,促进数学知识走向生活化、具体化。
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对教学方式做出改革,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出革新,以提高学生课堂的活跃度。教师也可将课堂场所从教室里移到教室外,并按照实际情景设定课堂时间,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把跨学科整合方式纳入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介绍“长度单位”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把美术课程的知识点整合到数学课程中,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通过开展学科融合活动,可以切实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全心全意投入课堂,同时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了解。而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使家庭和孩子间的交流更为和谐,对他们自身的成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重视培养综合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的跨学科综合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又要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延伸,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养。在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教师要学会简化内容,过滤掉一些多余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后扩展所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延伸“营养午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为家长设计一份营养晚餐菜单,并协助家长制作。学生们接到任务后,会探索“什么是营养晚餐”“如何做一顿营养晚餐”等问题,通过不断地尝试,做出自己最满意的菜单,然后与家长沟通,和家长一起做营养晚餐,拍照记录,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成就感。通过参与这些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培养综合素养的目的。
融合科學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将科学实验带进教学课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圆锥》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制作出几个不带底面的大小不同的圆锥分给学生,并为学生们准备好卡纸和相应工具,由学生们根据已学的关于圆的面积的有关知识为锥体制造出正确的底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将会利用已学理论知识继续完成试验,并检测锥体的所有数值,同时尝试着制造锥体的底部,直至最后制出和锥体最契合的底部,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如果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障碍,教师也要适时加以指导,从而使学生们能够顺利地寻找突破口,并防止了由于遇到障碍形成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探索成效。之后学生们经过不断实践,学会了锥底面和圆锥各个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对圆锥的结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为课程的教学后继内容打下了良好基础。
设计开放类的作业,活跃学生的思维 对小学生而言,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比增加他们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所以教师在给他们设计数学题目时,必须要通过开放性的题目设计,训练他们的思维。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对数字的理解也到达了一种比较完善的水平,因此,教师可以把作业的内容全部发布给学生,学生独立进行操作设置,教师在确定好题目及操作时间长度以后,学生才能按照自身的认知水平,独立选择内容。当然教师也要给学生进行实时的辅导,使得题目类型以及操作力度都适应孩子的认知情况。此外,在为学生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教学,生动形象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认知。
“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设计更系统的作业内容,确保作业难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适应,作业总量不超过政策规定,这样宽松适度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让学生发挥学习潜能。教师还应结合跨学科作业设计的创新理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