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
“人民教育家”于漪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指出,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于漪有一个美好的期待,那就是高端教师示范引领,青年教师茁壮成长,中国的教育家层出不穷,无数优秀教师在讲台闪放光辉,用各自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
于漪站在中国的大地上认识中国教育,她一直致力于探索并建设有民族传统和时代特征的中国本土教育学。在于漪看来,教育从来都是国家的、民族的事业。因此,要有博大的胸怀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培养青年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决定教育的成败。”为了我们的教育梦、强国梦,必须有一流的教师;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必须要有无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展起来。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出发,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深度觉醒。
(一)一流的教育要有一流的师资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的旨归是“一切为民族”。一直以来,于漪围绕着“一切为民族”展开自己的教育教学,用心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于漪更是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出发精心培养青年教师,为建成一流的国家、一流的教育而历练培育一流的教师。
从长远来看,青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于漪说:“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也是教育的未来,他们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
针对当前存在着的一些教育乱象,于漪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给很多青年教师以警醒,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于漪不仅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她还不知疲倦地将这一认识运用到青年教师的培养上。青年教师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激发内心的爱国热情,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90多岁的于漪坚持主持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德育实训基地,用自己的行动带教种子教师,高位引领优秀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如此,于漪还积极奔走,坚持写文章鼓励青年教师加强自我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于漪多次在报告中指出,青年教师要坚守教育的阵地,要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以教师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广育英才。
(二)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于漪说:“教育事业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业,而是千百万人的事业。教育的成功,也不可能仅仅依靠领导班子几个人的努力与奉献,而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浇灌。”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不仅让青年教师认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更增添了无上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学校的发展关键靠教师,教育的发展关键靠教师。对学生而言,基础教育的教师更具有权威性,影响也更具有关键性。因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大,模仿力比较强,教师的引导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可能影响其一生。因此,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于漪身在教育,也一直关心着教育,思考着中国教育的发展、青年教师的成长等问题。众所周知,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活动中影响力巨大。于漪鼓励青年教师要为人师表,德才兼修。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目中有学生”,在人格上做学生的表率,在学养上更要做学生的楷模。教师必须精通业务,有真才实学。要培养学识广博、学以致用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求自身学识广博。这也就是于漪所说的“胸中有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三)站在事业高度爱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思维非常活跃,生命力也很旺盛。但是,青年教师的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专业思想也不是很稳固。在有经验教师的助力关心下,青年教师就会加速专业发展的步伐,快速成长为优秀教师,恩泽莘莘学子,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就会薪火相传,拥有不竭动力。因此,必须站在事业的高度关爱青年教师。
站在事业的高度关爱青年教师要考虑青年教师自身的特点,热情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中,青年教师上课是最重要的事。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写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而评课和说课亦不可少。评课是对一节课本身的评议,说课则可以超出就课论课的狭隘性,并且带有教学艺术的指导性。无论是在一个学校还是在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青年教师经常开课,经常听课,经常评课,经常说课,会逐步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局面,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因此而提高。
于漪坚持主持带教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和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在这两个基地,于漪鼓励青年教师上课,还深入课堂参加听评课。于漪评课不是隔岸观火,不是坐在一邊说说风凉话。于漪总是能够发现教师上课的闪光点,并极力予以肯定、赞誉和更大的期待。而对那些明显的不足,于漪又总是能够给出具体可行的建设性意见。
于漪说:“教课要一清如水,最忌糊成一片。”于漪从学生、教师和专家三维视角对青年教师的课堂予以关照,帮助青年教师思考课上需要教什么和怎么教更有效,思考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与突破策略,思考怎么教才更合乎规律性。
站在事业的高度关爱青年教师,这不单单是青年教师的事,也是对老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校长的要求。于漪经常说:“我做校长,顶大的事情就是培养青年教师。”于漪对中国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对青年教师始终抱有很高的期待。于漪手把手带教青年教师,几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乐此不疲,她是站在事业的高度关爱青年教师。
于漪长期以来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本研究教师的专著,并且创建有民族传统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本土教育学。在于漪看来,我们的专业教育不能缺少中国的土壤和新时代的路径。只有创建我们自己的中国本土教育学,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更好地培养具有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青年教师。因此,我们要从中国特色、中国土壤上认识中国教育的重要性,要建立起中国的教育自信,中国教育必须要有自己的话语权,中国基础教育一定要打上中国的印记。
(一)实现岗位成长
于漪经常谦卑地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在学做教师!”在于漪的心中,做教师就要学无止境、学而不厌,要做一辈子教师,更要一辈子学做教师。
现在,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这尤其体现在对学历方面的要求。但是,学历符合要求不等于岗位符合要求,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对年轻教师,尤其是高学历的新教师予以警醒。职后教育与职前教育不一样。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首先面临的是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大学毕业前,自己是一名学生。而毕业后,从一个校园走进另一个校园,自己也就由学生转变为老师。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的生命,是要在课堂里传道授业解惑,是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教书育人。因此,职后教育更加侧重综合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实现岗位成长要勇于实践,潜下心来研究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坚守课堂,并且要精心研究课堂。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单凭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在岗位上必须胜任,在业务上必须精湛。
实现岗位成长要与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在学生心中撒播理想的种子。在学科素养方面,教师当然要有过硬的本领;在思想教育方面,青年教师更要加强。因为在当今时代,社会对教师的信任,学生对教师的信服,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担负起育人的重任,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不断修炼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
(二)要有教育自信力
纵观中国百年教育发展史,自创办师范教育以来,教育学理论大都来自西方。对此,于漪把建设有民族传统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本土教育学看作自己肩负着的重要使命,她不愿意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做西方教育话语的论据。于漪说:“我长期以来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本研究教师的专著,近两年这个心愿成为一种责任与义务。”
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在教育学的技能技巧的培养上,不管是从访谈到录像,从听课到评课,我们都比很多西方国家领先得多。中国的许多中小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新教师岗位培训的方法。这些方法不同于师范院校的正规培训,是由各学校自己制定、执行,并进行总结和修改、完善的。这不仅缩短了新教师的适应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中国本土教育学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教育学和我们之前借鉴、模仿、学习的国外教育学不同。中国的教育学扎根中国教育的沃土,有效地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中国的教育学符合中国国情,并且具有时代活水。中国的教育学来源于中国教育,服务于中国教育,是中国本土的活的教育学。
于漪一直为建设有民族传统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本土教育学而努力。她说:“我们不仅要建成有民族传统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本土教育学,还要把中国的教育学,把中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方法介绍给西方。”
(三)打上中国的印记
于漪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人。什么是中国教育?就是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我们要培养的绝对不是那些只给外国人打工的人,而是要培养有中国自信、中国自尊的,能够放眼世界的,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人,也就是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中国的基础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国,以我为主,要立足中国大地教语文;中国的基础教育绝对不能以牺牲母语的代价来对待我们的语文;我们不能只点“洋蜡烛”,心中永远要有一盏中国的明灯。
于漪多次在报告中说:“基础教育是给中国人打基础的,一定要有中国的根、民族精神的根和爱国主义的魂,这个根和魂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要用正能量教育、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绝对不能成为“思想的矮子”“解题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因此,教师必须在他们的心里精心播下革命理想的种子,教育他们把正人生的方向盘,决不能重分不育人,将学生培养成目光短浅、极度功利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中国基础教育一定要打上中国的印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教育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基础教育的教师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中华民族魂,立中国教育根。
于漪心中有一个宏大的教育梦想。于漪说:“我们不是期盼出一两个、几十个、上百个优秀教师,而是希望出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这样的优秀教师,而在上千万优秀教师队伍中能够有一些非常卓越的教育家。”为了实现这一教育梦想,于漪在带教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主动创新教师教育的多种形式,既能够兼顾不同区域教师的发展,又注重教师发展的视野和识见。不仅如此,于漪还特别注意教师发展的梯队建设。
(一)关注不同区域教师的发展
于漪带教培养青年教师兼顾不同区域教师的发展,善于针对教师所在区域的特点因材施教。
在遴选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學科德育实训基地学员时,于漪不仅关注了学员的综合素养,还考虑到了学员的学段、区域来源。其中,有来自中心城区的小学老师,也有来自郊区的小学老师,有来自郊区的初中老师,也有来自民办学校的初中老师。
在带教上海市九郊县教师培训班时,于漪更是重点关注了“种子教师”的拔节成长。于漪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我们不仅要带领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而且还要把不同区域的教师培养成才,这就是“输血和造血”的区别。
在于漪的鼓励支持和引领下,各区域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单是最近几年,参加于漪主持的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和语文德育实训基地的青年教师就有近20位学员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其中有多位来自郊区扎根乡村的教师。
(二)注重教师发展的视野与识见
于漪带教培养青年教师尤其重视教师发展的视野与识见。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强调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在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于漪鼓励老师用坚强的毅力、经久不息的内驱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认识自己,鼓励老师结合自身特点去找寻合宜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在于漪看来,教师成长最为重要的是内心的深度觉醒。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于漪总是能够发现不同教师的特长,而且通过多种渠道在公开场合表扬教师的优点,让教师在公开自我的同时收获信心。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强调哲学的眼光。她说:“中国基础教育教师须学一点中国哲学,懂得自己从何处来,根在哪里,魂在何处,思想文化的源头是哪些。”为此,于漪亲自为上海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的学员写《中国哲学简史》的推介,引导青年教师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思维思考教育。
于漪一直鼓励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因为“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有视野,要有识见。”为了打开青年教师的视野,她不仅亲自指导实训基地的学员“看问题视野要开阔,不能只看课堂、考卷和考场”,而且还邀请专家为学员做专题讲座。为了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她特意邀请了国防大学博士生导师蒋伟翔教授为实训基地学员讲解中美贸易战等国际问题,邀请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汝伦教授为基地学员讲教育与哲学的问题。不仅如此,于漪还邀请了葛兆光、杨福家、张维为、鲍鹏山等知名教授为基地学员做讲座。
(三)注重梯队建设
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具有长远发展的源头和活水。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尤其重视教师发展的梯队建设。为了让优秀教师不断涌现,为了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于漪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做了多方面的规划。
于漪在1986年就创立了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从建会初期至今,会员涵盖了大、中、小、幼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教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发扬学术民主,团结广大教师,开展合作交流,组织有关教师学的调查、研究和讨论,及时反映和推广教师学的研究成果。
为了学校建设和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于漪提议开展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的建设与评选。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的建设与评选活动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于漪还积极倡导“讲台上的名师”“新秀教师在课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书香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开展“讲台上的名师”,旨在把新星特级教师的风采展现出来,公开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扩大他们在域内的影响力;开展“新秀教师在课堂”,主要是发掘那些有积极发展需求的青年教师的潜能,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创建“书香校园”的目的是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让教师真正成为文化人,让教师站在文化的平台上首先成为一个读书人。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它永远面向未来,不会结束。”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在教师发展梯队建设上为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可能。
于漪说:“学校不应只是‘使用接受过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师,而不担负继续培养的责任。事实上,完成了正规的高师教育,只是完成了成为合格教师的一半工作,另一半需在他们工作的学校里完成。”要对教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既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也真诚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这就需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青年教师的优点,用最合适的方式助力其成长,并且要有博大的胸怀真心实意地帮助青年教师。
(一)要有慧眼与热心
教师的成长关键是思想的成熟、理念的成熟。青年教师大学毕业后,学历上虽然符合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不能够完全胜任教学任务,需经过锻炼才能适应。
如果单凭自己摸索,新教师成长起来一般需要很长时间,也可能会走很多弯路。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一名教师从新教师逐渐成长为教学技艺娴熟、教育思想成熟的教師尤其需要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岗位培训既是新教师的任务,也是老教师的职责。
走进课堂,于漪用一双慧眼发现他们的教学闪光点;与基地学员促膝交谈,于漪用一颗热心指明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让他们不断追求卓越,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的满腔热情。
在教学研讨中,有的教师带着挑剔的眼光看课,对课堂的亮点视而不见;有的教师只着眼于课堂的表象,谈优点挖不到深处,谈缺点又找不到根源。于漪评课是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课的总体、局部乃至细节进行评说,探讨教与学的规律问题。这不仅让执教的教师明确了改进的方向和途径,也让听课的教师知道这节课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还有哪些不足,原因何在等等。
于漪坚持作报告,用一身正气为青年教师的发展点燃明灯;于漪为青年教师开专题讲座,带领青年教师以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于漪亲自指导青年教师聚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努力学习做教师的真本领;于漪寄语青年教师,把自我教育作为终身任务;于漪乐此不疲地为青年教师的著作作序,用心用力推介青年教师。
(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了青年教师的优势和不足,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主张因材施教,因材培养。
于漪知人善任,她能够洞悉每位教师的“长”与“短”,而且能够指导青年教师扬长补短,把个人的特色发挥到极致。针对有些教师只侧重教而忽视写的情况,于漪鼓励青年教师要善教还要会写。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始终将课堂教学视为教师发展的生命线。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这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确一节课到底要教什么,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因此,青年教师要潜下心来研究教材,用心解读文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声音有特色,于漪就鼓励他在课堂上多朗诵,极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有的教师书法造诣颇高,于漪就鼓励他尽力用板书影响孩子。于漪总是能够激发青年教师内在发展的动力,让他们能够勇于面对困境,积极进取,走上利于个人成长成熟的道路。
青年教师的发展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阅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使得自身的教育理念逐渐走向成熟。教育教学又是实践操作很强的职业。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及时地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中去。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青年教师还必须清晰地规划个人的专业发展,认识教师的成长规律,扎扎实实地践行专业自觉。当下,青年教师面临很大压力。但是,在任何时候青年教师都要抓住发展的契机,不断地寻找突破口,都要明确奋斗的方向,善于思考,勤于学习,通过读书塑造高尚的灵魂,努力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都要有一颗哲学的头脑,把自我教育当成终身任务。
(三)要有大格局、大胸怀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无数优秀的教师成长起来。于漪的一个中国教育梦就是名师辈出,人才辈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这就需要优秀的教师层出不穷,薪火相传。
于漪从70年代末就开始带年轻教师。一直以来,于漪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都非常重视,总是诲尔谆谆,手把手地教。于漪是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培养青年教师的。于漪教育教学思想青年教师培养观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有大格局、大胸怀。
培养青年教师,要坚守中国立场。只有坚守中国立场,同时又拥有国际视野,我们才能以教育自信创建自信的教育。我们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首先要求教师视野要开阔,思考问题要深入,思维广度要开阔。
培养青年教师要发现每一个青年教师的优点。于漪一直以满腔热情鼓励青年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突破,要把握好机遇逐步走向成熟。为了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于漪总是俯下身子细心去发现,而不是在形式主义上兜圈子。在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和上海市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于漪亲自组织公开教学、主题论坛等活动,创造条件让学员公开展示自己。于漪还请学员积极参与“青青子衿传统文化书系”“知困书系”等的编写,参与“德智融合”等课题的研究,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在实践中积淀,在锻炼中成长。
于漪以一种大格局、大胸怀为青年教师的发展积极搭建多种平台,为教师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她用博大的胸襟和朴实的教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培养了一个个大写的‘人。”
几十年来,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想,于漪用心用情用力,孜孜矻矻,探求学科育人的规律,探求教师成长的规律,着力培养教师,力求使自己的生命与教书育人的使命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