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培养探究

2022-05-30 00:38李红妮
成才之路 2022年1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兴趣情境

李红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模式,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落实新课改理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问题意识培养存在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条件受限,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学评价体系落后等情况。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想问的氛围,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增强学生敢问的勇气,建立完善的、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提问,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情境;评价;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7-0122-04

随着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与时俱进,基于时代对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积极推进以素质教育等为标志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理念、主体性理念、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等。在这些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育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日益重视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为落实现代化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逐步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西部教育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究具体应用策略。只有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提升问题意识培养的效果,才能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达到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西部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西部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日益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全社会的合力推动下,西部地区的办学条件有了巨大改善。借助国家“贫三”项目、信息技术教育工程一二期、义务教育项目、贷款和赠款项目以及普九项目、农村住宿制学校项目和中外合作项目等的支持,西部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西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不足。在西部偏远地区,受教育经费等因素影响,部分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多媒体教学手段匮乏。这种情况不仅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其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落后导致的思想意识停滞不前的原因。另外,由于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西部教育在具体运行中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甚至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2)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第一,务实作风不足。部分学校存在一味追求成绩,而不注重提升教学水平,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情况。第二,改革步伐缓慢。部分学校缺乏“壮士断腕”的决心,在教育方法、教学手段上的革新力度不足,导致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

二、“问题意识”的相关内容

人们在对“问题意识”进行定义的时候,会把“问题”和“意识”进行组合,然后形成“问题意识”的定义。这其中,对于“意识”,因研究领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概念。①哲学的角度:意识是与物质相对应的一种哲学范畴,是与物质既相互对立又统一的精神现象。②心理学的角度:意识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通过语言主动、自觉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是心理活动形式中最高级的一种。③医学的角度:意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察觉以及感知。

在对这些概念进行总结和分析之后,教育领域普遍支持的“意识”的含义是偏向医学角度的,并把“问题意识”定义为主体在开展认识活动的时候,借助观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的一种认知冲突,或主体面对困惑时出现的探索真相、创新的心理状态。而影响“问题意识”的要素有如下几方面。

1.主客体的要素

在主客体的要素中,拥有社会性的从事认识以及时间活动的现实的人被称为主体,认识对象被称为客体。换一种方法来说,客体是人的认识的指向目标,也就是说,认识对象可以是进入主体认识视野的自然、社会以及精神等多个方面的事物以及现象,还可以是主体思考后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客体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社会实践的问题、各个行业和不同领域以及不同范围的问题,以及全局性、战略性或局部性、战术性、操作性的问题,还可以是主体创造或者改进的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或社会关系产品,还可以是塑造的人才———特殊“产品”。

2.需要的要素

客体要满足人们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或者是存在于人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客体才可以成为主体的思维对象,具有提问的价值。

3.优化的要素

当主体对目前的情况不满或持否定态度的时候,就要去优化、改进,并且从被打破的、不平衡的认识状态发展到平衡的状态。

4.动力的要素

问题意识是否能最终满足主体的求知欲以及好胜心,进而促使主体的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涉及动力要素的问题。基于动力要素,学生会逐步提升问题意识,并向着综合且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问题意识”在西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认识到西部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促进西部教育实现更大的发展。对此,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西部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城乡教育的差距,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西部教育有序发展。这其中,“问题意识”在西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問题如下。

1.没有问题可以提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无法凸显,并出现过度依赖教师以及课本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讲解了,学生也把所有的答案记录下来了。课后,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练习题或测试题的时候,大多采用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的原则,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固定的数学思维,并失去质疑能力,数学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可见,传统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出现没有问题提问的情况。

2.有问题不敢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部分学生对教师存在害怕等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问,总担心“我这个问题是不是过于简单了”“我提这样的问题,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可见,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会导致学生出现有问题不敢提问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效果。

3.有问题没有机会提问

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会均衡考虑语数外以及音体美等课程的课时。这样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数学课时减少的情况。受此影响,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一味赶进度,而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学生有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却没有机会提出问题,很显然,这种状态无益于学生的成长、进步。

4.有问题不知道如何问

受成长环境及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面对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的接受能力千差万别。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向数学教师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从不会提问升级为不想提问,进而影响到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

5.问题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是多元的,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终目的是在具体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结合实践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研究不足,导致学生缺乏应用问题的实践机会,这就失去了问题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四、西部小学数学实践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条件限制

有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式传统,习惯性地给学生传授完整且现成的知识,强调让学生记忆知识点,忽视教学相长的逻辑,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还把自身的思维强加给学生,采用统一的思维模式去培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成就感,缺少创造的快乐以及探索的自豪感,最终导致问题意识逐渐降低。

2.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问题意识较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并满足于这种学习状态,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下意识把发现问题当作教师的任务,认为那是教师的事情,其只需要解答问题。另外,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时候,还会呈现紧张、惊慌以及胆怯的状态,不敢提问。尽管目前数学试卷中的题目大多以灵活、开放、应用性较强的知识为主,但部分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而屡屡出现错误解题的情况。而之所以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主体性、探索性、体验性、开放性等被限制,缺乏相应的问题意识。

3.教学评价体系落后,提问环节失去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采用结论性的评价方式,而不是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导致的最终评价结果是不科学的。结论性的评价方式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定性的,但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代表这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所以评价结果是不科学的。同时,这种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解答,而不是让学生进行提问。受此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采取的依然是结论式评价方式,即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而不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受以上这些因素影响,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难以提升。

五、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借助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想问的氛围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想问的氛围。数学教学活动是需要数学问题支持的,而数学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同时,好的数学问题是源于问题情境的,问题一旦离开相应的情境,就失去其意义。因此,在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教学要求去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进而构建合适的问题情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激发学生想问的兴趣,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角的度量”包括“直线、射线和角及角的度量”以及“角的分类及画角”等知识,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并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在进行单元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去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然后再根据寻找到的材料搭建问题情境。教师还可从生活入手,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本知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角等,从而对线和角形成直观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2.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增强敢问的勇气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保障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效果,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质疑释疑,同时还要增强学生敢问的勇气。为营造轻松愉快、积极自由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激发学生进行提问的兴趣,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呈现出放松的学习状态。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敢于提问的信心,还能够推动其积極参与问题的提问,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例如,“面积”涉及“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公顷、平方千米”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常出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出错的情况,学习效果受到直接影响。对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必要时可以借助有奖问答等激励制度,激发学生提问的动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

3.建立完善且带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质问、在猜测中激问、在课尾处反问,同时还要建立激励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乐于提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的提问兴趣被激发,更乐于思考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建立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提问,进而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意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分析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没有问题可以提问、有问题不敢提问、有问题没有机会提问、有问题不知怎么问、问题缺乏实践性等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为学生营造想问的氛围,增加学生敢问的勇气,让学生学会提问,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并推动数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阮优.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小学教学参考,2010(33).

[2]穆玉华.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5(12).

[3]宁静.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 2016(13).

[4]秦惠华.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数学大世界,2020(08).

[5]杜莺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19).

[6]周辉华.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江西教育, 2020(15).

[7]蒋丽美.积累各项活动经验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8]高静.浅谈数学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0).

[9]赵卫琴.巧问引思———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7(19).

[10]占宏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福建教育,2019(17).

[11]许晓莹.翻转课堂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与问题意识培养———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2).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Inquiry"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Li Hongni

(Shanhe Primary School, Zhengn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Zhengning 7453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advanc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traditional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quality education model,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inquiry, such as teachers outdated educational ideas, limited teaching conditions, students lack of learning interest, backwar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Based on this,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create an atmosphere for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in question situations, encourage students to question and solve questions, enhance students courage to ask questions, establish a perfect and incent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let students learn to ask questions,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find,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of mathematics.

Key words: primaryschoolmathematics;theconsciousnessofinquiry; situation;evaluation;interes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兴趣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