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城 任宇
历史建筑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貌,而且体现了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西安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资源,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为了更好地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将西安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等历史建筑进行分析,为西安市历史建筑提出创新性的保护及修复建议,以促进历史建筑与城市更新相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文件提出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等措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西安市现已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为了实现国家、区域对历史建筑遗产的联合性保护及修复,现将西安市历史建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西安市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加强历史建筑与城乡建设之间的融合发展。
西安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现状及问题
西安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历史悠久,但在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方面仍处于待完善阶段,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体系、法律法规、城市更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模式落后,保护及修复体系有待健全
西安市部分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工作依然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管理层面大多依靠政府单方面保护和控制,导致西安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体系过于空泛,在保护及修复的工作中缺乏灵活性,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形式主义”占比过大,缺乏实质性的应对措施。
西安市在制定标准时缺乏实施性和落地性的顶层设计来构建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体系,很多历史建筑和名胜古迹也缺乏相应的保护及修复措施,加之相关的研究匮乏,造成了老城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体系存在漏洞;在实施监督维度,历史建筑资源具有突出的公共政策属性,与学科交叉的贯穿十分苍白,历史建筑的监督体系与学科联系性较弱。
由于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的体系不健全,导致许多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的建筑遭到忽视,甚至面临着坍塌损坏的风险。
概念局限,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对象的专项法令,但其中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明显存在一定局限性。从内容上看,许多法令条例对“历史建筑”的概念局限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或街区内”,不能包含和覆盖全国城乡的全部历史建筑,在概念层面上具有局限性。
在法规政策维度,我国虽相继出台了许多历史名城建筑保护及修复的相关法律法规,但地方政府实施时间滞后,执行力弱,层级不健全;从政策和法律方面看,西安市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没有正式出台和完善过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的法律法规,造成了当时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力度不足。到1992年颁布《陕西省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才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的重视。
规划不足,城市更新有待推进
西安市作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传统民居数量庞大,但在规划编制维度,政府缺乏对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的规划,与城市更新的融合不够紧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战略融合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历史建筑对资源配置的先导作用,造成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在与城市更新的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矛盾。
以西安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及修复为例,传统民居建筑作为具有历史研究意义的民居类建筑,理应被大片保留,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西安市政府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历史建筑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很多传统民居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到很大程度上的破坏,不少历史建筑在这一阶段遭到破坏和摧残。城市规划不足,也导致历史建筑没有与现代城市很好地融合,没有适应城市更新的脚步,城市更新的推进受到一定限制。
西安市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的案例分析
西安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不乏优秀的保护及修复案例。针对西安市在历史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的保护及修复案例,提出创新性的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措施。
西安大雁塔的保护及修复措施
大雁塔是研究唐代及历代建筑技术的重要建筑实例,也是西安市历史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大雁塔的保护及修复是西安市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较为成功的案例。
大雁塔在开展保护工作之初,表面出现了“湿块”现象,这不仅影响大雁塔的外观,而且会威胁到大雁塔本身的结构。1985年,有关部门发现大雁塔自身存在倾斜现象,并在第一时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经过有关专家调查分析后发现,导致大雁塔倾斜的原因,一是因为年代久远,建筑材料已经非常脆弱,建筑结构性较差,加之地震对建筑的影响,导致大雁塔产生了倾斜的现象;二是因为西安市长期抽取地下水,加之附近村民长时间打井抽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得大雁塔塔基不断下沉,并产生了明显的倾斜和沉降。
在发现了大雁塔的倾斜问题之后,有关部门很快提出了针对大雁塔倾斜的整治政策,并且针对“渗水”问题,马上对大雁塔塔身进行排水、防水等处理,同时对大雁塔的塔身结构进行了加固处理,最后对大雁塔周围的大环境进行整治,停用了大雁塔周围400多口水井。终于在整治大雁塔一年后,倾斜问题得到了改善,整体建筑倾斜已经趋于平稳。
西安大雁塔保护及修复的成功,离不开当时大雁塔工程中较为完善的实施监督体系和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有关部门对于大雁塔的实施监督工作十分到位,并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倾斜问题;工作责任也落实到位,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动承担保护及修复责任,及时整治大雁塔周边环境,最终解决了大雁塔的倾斜问题。
西安小雁塔的保护及修复措施
西安小雁塔,位于西安市碑林区西安博物馆之中,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西安市重要的地标建筑,也是重要的西安市历史建筑。
西安小雁塔整个区域由小雁塔核心保护区、西安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研究管理区三部分组成,从实地可以看到小雁塔及相关历史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游客们也能很好地感受其建筑样式和整体风貌。
西安小雁塔的成功保护及修复,离不开当时制定的关于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的法律法规。2013年7月16日《西安市小雁塔保护管理办法》通过审议,2013年8月26日起西安市展开对小雁塔的保护工作,该管理办法不仅加强了对小雁塔的保护及修复工作,更是坚持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落实小雁塔的保护及修复工作;《小雁塔保护规划(2021—2035)》的颁布也完善了西安市对小雁塔的相关规划和保护办法,增强了法律法规的支持力度,帮助西安切实做好小雁塔的保护及修复工作。
小雁塔的保护及修复案例,首先得益于法制法规对于小雁塔的明确保护,对其保护的概念清晰,在保护及修复后期,相关保护条例也在不断完善,最终小雁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及修复,是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中较为成功的案例。
西安大明宫的保护及修复措施
唐朝时期建立的大明宫是西安市重要的历史建筑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着大唐盛世的灿烂文化,而且代表着大唐时期最高级别的宫殿建筑群。
大明宫的保护主要分为物质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物质文化保护的方式之一是在原遗址的基础上留出一定的距离,增加一个保护壳来保护原有的遗址,在不破坏原遗址的基础上将遗址的沧桑感保留下来;非物质文化保护主要是对大明宫考古出土的文物、壁画和典籍等进行保留保护,采用影像恢复、数字化模型、陈列展示等形式进行文化展示。
大明宫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从多个方面进行。一是将多种功能进行整合,提高该片区的多样性,依托大明宫遗址公园打造文化产业园,发展商业及休闲旅游中心,与城市居住区相结合;二是打造城市文化记忆,依托大明宫的历史文化平台发展现代城市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文化窗口;三是杜绝大拆大建,在保留原始建筑外形的基础上,与基地内土地使用功能相结合,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合理规划周边历史建筑保护及现代化城市发展。
西安市政府依托大明宫遗址打造城市文化产业区,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将历史文化遗址区域合理地与现代城市相融合,充分发挥了历史文化遗址区域的优势,推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
西安市历史建筑的创新性保护及修复
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工作体系
要加强西安市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首先要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工作体系,具体分为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工作责任制体系、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督察体系、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加固规范体系、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绿色修缮施工体系。
首先,完善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工作责任制。以上文大雁塔的案例为例,行政主管相关部门要抓好责任,履行历史建筑的保护义务,将具体工作落实到相应部门,杜绝历史建筑“无人管”和“无人保护”的情况,同时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及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建筑文物保护点进行数字化管理。
其次,完善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督察机制。以大雁塔的保护及修复为例,对历史性建筑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对其进行定期检查,成立历史建筑督察小组,及时发现历史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将来会产生的各种隐患,防微杜渐,完善历史建筑督察体系。
最后,完善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加固规范体系。对破损严重的历史性建筑进行外观修复,保留历史建筑的外部造型,在建筑内部进行加固处理,在保存历史建筑风貌的前提下,保证历史建筑的稳定性,完善历史建筑加固规范体系。
制定完备的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法律法规
完善西安市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法律法规,认真制定并配套相应的保护及修复条例实施细则,对于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及时认定,给予优先保护政策,根据历史建筑保护的评估结果确定修复的补贴等。
首先,爭取落实到所有的历史建筑保护。降低并打破历史建筑准入门槛,允许在法律法规中将各个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建筑纳入建筑保护范围,以上文小雁塔的案例为例,加强对于历史建筑的专门法律修缮,明确小雁塔的保护价值,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护及修复历史建筑,将工作落到实处。
其次,完善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保护之前进行相关评估和政府评审,再由政府公布保护建筑名单;在保护过程中,对历史建筑进行精细化管理,延长建筑寿命;保护完成后,定期开展评估,推动历史建筑与周边街区的创新结合,推动城市更新。
最后,健全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系统。明确不同等级的历史建筑,通过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新性保护及修复,还原建筑的原有风貌,实现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统一。
加强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之间的联系
要不断加强历史建筑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需要进行融合,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应该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首先,注重城市更新与城市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完善城市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做到与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相联系。以上文提到的大明宫为例,在历史建筑片区中进行多功能整合,与周边环境一起构建文化产业片区,打造独特的历史、商业、文化产业景观带,在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的同时,做到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结合,在带动商业的同时,让历史建筑焕发生机与活力。
其次,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及修复,要保持其原真性。通过相同或相近的建筑手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及修复,尽可能地保留历史建筑原有的风味,维持历史建筑原有的特色,对历史建筑的样式、空间处理、生活场景等尽可能还原并保留,保证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的完整性和原真性。
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对城市更新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工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城市活力、提高城市创造力,让历史建筑在当下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更好地推动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分析西安市对于历史建筑保护及修复的不足,探讨保护及修复的可持续路径,并为后续历史建筑的保护及修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姜岩,孙婷,董钰,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研究及西安实践[J].规划师,2022,38(03):110-116.
[2]李儒威.西安明城区传统民居保护历程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3]解麒华.西安大雁塔底层墙体劣化风险评估与预测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21.
[4]黄浩然.基于完整性的小雁塔文化遗产视觉影响评估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5]赵岩灏.小雁塔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6]姚浪,丁华.基于文化自信的城市遗址公园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以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03):38-40.
[7]孙冰,田波,李轩.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研究综述[J].建筑与文化,2021 (11):197-198.
[8]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J].小城镇建设,2021,39(0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