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和基层财政支持协同促进乡村产业绿色转型

2022-05-30 11:27:27覃俊霖杨慧芳李荣华
时代金融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张家界转型金融

覃俊霖 杨慧芳 李荣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的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但乡村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在于农村产业绿色化转型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不能盲目上马、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借助数字普惠金融才能拓展农村产业链条,实现绿色农产品循环发展。本文通过探究数字金融普及和基层财政扶持方式创新助推张家界优势产业绿色化转型的途径,发现单纯依赖信贷或财政补贴均无法实现集体经济组织的收支平衡。故只有精准投放金融资源至财政绩效评价为优的项目,才能在一般意义上实现农村产业绿色化转型。

一、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通过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迈向共同富裕成为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抓手,通过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迈向脱贫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成为国家战略制定的根本,利用数字金融手段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如今我国农村地区产业转型的重要特征和表现形式之一。

当前基层政府、相关企业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农村产业的绿色发展模式取得了一些基础性的成果,调研时农民普遍反映,在政府引导的产业中存在绿色转型经营困难、绿色产业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对此,本文以张家界市乡村产业绿色转型的举措和效果为案例,分析在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扩围期,及时顺应双循环经济常态的发展战略。

二、张家界的数字金融与基层财政助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现状分析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因旅游建市、兴市,是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国家森林公园,2017年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张家界东接常德石门、桃源县,南邻沅陵县,北抵湖北鹤峰、宣恩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辖永定区、武陵源区2个市辖区辖与慈利、桑植2个县。

截至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1.0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80.3亿元。全市农业总产值137.9亿元,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总产量65.4万吨,肉类产量9.1万吨,禽蛋产量1.4万吨。全市加大产业转型的力度,发展了一些特色产业,有大鲵、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等,其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较大,大力培育优良农产品,开展“3+2+N”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很多优势产品原产地,加大保护力度,建立了国家级保护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桑植白茶”和“张家界莓茶”,永定区莓茶种植面积达11.5万亩,获授“莓茶之乡”,“张家界莓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证明商标。大鲵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大鲵城、大鲵主体公园顺利开工。畜牧业发展持续向好,全市禁养区共减少面积861.4平方公里。在农村金融方面,张家界农商银行扎实推进金融惠普,让农民贷款实现利率最大化。同时,加快农村自助机具布放和村口银行建设力度,使自助设备乡镇覆盖率超过72%。该行还自主研发“幸福生活系列贷”,加大“福祥”系列贷、手机银行等产品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并且,积极与各乡镇政府和村支两委对接,加快推进惠普金融服务中心和金融扶贫服务中心(站)建设,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村组。在金融产品维度,开发“三权”抵押贷款,投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同时,根据当地状况,强力推进道德贷、续力贷等产品。

三、张家界产业转型的特征

张家界全面落实省现代农业发展“三个百千万”工程与农业产业发展“一特两辅”战略,提倡因势利导,整合优势资源,培育绿色产业;因地制宜,不断美化生态环境,深入挖掘人文景观,在引入农村数字金融的助力后,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杠杆作用,积极探索绿色资源禀赋转化为“低碳经济+”的乡村振兴道路。

第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张家界早期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基础设施简陋,生产方式单一,农业产业产量质量“双低”。十九大以来,围绕乡村振兴的主体思想,积极推动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包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革与建设农技推广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科技服务新农村上实现了市县乡联动。“十三五”(2016-2020)期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5.7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45.98%,农业科技贡献58.4%,高标准农田50多万亩,粮食年产量持续稳定在60万吨以上。

第二,农业产业初具规模。以前的农业产业较为简单粗放,全市的农业集中在粮油种植为主。发展上仅追求高产量,结构调整也仅着眼于种植种类。如今,张家界市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产量质量雙升。发展“一县一特”“一片一特”的农业产业,形成了桑植县“张家界大鲵”、慈利县“硒有慈利”、永定区“张家界莓茶”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新格局。结合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各要素的价值,以细化产业发展为抓手,实现了三大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积极创建了省市级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了农业精品路线,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数持续扩张。

第三,创新发展金融服务,金融帮扶惠企利民。建立“四三二一”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积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创新线上贷款模式,提升融资服务效率。打造“邮e链”平台,推动产业链金融发展,致力于打造覆盖产业链全环节的金融产品。在开展特色金融产品层面,探索发展农机具、农业商标等抵质押业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推出了“金种子贷”“苹果贷”等特色贷款产品。

四、影响数字金融、基层财政助推绿色转型的短板与原因分析

张家界虽然在农村产业转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层财政及数字金融的扶持力度依然有所欠缺。使得农村发展存在短板,其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宏观规划与实际需求脱节,产业转型内涵未体现。一是开展绿色产业转型,需进一步明确目的与概念,当前规划对怎样在经济高效的前提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不深。在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时,财政金融部门将产业发展等价于资金投入,忽略了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文旅品牌等方面的重要性。二是设计时间周期短、不深入,没有充分结合地方实际,一旦遭遇不利因素又缺乏准备预案。三是规划体系步骤较凌乱,缺乏上下衔接和整体统筹,难以形成农村产业绿色转型规划实施的有效评估机制。

第二,群众参与意愿不强,项目执行进度不一。一是不少地方组织对产业绿色转型建设的内涵、标准认识比较片面,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二是缺乏部门联动机制,仅凭财政所一方参与难以持续,也无法针对资金使用后的绩效开展专业评估,这也导致了投资超预算现象普遍。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各个地方、各个项目实施进度不均衡,有些需要市级主管部门验收的统筹资金项目未在规定期限内达成预期收益。这一方面凸显出部分产业规划前期调研不够充分,落实存在瑕疵,部分群众对低碳绿色转型存在消极心理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建设单位组织能力欠缺,监督管理缺位导致进度缓慢的问题。

第三,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相关机制暂不健全。当地金融业缺乏数字技术的引导,难以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围绕农村金融场景,信息披露机制未规范化,缺乏信用信息共享的渠道,难以开展信用评估和风险评估等工作。体现在针对个体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帮扶显得较为单一,融资品种少、融资方式不灵活,难以覆盖信贷需求。针对养殖、中药材种植、烟草种植等特殊行业缺乏金融支持。对于农业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出口加工等项目,当地居民对专项信贷产品、线上金融及新农合保险结合的信贷模式等有强烈需求。

五、措施与启示

第一,坚持多方共管,统筹推进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运营。制定目标,确立项目所有权,落实责任主体。对绿色生态的保护需建立多元管护机制,设定财政采购限额,在执行层面,限额以下项目以村级自管为主,县财政主抓考评,并进行适当奖补;建设项目形成的资产归议事主体所有,后期管护主体为行政村,管护主体负责生态运营费用。

第二,坚持增产促收、为绿色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提升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要在产业政策上一要加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扶持力度,制定权属明晰、管理规范的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二要制定出台符合实际的促进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办法,加快激活土地、自然生态等沉淀资源,促进涉农产业做大做强。三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工业。

第三,强化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农村金融融资渠道。利用云计算搭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基座、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利用线上和线下联合展开尽职调查。可积极与人社、民政、不动产、司法等部门进行信用信息共享,精准甄别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确保授信额度在合理范围内。地方政府应完善高质量项目储备工作,整合农民多样化资产,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丰富融资渠道。如,合作社开展绿色生态产业、农户种植养殖这类对资金占用较高的产业可适当提高授信额度;拓宽信用贷款的使用场景,依据农户信用水平适当减免担保人的要求,确保农户有稳定长效的资金流。

在具体保障措施方面,需持续推进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弥合“知识鸿沟”。随着复杂度的提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金融产品服务也在持续创新与拓展,对使用者知识储量的挑剔性更强。对数字金融不了解或者不信任而形成“自我排斥”在农村居民中广泛存在。基层金融机构也应加强农村居民教育培训的力度,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在农村、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开展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村居民数字金融知识普及率和使用技能,扩大数字金融覆盖面,缓解因文化限制和技能不足产生的数字金融“知识鸿沟”,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居民充分享受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红利。

参考文献:

[1]郝治中.基层财政部门支持美麗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财政科学,2019(09):141-145.

[2]王昌海.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绿色发展转型——以北京地区为例[J].技术经济,2021,40(04):87-93.

[3]慈利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慈利调查队.慈利统计年鉴(2018-2020)[Z].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4]杨世伟.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内在意蕴、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4):125-135.

[5]张勋,万广华,张佳佳,何宗樾.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8):71-86.

[6]陈丹,姚明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 2019(6):74-77.

作者单位:覃俊霖,硕士在读,现任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金融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杨慧芳,工学硕士,湖南信息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互联网金融系主任;李荣华,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正高级工程师,湖南信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张家界转型金融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岷峨诗稿(2019年4期)2019-04-20 09:02:16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转型
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商业文化(2017年23期)2017-04-23 05:12:51
看张家界的漫山红遍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