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奇 毛国育(高级会计师)(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自贡 64300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一直以来在GDP中占据较大比重,其投入产出及资源配置效率备受社会关注。高校如何从规模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已成为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下高校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高校管理者为了解脱受托管理责任及挖掘自身发展潜力,需要评价了解高校功能的实现程度。此外,我国在2015年首次提出“双一流工程”,最终目标是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在此背景下,从功能定位的角度对高校进行全面评价,可以清楚地反映一所高校的各项功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是否完成其预期目标以及未来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进行绩效评价。当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检验体系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案例选取的S高校功能全面而特色鲜明、发展迅速而尚有不足,利用该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可以检验该指标体系能否准确评价高校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提出建议。
学术界普遍认为,高校主要有三大功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也有学者提出高校还具有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
(一)教学功能。教学是高校最基本的功能。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是培养高学历人才,在此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外语能力、跨学科知识体系、专业技术能力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相应地,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学科建设必须与人才培养相适应。因此,师资队伍中杰出人才的数量、博士占比等因素,学科建设中教学成果奖励数、博士点数、“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和一流课程数等因素,均是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
(二)科研功能。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另一项重要功能。高校通过各级项目申报的方式开展科研活动,同时积极搭建各类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重点平台,最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这些成果体现在科技奖励、专利著作等方面。
(三)社会服务功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首先体现在社会影响力上,包括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评价、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生源竞争力等方面。在具有良好口碑的前提下,高校可以接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这些捐赠大多是无偿的。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一项关键是服务地方发展,具体表现为学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以及相关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等。
(四)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高校可以起到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一方面,文化传承的作用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已经有所体现;另一方面,纯粹属于文化的内容难以量化,无法用具体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基于这些因素考虑,本文在构建指标时暂不对高校文化传承的功能进行衡量。
(一)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基于功能定位视角的高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三个层次,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相结合,具体通过问卷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集专家意见,整理收回有效问卷,借助Excel软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具体见表1。
表1 基于功能定位的高校评价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解释。教学水平是从教学功能的角度对高校进行评价,下设3个二级指标和14个三级指标,具体包括学生能力、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三个方面。科研水平是从科研功能的角度对高校进行评价,下设2个二级指标和5个三级指标,具体包括科研成果和科研建设两个方面。社会服务水平是从社会服务功能的角度对高校进行评价,下设3个二级指标和8个三级指标,具体包括社会影响力、接受捐赠和服务地方等三个方面。
2.二级指标解释。
(1)学生能力是教学水平的下级指标,直接评价对象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其下包括5个三级指标,从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等多个方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进而反映高校教学水平。
(2)师资队伍是教学水平的下级指标,通过评价教师的整体水平来进一步反映高校教学水平,其下包括4个三级指标,不仅评价高校教师的数量,更要评价其质量。
(3)学科建设是教学水平的下级指标,也就是对高校的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价,该项指标反映的是高校教学的发展情况,其下包括5个三级指标,主要评价的是高校教学成果以及学科层次、质量等方面。
(4)科研成果是科研水平的下级指标,检验的是高校的科研工作是否有成效,其下包括2个三级指标,从科研奖励和专利著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5)科研建设是科研水平的下级指标,体现了高校科研发展的情况,其下包括3个三级指标,既要反映高校为科研建设投入的数量,也要反映其质量。
(6)社会影响力是社会服务水平的下级指标,体现的是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软实力,其下包括3个三级指标,依据的是社会舆论对高校的评价、高校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高校争取优质生源的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7)接受捐赠是社会服务水平的下级指标,直接反映的是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其下包括2个三级指标,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反映高校接受捐赠的情况。
(8)服务地方是社会服务水平的下级指标,体现的是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硬实力,其下包括3个三级指标,考虑的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的合作情况,还要检验高校的研究成果在地方的应用情况。
3.三级指标解释。
(1)学生能力方面。
复合培养按每年本科毕业生中接受复合培养学生的占比计算得分。复合培养学生是指本科学习期间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的培养,取得两项或两项以上学历或学位的学生。公式为:复合培养学生占比=复合培养学生/当年本科毕业生总数×100%。当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10%时,复合培养得满分;小于10%时,复合培养得分=复合培养学生占比/10%×100。
考研率是指每年通过考研的学生占当年本专科毕业生的比重。当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20%时,该项得满分;小于20%时,该项得分=考研率/20%×100。
学生国际化水平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学生的外语水平,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能力;二是在校留学生数。国内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托福、雅思等外语考试,或者有过国(境)外留学、实习实践等经历则视为达标。达标的国内学生与留学生合计占全部在校学生比率大于或等于50%时,该项得满分;小于50%时,该项得分=实际比率/50%×100。
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按每年毕业生中通过全国各类专业技术能力考试(包括跨专业考试)的学生占比计算得分。通过专业技术能力考试的学生比率大于或等于80%时,该项得满分;小于80%时,该项得分=通过专业技术能力考试的学生比率/80%×100。
(2)师资队伍方面。
杰出人才占比是指高校专职教师中杰出人才所占的比率。这里所称的杰出人才包括享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的教师、高级职称教师以及获省级或省级以上杰出青年表彰的教师。当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40%时,该项得满分;小于40%时,该项得分=杰出人才占比/40%×100。
师生比是指专任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值。高校的师生比不能低于教育部最低要求,未达要求时该项得0分,符合要求时按如下公式计算(最高100分):师生比得分=高校实际师生比/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60。
教授上课率是指近三年内曾为本科生授课的教授占全部教授的比率,检验教授参与教学工作的程度。教授上课率得分=教授上课率×100。
博士占比是指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所占比率。当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40%时,该项得满分;小于40%时,该项得分=博士占比/40%×100。
(3)学科建设方面。
亚硝酸盐护色作用的最佳替代品为红曲红,最适添加量为0.008%,制作出的肉脯红度值为14.64,远高于添加等量亚硝酸盐或其他替代品的肉脯红度值,且红曲红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也最好;其次是蛋黄粉,发色性能与亚硝酸盐相当,亦可作为替代品;辣椒红的发色性能最差,低于亚硝酸盐,但其热稳定性最好,若需长时间高温加工的肉制品,可适当添加辣椒红。最优的复配组合为红曲红与蛋黄粉以1∶2复配,红度值明显高于亚硝酸盐对照组,当添加总浓度为0.012%时,复配组的肉脯红度值为15.31,而亚硝酸盐对照组仅为12.33。
教学成果奖励数是指一个年度内获得省级以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励的数量。该指标按每获得一项奖励计10分,一个年度内获得10项及以上奖励则为满分。
博士点数是指高校可授予博士学位的一级学科数。高校每具备一个博士点,则该指标得20分;当高校博士点数达到5个或5个以上时,则该指标得满分。
硕士点数是指高校可授予硕士学位的一级学科数。高校每具备一个硕士点,则该指标得5分;当高校硕士点数达到20个或20个以上时,则该指标得满分。
“双一流”建设学科数是指按国家公布的信息计算高校具备的“双一流”学科数量。该指标得分=“双一流”学科数量×10,最高100分。
一流课程数是指达到教育部认定标准的课程数量。该指标得分=一流课程数量×5,最高100分。
(4)科研成果方面。
科技奖励数是指一个年度内获得省级以及省级以上科技奖励的数量。该指标按每获得一项奖励计10分,一个年度内获得10项及10项以上奖励则为满分。
专利著作数是指一个年度内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的专利著作数量。该指标按每获得一项认证计2.5分,一个年度内获得40项及40项以上认证则为满分。
(5)科研建设方面。
到位经费是指高校一个年度内实际到位的科研经费总额。高校在制定年度预算时会对全年到位经费进行计划,这一计划与高校自身定位和发展情况相关。该指标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分(最高100分):到位经费得分=年度实际到位经费/年度计划到位经费×80。
国家级科研项目数是指一个年度内获得申报并获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该指标按每获批一个项目计2分,一个年度内获批50项及50项以上则为满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平台)数是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的总数,该指标按建成并投入使用每个计10分,总数达到10个及10个以上则为满分。
(6)社会影响力方面。
社会满意度反映社会各界对高校整体的满意程度。调查时只设“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级次,而百分之百的满意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当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90%时得满分;小于90%时,该项得分=满意度/90%×100。
国际合作项目数是指高校正在开展的跨国(境)合作的教学、科研项目总数。该指标按每个合作项目计2分,总数达到50个及50个以上则为满分。
生源竞争力是高校生源数量与质量的综合反映,其计算公式为:生源竞争力指数=报考人数/计划招生人数×录取考生平均分/考试总分。由于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计算出来的生源竞争力差异较大,并且在有直接竞争关系的高校之间进行比较才有意义,因此在计算该指标得分时,主要考虑在同类型高校之间进行比较。指标得分计算公式为:生源竞争力得分=本校生源竞争力指数/同类高校生源竞争力指数最大值×100。
(7)接受捐赠方面。
捐赠收入额是指高校在一个年度内接受捐赠的总金额,是一个绝对数指标。与到位经费类似,高校年度预算中也包含了对捐赠收入的预测。因此,该指标按以下公式计算得分(最高100分):捐赠收入额得分=年度实际捐赠收入额/年度计划捐赠收入额×80。
捐赠收入占比是指高校捐赠收入占年度总收入的比重,是一个相对数指标。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占比均不高,即使是部属院校通常也只有1%左右。当该项指标大于或等于0.5%时,该项得满分;小于0.5%时,该项得分=捐赠收入占比/0.5%×100。
(8)服务地方方面。
校地合作学科数是指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设的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的学科门类总数。该指标按每开设一个学科计20分,总数达到5个及5个以上则为满分。
校企合作项目数是指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设的与地方产业密切相关的教学、科研项目数量。该指标按每个项目计5分,总数达到20个及20个以上则为满分。
成果应用数是指高校在一个年度内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技术等在社会上被推广应用的数量。该指标按每转化应用一个项目计4分,总数达到25项及25项以上则为满分。
(二)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最大的特点是以定量指标为主。通过定量计算可以得出准确得分,进而方便用于横向、纵向比较。高校的功能定位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定量的指标测度可以将其具体化,数据更加直观且更易理解。在定量指标中,还综合运用了相对数指标和绝对数指标。绝对数可以反映出高校的总体规模、办学层次。比如科研项目数、成果应用数等,均与高校体量息息相关,只有高校自身规模足够大、层次足够高才能确保这些绝对数不断增长。而相对数则更多地体现了高校的运行效率。比如学生数少的高校,表面上为社会输送的人才数量有限,但若能充分发挥教学功能,则能保证学生具备更高更全面的能力,优秀学生的比例也就更高。
该指标体系主要使用了非财务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高校的功能,并且可以打破简单的从投入到产出的思维定势,这类指标的含义也更容易被理解。大量运用非财务指标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高校的诸多资源是无形的,难以用财务指标进行有效衡量。只有合理利用非财务指标,并适当结合财务指标,才能充分反映高校的综合水平。
该指标体系的另一重大特点是注重对高校软实力的评价,同时兼顾硬实力。高校的资源大多是无形的,这些无形资源对高校功能的发挥尤为重要。无论是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学科专业建设,都不是仅靠资本投入就能完成的,因此该体系更多关注的是相关指标的层次和质量。当然硬实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比如,重点实验室、重点平台等都是高质量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软实力更多体现的是高校的底蕴,而硬实力才能推动高校功能的有效输出。
此外,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按百分制精确计算出最终评分,比按等级评分的指标体系更加精确,也更能反映高校真正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程度。
(一)S高校简介。S高校是C省教育厅直属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近年来发展迅速。S高校占地面积4 600余亩,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国有资产总值近百亿元。截至2020年底,S高校在职教职工总数3 2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1 760余人;学生总数约57 300人,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成教学生和留学生。
(二)运用指标体系对S高校的评价。
1.数据来源。由于该指标体系使用的各项数据既有公开发布的内容,又有非公开内容,因此除了通过官方平台获取相关数据之外,还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取得更多数据。同时,有的指标数据已经包含在S高校的原始数据中,有的则需要进一步计算才能得到。本例所用数据以2020年数据为主,由于学校有些工作按学年总结,所以部分数据以2019至2020学年为期间进行统计。本文所用非数值信息均已做必要处理。
2.指标得分。在计算各层级指标评分时,需要自下而上、层层汇总。最终得到总体评分与各级指标得分如表2所示。
表2 S高校功能指标得分表
3.总体评价。通过上述指标评分,可以看出S高校从功能定位角度评价的总体水平一般。其中,科研水平方面的评分最高,可见其较好地发挥了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功能。其次是社会服务水平,S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社会服务的功能。而教学水平的评分最低,说明在开展高等教育方面S高校完成得不够理想。
进一步分析,S高校在教学水平方面的学生能力指标有较高评分,而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的评分均不高。这说明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是S高校的当务之急,同时继续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力才能得以保持和进一步提高。科研方面,S高校科研成果指标得分很高,但科研建设的得分较低。这反映出S高校的科研水平主要还停留在数量上,真正处于国家级层面的高质量科研项目还比较缺乏。S高校的科学研究需要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S高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评价一般,但考虑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接受捐赠这一指标与以前年度相比可能不具有代表性。S高校表现出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同时在服务地方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从更加细化的指标层面看,虽然S高校的学生能力评分较高,但具体到考研率和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不断提升。因此,即便是目前得分较高的指标方面,S高校同样要继续加强。此外,S高校有较多的留学生,这也是一项可以利用的优势。在师资队伍方面,S高校有三项三级指标得分不理想。其中师生比未达标是比较严重的问题。从S高校近年的学生数量变化趋势看,学校扩招迅速,但相应的师资力量没有完全跟上;虽然S高校也引进了大量人才,但人员流动性高,专职教师人数的净增长与学生人数的增长不匹配。同时,杰出人才与博士的比重均不高。因此,S高校在打造师资队伍工作上的重点是引进更多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并设法留住这些人才。此外,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也是提高杰出人才和博士占比的良策。在学科建设方面,S高校最大的短板是没有博士学位点。因此,全力申请博士点是S高校近年来的一大重要目标。在硕士学位点方面,S高校需要在巩固已有硕士点的基础上,力争开设更多相关一级学科硕士点。S高校目前有5个国家级一流学科,这与其当前的学科建设水平是相符的。S高校可以考虑立足于省级一流学科,力争更多国家级一流学科。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相辅相成,这正是S高校可以扬长避短之处。虽然S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总体评分不高,但在教学成果方面还是有一定突破。S高校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些教学成果,那么一定可以加快其学科建设的步伐。
S高校在科研成果方面的两项指标得分均很高,可见其在科研成果数量上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S高校在科研建设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国家级实验室及科研平台。在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S高校同样存在提升空间。与此相关的一个利好是,S高校的到位经费情况良好,这为其科研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
在社会满意度和国际影响力方面,S高校均有较高评分。而其生源竞争力相对偏低,这可能与区位因素存在一定关系。不过,在优势学科上S高校还是有一定竞争力。S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吸引更多优秀学子。S高校在2020年没有捐赠收入,未来可以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与地方各界的合作,来争取更多的支持。S高校目前有3个重要的校地合作项目,既结合了学校的优势学科,又结合了地方经济特色。S高校可以继续探索更多的校地合作项目。在校企合作方面,S高校的评分很高,这与校地合作是密切相关的。S高校有能力继续保持并增加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成果应用方面,S高校在2020年实际转换了14项科技成果,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当然,这一指标还有提升空间。成果应用给S高校带来的直接好处是经济收益,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并且与科学研究活动关系密切。
(三)对S高校的建议。一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S高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接下来,S高校可以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鼓励更多的跨专业学习;组织更多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鼓励学生继续深造。二是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S高校需要引进更多的杰出人才和博士,以适应学校的高速发展。当然,既要引得进也要留得住。S高校可以考虑推出更多的福利政策,同时适当开展能够提高教职工归属感的活动,使高水平人才找到留下的理由和继续工作的动力。另一方面,S高校也要鼓励有上升空间的在职人员继续学习,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三是建立更多高水平学科。S高校努力申请博士点是其中一个方面,因S高校是一所以本科教学为主的高校,因此将更多优势学科转化为重点学科才是学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应利用一流课程来推动一流学科的发展。四是提升科学研究的层次。正如前文所述,S高校在科研方面的项目数量不少,但在国家级科研层面还比较缺乏。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打造更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实验中心和重点科研平台。总之就是要申请和开展更多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五是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S高校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来到学校。这对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有利。开展国际合作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是高校参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式。对S高校而言,应当继续利用已经搭建的国际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国际友人的交流与合作。六是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已经成为S高校的一大特色。这种合作除了能够直接决定高校服务地方的水平之外,还有利于高校向社会输送专业对口、技能全面的优秀毕业生,也有利于高校将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生产实际中。S高校近几年快速发展,已经证明高校水平的提升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从功能定位的角度对高校进行评价,目的就是要检验高校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自身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未来需要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可以准确评价高校各项功能的执行情况,利用细化的定量指标可以揭示更多的细节。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可用于同类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不同高校的优势与劣势,从其他高校找到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目前,我国对如何进行高校评价还处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之中。基于功能定位的评价是一种新的思路,还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验证和完善。本文以S高校为例,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方面进行评价,并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在利用该体系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S高校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说明该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不过,由于大多数指标应如何评分还没有统一标准,再加上指标间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造成了划分边界较模糊的问题,比如教学水平中的“师资队伍”也会影响到科研水平,实验室情况对科研和教学均有影响等,该评价指标体系还有诸多可改进之处。